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改革新速度、新常态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2-2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集聚区

本报记者 洪越风

2017年2月某天,落户在的温州易津通江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向审批部门在线提交申报材料后,次日,公司经办人在上海家中就收到了快递送来的纸质营业执照,免去了原先所需1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和两地往返的不便。这是浙南产业集聚区办证审批改革实现“零跑腿”的一个缩影。

2017年4月,浙江中电汽车签约落户浙南产业集聚区,同年11月份该公司开始投产,12月份实现了整车下线。去年一年,该区先后引进5个超10亿元招商大项目,其中有3个项目同年就实现开工或投产。这是浙南产业集聚区服务能力优化和行政审批手续层层简化改革的重要实践。

2016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同年8月挂牌成立全市首个行政审批局。过去的一年,该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最多跑一次”双重改革倒逼“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着力打造“事项最透明、申报材料最少、审批环节最简、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佳”审批服务环境,让群众与企业实实在在地增加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多窗整合,实现“一窗式”受理

由行政审批局牵头,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设立综合窗口。行政审批局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立项、环评、能评、水保、规划、住建等审批业务全部划转到建设投资处统一办理,并由综合窗口统一收件,解决了前后置条件多和部门间协调困难等问题,大大提升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推出国地税联办窗口,实行“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模式,实现国税、地税业务“一窗通办”。社保分局推进社保缴费业务“一站式”改革,有效避免“多头、来回跑”现象,  参保人员在社保大厅一次即可办完全部手续。  通过事权直接授权窗口办结、推行容缺受理、科室内部并联审批、申报材料内部流转等方式,实现平均办理时限压缩1/3以上,承诺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压缩70%以上。

多点改革,实现“加速式”审批

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长、材料多、程序繁等痛点、难点,该区开展承诺备案制、园区“捆绑审批”、批后公告制、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核心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多点改革,提升审批时效,为企业真正带去实效。实行承诺备案制后,试点单位浙江瑞昭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公示7个工作日,施工图技术评审5个工作日,出具用地、规划、施工许可证2个工作日,审批用时由50个工作日缩减至14个工作日;实施园区“捆绑审批”后,平均减少项目审批材料17份、缩减审批用时23个工作日。

多网联动,实现“智能化”办理

在“四个一”创新工程基础上,各部门积极应用浙江政务服务网、南威平台、业务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政务”模式,多网联动推进“智能化”办理,让群众办事更便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企业之家”,利用智能引导平台、智慧指引设备、自助办理区域等智能设备实现“八个一”的标准化贴心服务;区国税分局与地税分局联动,利用网上办税平台、自助服务终端、推广浙江国税APP等措施,充分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打造集“自助办税”“移动办税”“网上办税”为一体的“智慧税务”,成立区国地税联合线上集中咨询中心,从“跑一次”向“一次也不用跑”转变。

多维代办,实现“保姆式”服务

为提升行政审批服务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该区充分发挥服务专员作用,转作风提效能。区公安分局在全部门、全警种灌输“最多跑一次”理念,使每位民警、协辅警成为群众和企业的“咨询台”“服务站”,推动“全警皆窗口”式帮办、代办服务。各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推出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如在奔腾激光、百威啤酒、到乐汽车等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保姆式、联动式、接力式等全方位服务能力,助推项目尽早落地。去年以来,该区累计完成代办项目287项,总投资额151.11亿元,总建筑面积232.98万平方米。

优化+创新,实现“叠加式”效应

改革永远在路上,时序更替,使命依旧。2018年,浙南产业集聚区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记者采访多部门了解到,2018年该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重点将通过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和环节、完善提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领域改革等举措进而抓好服务环节、流程的简化优化;通过加快“一窗受理”改革向基层延伸、推广各类审批服务自助平台、做好“上门办”服务等抓好审批服务的延伸下沉;通过深化“四个一”创新工程、完善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配套系统、完善各类自助服务软件等抓好网络数据的集成共享。通过“简办+联办+创新办”的方式实现审批改革的叠加效应,推动审批事项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服务再提升,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