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会看到这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即便如此,在预期收益的诱惑下,也有不少的投资者勇往直前,最终却成为股市的“韭菜”。
投资到底有多少风险,投资者又需要如何谨慎?本月,证监会出台《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新政的初衷是为不同等级的投资者与不同风险产品间做出一个较为适当的选择。这意味着,在中国,股民炒股、期民炒期货也有了准入门槛,或被券商警告,或者被劝退。那么对于温州股民而言,今后投资股市到底会有什么限制?人人炒股的时代是否也很快成为过去时?新政刚一实施,温州机构执行如何?
全民投资时代终结?
在新政实施之前,有一种声音——这是全民投资时代的终结。
事实并非如此,新政实施的几天内,证券、基金、第三方理财机构,该开户的还是开户,只是新政的设置,不仅让投资者看到眼前的“门”,更是看清了脚下之“路”。
走进上海证券温州分公司的营业厅,在记者表明要开户的意图后,立刻有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在该营业部的保安指点下,记者拿着平板电脑,开始做一份《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问卷(适用于自然投资者)》。这个问卷表详细记录了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并对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和投资偏好做了一个测评。根据答分,给投资者区分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
事实上,投资者适当性从2007年开始陆续在基金销售、创业板、股指期货等领域实施,其目的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者,规范的是证券机构的行为,需要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等进行分类,将产品分级,由机构进行匹配。
证券市场是风险市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销售的产品风险也不同,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旨在在投资的市场中通过匹配能够买到风险匹配的产品,而此次颁布的新政是对规范的提升版本,对投资中介机构的告知风险义务做了一个更高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秘书长林坚强表示,过去投资者买卖产品,没有一对一的分级,新规实施后,就从入口处把风险挡在门外了,当投资者买过高于自身风险的产品时会有一些提醒,另外监管层还有监督检查等方法,对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机构进行处罚。
开户手续“麻烦”多了
事实上,从此次新政的规范来看,重心放在了风险提示上。
有不少第三方投资机构表示,现在投资者要区分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尤其是对普通投资者的入门门槛则提高了很多,根据规定,普通投资者的开户需要工作人员当面告知风险,并录音录像,而这在7月份之前并没有要求。“除了流程增加了外,所有的客户资料都要申报到总部审批,至少需要2天时间。”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新产品、新业务的专业性、复杂性不断加强,投资者越来越依赖金融机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也必须诚信、公平,同时承担为投资者进行风险防范的义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开户手续“麻烦”无疑是从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
“只有风险测评分数高于37分的投资者才可以进行股票交易。如果我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是谨慎型,还能炒股吗?”对于这样的疑惑,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一定要购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还要再签署不适当警示书,即书面签署知晓风险的文件,券商工作人员要对股民进行风险教育,提示该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要将这个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开户“麻烦”再次升级。
银河证券温州大南路营业部理财经理厉云海表示,现在开通业务必须要告知风险,尤其是新三板、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这类风险高的版块,证券公司必须做到提醒的义务。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后,预计短期内期货公司和投资者会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
为投资者撑起“保护伞”
新政为开户增加了不少流程,不过从长远来看,这种“麻烦”也将成为投资者日后的“保护伞”。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新政弥补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中基础性制度缺失的空白,并且和已有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推动投资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实现投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政的实施也等于是给各类中介机构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明确了不可触碰的红线。近两年股市波动,监管也在不断趋严,这要求对投资者保护力度的增强,在资本市场去杠杆、防风险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举措非常有必要。恒天财富温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杨九省表示,在产品或服务分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可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可以引导经营机构根据投资者不同的特点、投资或保值需求,提供适当的产品或服务。这些都为未来经营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手记>>>
每一次新政的出台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尤其对于证券机构来说,个人投资者的开户数从最多20个降低到3个,而每家证券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增开户数的硬指标,这也导致了行业内的竞争加剧。
走访市区某证券营业厅时,当记者询问《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问卷》如何填制,工作人员随口一说“随意填,没关系的!”这句话一直回荡在耳边,这种对投资风险淡薄的意识,或是个别工作人员的不注重,或是行业潜规则,但会让新政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当记者询问不少机构,“投资者为了达标,虚报个人财产收入怎么办?”得到的回答则是,“这没办法,我们无法核实投资者的真实信息。”
即便新政的出台,却难以完全让中介机构尽到风险提示的义务。
不可否认的是,投资风险不能单靠新政来规避。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投资市场还需要自己擦亮眼睛慎重选择,毕竟投资只关乎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