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温州“好声音”嘹亮唱响——
瓯江南北,数量居全省第一的1011个文化礼堂内,一场场丰富精彩的文艺演出、精神宣讲、服务活动轮番上阵,将其塑造成遍布瓯越大地的一座座“心家园”……
探究数字背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温州,锚定新方位、新标杆,收获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累累硕果,凝聚起打造全省“铁三角”、再创温州新辉煌的强大正能量,化为一股沁人心田的力量,润养身心,悄然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 林明
画好理想信念“同心圆”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
放眼瓯越大地,这一年,温州用百姓视角、百姓话语、百姓情怀撰写通俗读物,实现理论与社会“零距离”“面对面”;
右手击扁鼓、左手打快板,一段用平阳方言演绎的莲花落鼓词,悠扬地唱出《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赞》……前不久,平阳“草根”讲师叶来旺,用通俗易懂的莲花落,在当地村民之中开展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巡回宣讲。
讲老百姓话、入老百姓心,每年年均10000多场次的各类主题宣讲活动,取“本土材”做“本地菜”,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到群众心坎上,武装起干部群众的头脑。
理论品牌阵地《求索》《求是》《求真》定期发声,聚焦解读中心工作战略方针,宣传阐释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明改革发展之路、解群众思想之惑、聚众志成城之力;对经济、宗教、意识形态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和理论文章撰写,拨正了信仰的指针。
以有形建筑凝聚起无形力量。遍布城乡基层的文化礼堂、近5000个基层党校,以及分布各地的基层特色理论宣讲阵地,创新运用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化身一座座“红色心家园”,身处其间“有所憩”“有所寄”,令向上向善力量充满其中。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而今,信仰的力量在我市高校深深扎根。“新青年下乡”活动持续刮起“青春旋风”,在温12所高校共134个院(系)1013个班级、6万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走出校门、走进田间地头,服务群众、躬身实践、锤炼本领,在高校内外筑牢“知行合一”的理想信念。
高扬理想信仰的气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有守”“有为”,强化信仰自觉,开拓实践空间,为的是更有力地担当事业赋予的历史使命。
厚实崇德向善“道德高地”
对一座城市、一个社会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已连续25年评选“孝顺子孙奖”的文成县街头村,自1992年评选以来,逐渐树立了孝亲敬老的良好风尚,也因此先后荣获了“省级孝文化特色旅游村”、省“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这“崇德向善”风,从村里刮向了全市:1882个各类“草根”道德奖项涌现,3998人获奖,吹暖了人心,更释放了蕴藏在民间的巨大道德力量。
温州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引领,城市转型少不了道德建设正能量。
过去一年,“道德高地”建设一日千里,“高峰”成“高原”——
“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从“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到“最美文化礼堂人”“最美警察”“最美教师”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400余名“最美”人物,用自己的善行温暖整座城市,引导全体温州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慈善地点,从“地标”到“地图”。夏送伏茶、冬施热粥,在40多年爱心接力的红日亭带动下,温州大街小巷涌现了500余个伏茶点,形成了温州特有的“道德地图”。
立德立心立言,这一年,向善向上的力量,引领着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见行动。这一年,持久而温润的道德之力,赋予了社会发展更多的动力源。
唱响时代主旋律
当记录时代风云的新闻笔,触及到一张张锚定新方位的宏伟蓝图,致力于谱写出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的辉煌篇章。
看,“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两学一做”看温州……400多个专栏专题在新闻媒体显著位置浓墨重彩报道,尤其是“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新闻宣传、大讨论、基层宣讲,形成万箭齐发强劲态势,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助推行动势如破竹;
听,覆盖五大洲13个国家、30多家华文媒体入驻的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上,温州特色小镇、文化礼堂、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吸引众多海外媒体关注,日采稿量20条以上,每天向世界讲述温州“好故事”。
“好声音”同样从“线上”发出。将党组织建立在网络上,以“清朗”指数,为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整理出一片清净之地;开展首届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在网下聚集优秀人才,为网上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蓄积力量。
人们看到,网络上做“绅士”的少了,当“战士”的多了,针对错误言论观点,越来越多人敢于“亮剑”;
人们看到,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新媒体阵地建设成效日趋明显,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滋养网络空间,更多客观理性声音化解网络戾气……
实践一次次证明,越是全面深化改革、越是越坎爬坡、攻坚克难,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就越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找准改革发展“公约数”,营造实干担当促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收获更多文化“获得感”
唯有走出方寸土地,走进百姓生活,文化战线方能实现文化惠民利民。
这一年,瓯越大地浸润文化芬芳,温州文化建设赢得百姓点赞。
市民小方是个“书虫”,最近,他在书店发现了一个现象:“新华书店也好,图书馆也好,都有了标着‘温州系列’的专柜,满满的20多本都是咱们温州人写的。”
多起来的不仅仅是“温州”书,还有更为多彩的“温州现象”——
《温州一家人》《温州二家人》作为以地名构成剧名的地方剧两次登陆央视,书写温州“文化奇迹”。如今,《温州三家人》筹拍工作正积极推进中,志在形成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为故事题材的“三部曲”,进一步提振温州人精气神;
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连通内外,去年参观人数达15.16万人次、实际成交及意向成交金额达2.66亿元,吸引了120多家境内外媒体关注报道,跻身全省三大文化产业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美誉度;
高级别的舞台有我们的参与——举办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第11届中国(温州)合唱节等全国性的文化赛事、展会,让温州文化打响品牌;
高级别的比赛有我们的成果——王手作品《温州小店生意经》荣获“人民文学奖”,书法家林剑丹荣获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瓯剧演员方汝将荣获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温州女声合唱团获俄罗斯索契第九届世界合唱节无伴奏民谣组冠军;
累累硕果,是温州文化张力的劲气四射。
“群像”的涌现,得益于背后文化“蔓延”的深厚基础——
在你我身边,25家城市书房就在“15分钟圈”内,一年接待读者161万人次,收获“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其产生的服务效益相当于一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
在你我身边,文艺专家们将文化送进最基层:组建市民艺术团,开展“百名文艺家基层公益行”活动;书法进校园活动、传统戏曲学生普及活动、温州鼓词公益巡演等送文化活动均坚持数年形成品牌,深受群众欢迎。日夜兼程颠簸路、只为百姓乐开怀,市民艺术团成员们不辞辛苦为百姓送去欢乐;
在你我身边,第四届市民文化节以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之姿,开展167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惠及群众384万人次,为市民送上一道道丰富的艺术美食。
绵延千年的瓯越文化迸发全新的时代活力,让温州城市更具魅力,让温州故事更加生动,让温州声音更加响亮。
勇立潮头,踏歌而行。
新一年,新征程,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信心满怀:固信念之基,铸文化之魂,奏昂扬之歌,释改革之力,扬城市之精气神,温州必将唱响打造全省“铁三角”的最嘹亮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