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市明代文化名人王叔杲诞辰五百周年,2016年是其兄王叔果诞辰五百周年。为此,上周五,龙湾区举办了“弘扬古堡文化,传承先贤精神”为主题的王叔果王叔杲纪念大会。
朱继亮 文/摄
在我市大罗山东麓龙湾区瑶溪街道永胜村,龙冈山南坡和蜈蚣山北坡之间的半山,为龙湾先贤王叔果(1516―1588)、王叔杲(1517-1600)两兄弟的少年读书处,又是王叔果50岁辞官后隐居之所。王叔果的存世诗文集,名为《半山藏稿》,而《半山藏稿》第一篇就是《半山赋》,这些均倾注了深厚的感情。由此可见,半山与王叔果有深深情缘。
英桥王氏家族墓地
王叔果高祖王毓,性至孝,少事父谨甚,在家时每日饮食必亲自烹调,后衣冠端正侍膳父旁。后父过世,葬于瑶溪半山,结庐墓旁而居三年,又辟书院“半山草堂”,招子弟上山读书,请名师执教。此外,王叔果祖父王钲和祖母张氏夫人(张璁胞姐)之墓也位于半山。现墓前列各有1对明代石马、石羊、石狗等石雕。神道门就立在龙冈寺外的山口。半山一带,还是英桥王氏家族祖墓之所在,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这一批明代古墓群,结构完整,用料考究,颇有石建筑特色,人称“七房坟”。王氏后人于近年已按明代原貌修复完成。据统计,有墓碑可考并已修缮的明代墓葬11座。
王叔果读书归老处
嘉靖十三年(1534),王叔果之母潘氏卒于京城,是年冬,葬于半山,王叔果庐于墓,攻苦修业。“果辈遵奉教令,乃偕族弟侄负箧入山,相与切磋讲习。家大人每来展墓,间留宿考业焉。居数岁,学稍有得。又念无游息处,因引泉为觞咏亭,筑钓台,辟缭碧园诸景。读书缀文之暇,偕诸同志憩叙于中,倏然埃堨外。自弱冠至今凡十余载,藏修游息皆托于兹山也。”(林贵兆《半山樵云庵记》)
王叔果有《癸卯春日山居》诗:“卷幔春归燕,焚香昼掩扉。斋居忘世虑,静悟识天机。雨积滋苔藓,云深长蕨薇。蹉跎时序改,徙倚惜芳菲。”二十四年(1545)秋,他在半山建成缭碧园,改筑山池,中有山堂、梅轩等建筑。耽寂忘年,寤游抉胜。泉壑幽邃,亭之,台之;林麓榛莽,径之,圃之。丛荫芘于灵区,芳声振于空谷。读书山中,寒暑十五年。培滋松竹,治溪上亭台诸景,稍稍成名区。
但王叔果入仕后,林境荒寂,墓庐间或修葺,而诸景湮废。万历十二年(1584),王叔果之子王光蕴重新修治亭台径路。王叔果作《重新半山墓庐及修治亭台径路竣工志感》等诗。十三年(1585),山中缭碧园亭修复竣工。王叔果邀亲朋戚友,诗酒诚贺,并亲作《半山赋》叙其经营缘起。“先生连代为贵人,世其学,登第四十年,居官仅八岁,退而老于半山,故所读书处蔬食布衣吟诵不废若诸生。”十五年(1587),王光蕴于半山作“静宜阁”,王叔果作《静宜阁记》,并作《静宜阁听雨》《半山静宜阁成》等诗。
缭碧园、觞咏亭、仰天镬
缭碧园是半山园林风景区的主要建筑,是利用高山、峡谷、溪流、岩石等来点缀亭台楼阁,“大罗磅礴成奥区,半山爰结白云庐”,是王叔果聚集诸友,在松林竹篁间读经吟诗,谈论理义,潜修考古,与永嘉名流荟萃觞咏的世外桃源。此处有亭名觞咏亭,亭前原来有水池,清溪环绕,王叔果遍邀当地名流,仿兰亭曲水流觞以吟咏诗赋,故名觞咏亭。王叔果作《同儿辈集觞咏亭》等诗。原留四个柱孔,2005年恢复修建了石亭,古色古香。
缭碧园主体建筑就建在现龙冈寺内。龙冈寺前有三个荷花池,这三个池塘排列的形状与镬灶相似,俗称“仰天镬”。近年来,仰天镬得到修复,淤泥被清理,修了塘,蓄了水,种了蕖,面积大了,足足有3200平方米。仰天镬分为里镬、汤罐、外镬三部分,里边那个最大的叫里镬,中间那个最小的叫汤罐,外边稍小的叫外镬,在山巅之上居然有这么三个天然而成的大水潭,真是奇异玄妙,曾有诗咏之:“云泻朱栏净,波萦锦石联。凝流浮碧玉,浴景倒青莲。”
缭碧园还有华阳洞、半山草堂、修竹厨等多处建筑,现已大部分被毁,只能从王叔果《半山赋》和王叔杲《半山四咏》等诗文中想见当年规模,如王叔杲《濯缨岩》:“潜虬媚幽渚,丹磴俯清澜。静和沧浪曲,闲簪紫箨冠。秋光泻波影,睛雪洒春寒。翛然谢尘垢,散发弄云端。”《振衣台》:“濯缨挹清流,揽衣上平麓。晚霞水底明,远岫云端绿。淄尘染素衣,薜荔忆初服。结兰临高台,清风振遗馥。”《修竹厨》:“石坼烧丹灶,云房开竹厨。紫烟凝翠筿,芳醑媚金壶。滴露煮新茗,攀条烹玉鲈。休惊酒尊冷,湘女正当垆。”《觞咏亭》:“禊筵传彩帖,兰榭结群芳。径转通幽谷,川回抱曲塘。得句依岩勒,浮花逐酒香。载赓沂水咏,一引永和觞。”
市级文保半山摩崖群
王叔果留迹山崖的半山摩崖群尚在,约在明嘉靖辛丑(1541)至万历丙戌(1586)之间刻制,现被列为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读之令人油然而生怀古之情。这些摩崖石刻散落在山坡和峡谷,或潭边和溪流之中,体势苍劲挺拔,笔法雄浑遒劲,书刻圆润洒脱,刀功古朴凝重。
华阳洞洞口二嶂屹立,上覆巨岩,岩上横刻楷书“华阳洞”三个大字,字体行草,劲健而又清秀。洞内一方花岗岩底座青石碑上刻有王叔果亲笔书写的五律《山居纪旧》《辟华阳洞成》。《山居纪旧》曰:“华阳二王子,曾向此藏修。宦就归来日,相将五十秋。云林双短屐,天地一虚舟。千载兹山胜,还应续旧游。”《辟华阳洞成》曰:“烟萝埋古洞,翦辟竦奇观。窈窕连觞咏,优游足考槃。径穿清涧合,松偃翠云团。睠此标题处,灵岩共不刊。”诗碑距今已四百余年,仍完整无损,字迹清晰,很有历史价值。
在华阳洞东边20多米处,就是半山草堂遗址。大幅摩崖题刻《半山草堂诗》就在遗址一小平坛前的大石壁之上,面朝北,行楷书体,但内容已模糊残缺,无法全部辨认。
在题刻前的巨岩上,朝东偏北有“山高月小”四字题刻,与之隔涧相对是“云静渊澄”题刻,在此岩朝南峭壁之上,上瞻晴空,下临清流。此外,“修竹厨”题刻,在华阳洞东面约30米处朝西北的巨岩上,华阳洞前对面的岩石上有“濯缨”题刻,朝南,与“濯缨”题刻隔涧斜对岩壁上从西到东楷书“罗阳洞天”四大字。“龙冈”二大字题刻,位于华阳洞西隔涧龙冈山背脊岭边、龙冈寺南侧巨岩上,此处原有200余米长的龙骨状石岩,行草横书,笔势浑朴遒劲,为王叔果亲笔书写。据老人说,这两个字很神奇,会随着天气晴雨变化而产生明暗变化。日晒雨淋,两字的凿刻痕迹已冲淡,但冲淡不了两字的神韵和其身上所凝聚的文化蕴涵。
王叔果在半山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魅力,得以流传,让我们这些400余年后的人,仍有机会细细品味独特的半山文化,时刻感受王叔果的半山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