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环保当做毕生事业来做——这是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光明的开场白,也是他和团队成员痴情环保事业的“初心”。
从建设国内第一座完全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设备技术、投资兴建并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发展到全产业链一体化环保服务商;从在温州市瓯海区投资建设东庄电厂,到累计处理生活垃圾近2400万吨,发电58.4亿千瓦时,在全国和浙江省内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占据突出市场份额;从零起步进入垃圾处理行业,到拥有大量环保技术专利、环保设施控制软件著作权,制定国家标准,伟明环保成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企业IPO第一股。
自2015年5月28日A股上市,已过了两年时间,伟明环保披露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近年利润实现连续增长,在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比上市前的2014年增加48%基础上,2017年一季度同比又增长46%。借助资本的“翅膀”,伟明环保不断成长。
发现垃圾堆里的商机
其实,伟明环保发现垃圾堆里的商机早在19年前。
1998年,瓯海区垃圾焚烧厂的筹建不仅为温州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了变革,也给伟明环保董事长项光明和他所专注的环保事业指明了出路。在这条道路上,伟明环保坚持专心、专注,只做和环保有关的事。
在永强垃圾焚烧处理二期项目现场,除了一辆辆运输车将垃圾送进门外,人们很难把这个室外绿树成荫,外立面科技感十足的厂房和“垃圾场”划上等号。
而这起源于十九年前的一次“偶遇”。当时作为瓯海星火机械厂负责人的项光明与北京几家企业受邀为瓯海垃圾焚烧厂技术攻关,初次接触垃圾焚烧行业,让他萌生了研发和生产垃圾焚烧设备的念头。
但在当时,垃圾焚烧发电的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垃圾普遍未分拣,进口设备不一定最适合国内垃圾焚烧处理。因此,技术人员出身的项光明决定“自己造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充分研究考察了进口设备和国内垃圾的特性,并反复勘探取证现场数据后,伟明环保开始尝试研发设计,并最终研制成功“HWM二段往复式炉排炉”。经测算,以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采用自己研制的设备为国外设备投资成本的50%以内,垃圾处理成本也可以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同时,在关键的环保技术指标上,伟明环保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排放指标上甚至领先于欧盟标准。
集中精神干好环保主业
近二十年来,伟明环保都在和城市垃圾打交道,项光明带着团队不断研发创新技术,希望能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处理利用率,让城市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全面无害化处理。
这期间经过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经历了温州区域性金融风波,然而伟明环保“心无旁骛”地走出了自己的步调,这份“专注力”正是源于“把环保当毕生事业来做”的企业文化。
“环保行业学问很深,技术需要不断提升,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项光明坦言,伟明环保的股东大多是技术人员出身,大家都把环保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拧成一股绳,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在温州“炒房热”和“借贷热”中,伟明环保没有一个股东涉足其中,企业也没有从事担保互保,也正是这一套“金钟罩铁布衫”让伟明环保在后来的金融风波中逆势发展。
上市,是伟明环保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上市是企业自我规范、打开融资渠道的必经之路,有利于降低负债率、吸引高端人才,也更便于企业做股权激励和提高企业知名度。”伟明环保董秘程鹏说。从2005年决定上市开始,伟明环保就从制度上约束自己,建立科学的企业机制,集中精神干好主业。
作为上市公司,在伟明规范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相关财税、行业监管标准的制定、出台、实施。公司上市过程中还经历了环保部及证监会严格的环保核查和财务核查,在首发上市的发审会上,也得到了全体发审委员的充分认可,无条件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项光明说,环保是大话题,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碰到的困惑,对美好环境的追求,都将是伟明接下来尝试的方向。
记者手记
做企业
更是做事业
伟明环保的上市成功路,说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把企业业务当成团队毕生的事业来做,同时坚定地进行规范化运营。伟明环保专注于环保事业,才会沉淀下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才能对快钱的诱惑无动于衷,才会想到在企业高速发展时借助资本的力量让企业更上一个台阶,才敢突破“0”的限制成为了该领域第一个上市企业。正是这一份专注,有了伟明环保的今天。对标伟明环保,不少温州企业自省自身明显的不足:一是企业文化的差距,有先进的文化,才有先进的理念,才有好的思路,企业才有好的出路;二是缺乏创新意识,最重要的一点,做企业,要把它真正作为事业来做。诚如项光明直言:“只要你够规范,资本市场的大门就会为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