市民政局 “七到位”助力“最多跑一次” 用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2-2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本报记者 梁建国 通讯员 周庆旭 刘汇津

推出数据共享、快递送达、流程改造、一窗受理等举措,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质量……温州市民政局认真落实“最多跑一次”工作,用实际行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记者在市审批中心服务大厅采访时看到,社会事务综合窗口服务工作井然有序,来办事的群众几分钟就能满意而归。

“最多跑一次”是优化政务服务的一大创新举措,温州市民政局去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局党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联合媒体开展“局长跑团”活动,局长白楠生亲临市行政审批中心民政窗口现场体验指导,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显实绩、见实效。

针对民政、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专业差异大、外部相关环节多、数据共享要求高、群众利益关系大”的特点,通过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深化实施“四个一创新工程”,进一步推进社会事务各个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

从窗口了解到,市民政局对照全省民政系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梳理出56个事项为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其中54个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6.43%。目前,文化、教育、卫生等类别民办非企业单位许可登记已经实现“一件事”办理,在市直部门“最多跑一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位列第一。

1

组织保障监督到位

如何有效实施“四个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事务各个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是市民政部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局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制定了《温州市民政局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人事处、办公室、行政审批处的3位局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所属各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纳入处室(单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让各处室(单位)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在全局形成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强大氛围。

2

事项梳理公开到位

市民政局行政审批窗口的日常工作包含社团、民非、基金会登记,社团、民非、基金会年检、备案,慈善组织认定和慈善组织公募资格申请等,涉及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借鉴省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市民政局立足工作实际,与省市对口业务部门、邻市部门、已梳理的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民政法律法规、本单位“三定方案”、社会群众关注点、单位曾经办理过业务等进行比对,  积极对标梳理规范。

按照“一事一指南”的要求编写服务指南,做到服务时间、办事地点、联系方式、办事手续、收费情况、服务内容等“六公开”,统一办事标准,做到线上线下一致。梳理出56个事项为群众和企业到市局办事事项,其中54个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为96.43%。

3

综合窗口建设到位

选调精干人员入驻商事登记综合窗口开展养老机构许可业务,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牵头协调开展组建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工作,协助温州市审改办出台《关于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施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民政局对窗口人员组织了两次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数据需求、优化办事流程,推动人员集中到位,对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劳动五大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许可实现“一件事”办理。

“最多跑一次”推行的“零距零”服务方式、“零障碍”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质量,同时促进民政部门上下形成“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的浓厚氛围。行政审批窗口还推出系统化、集成式的上门服务。

4

“一件事”办理到位

去年9月,市民政部门制定《关于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施方案》,将社会事务各办事窗口整合成一个“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通过全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将原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受理事项的职能由“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承诺件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群众办理社会事务审批事项只需跑一个窗口就能实现办结。

瓯花韵插花艺术研究所是第一家顺利完成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的,该单位负责人黄璟湧感叹道,“以前办理非企业单位登记没有半个月下不来,现在一周就办妥。真是太方便了!一次完成,再也不用跑断腿啦!”他高兴地竖起大拇指,为市民政部门“最多跑一次”服务点赞。

原先办理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手续,申请者要跑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民政局两家单位,两家单位分别要进行实地勘察,总共要提交18个文件材料,办理时限为12个工作日。社会事务综合窗口通过“一件事”流程改造,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后,申请者只要跑社会事务综合窗口一家单位实现“最多跑一次”,社会事务综合受理窗口实行联合实地勘察,申请者总共只要提交13个文件材料,瘦身率27%,办理时限缩短为7个工作日,提速42%。

5

数据共享信息到位

按照制度法规,低保、低保边缘等是依申请而救助,针对困难群众的弱势特征,市民政局在社会救助管理系统中增设了“主动发现”模块,依托部门合力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让原本的材料递交从“跑一次”实现“不用跑”。通过“主动发现”信息模块,民政与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将低边对象认定工作分成主动发现、信息录入、信息核对和审核审批四个阶段,并细化为12个工作步骤,由农办负责困难群众的主动发现和基本信息录入,民政负责信息核对和审核审批。经过为期4个月“地毯式”排查,共主动发现并录入对象50102人,经核对和审核审批后,被纳入低保48人、纳入低边13085人。截至2017年底,全市低边对象从年初的1.7万人增加至10.88万人,增加了5.4倍。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实施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通知》部署,在温州市统一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第一批共享数据中勾选23项为共享数据。该系统在实现各部门数据信息共通的基础上,建立起“电子比对专线”,实现10项数据24小时自动比对,低保核对工作流程从传统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快捷、高效、及时。

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不断完善,特别是全市全面建立并运行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将民政、社保、公积金等9大部门10类信息纳入核对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破解了救助对象认定难问题,助力全市低保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

6

审批服务优化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群众的服务体验,社会组织办理事项集中审批中心窗口办理,通过容缺受理、建行代办、网上预审、上门服务、快递送达等方式实现相关事项的最多跑一次。

通过容缺受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申请事项中如非主要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办法,先受理该申请事项。

通过建行代办,实现最多跑一次。市民政局与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合作,在该行四个网点试水全程免费代办服务,由市民政局行政审批处负责人给代办网点工作人员开展社会组织相关知识培训。

通过网上预审,实现最多跑一次。比如社团、民非、基金会名称预登记事项,申请人通过网上传输资料,由行政审批部门网上预审查,预审查通过后,申请人携带书面申报材料到窗口当场领取审批文件。

通过预约上门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民政局为基金会设立登记事项提供上门服务,上门服务结合了五项工作内容:社会组织政策宣讲,现场踏勘,申请材料补充提取,基金会《证书》和批文的送达,上门听取改进工作意见等。

通过快递送达,实现最多跑一次。与中国邮政合作建立办理结果快递送达机制,审批服务对象提供的行政许可申请通过审批后,将行政许可决定书、登记证书等材料通过快递公司寄给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不走“回头路”。

7

群众满意实效到位

去年12月25日,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办人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温州一鸣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名称预登记事项,市民政局行政审批处当天予以材料预审,于12月26日正式到审批中心窗口提交材料,当天审核通过。工作人员又对其组织章程草案的制定、沟通银行验资等进行指导,去年12月29日,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到审批中心提交温州一鸣公益慈善基金会的设立申请材料,当时申请人来窗口办理已接近下班时分,民政窗口的工作人员还是加班为其核对材料并且成功受理。今年1月3日下午,温州市民政局行政审批处的两位工作人员按照预约上门服务约定的时间前往温州市鹿城区学院路学院大厦506室为温州一鸣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上门服务。

从QQ群预约受理到强大的政务网,服务的转型升级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浙江政务网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市民政局窗口所办结的1170件审批件有309件承诺件,提前办结308件,提前办结率达到99.68%,总承诺天数由1889天缩减到实际天数486天,平均办理时限仅为1.57天,实际提速率达到74.27%。2017年,群众对民政审批窗口承诺件办理事项进行电子评价,满意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