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岙盘谷的“五谷”风采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7-0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高大兴

高岙盘谷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高岙山西麓,由青龙、凤凰、观音等山峦环绕着,林木葱笼,风光旖旎。“盘谷”既是高岙的古村名,也是山谷的名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称为学塾之谷、名人之谷、文物之谷、诗篇之谷、传说之谷。

学塾之谷:

南屏书院、高岙小学

元大德年间,高氏始迁祖高守祥在盘谷建祠堂办村塾。明代,高汝沔在宗祠旁设塾,乐清名臣高友玑从之读《诗经》。高友玑致仕后,创办南屏书院,捐田100亩为校产,作办学经费,其撰写的《书院碑记》明示:“若我子孙,若族人、若乡人,凡有志来学者咸受之,教以孝悌忠信、修身慎行之道,以植立身之本;经史词章、博古通经之学,以资发身之用”。清朝后期,志士高育槐、高美衡先后在盘谷办蒙学,我市晚清教育家吴熙周、爱国诗人黄式苏都曾在盘谷就读。自明至清,盘谷(高岙)有举人、贡生、庠生达89人。民国初年,高无易继高育元之后,在高氏宗祠办起了乡村全日制学校——南屏初级小学。

1949年后,南屏初级小学改称为高岙小学,学制六年,是当时茗屿乡内仅有的一所公办完全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高岙在全县率先创办了“五七学校”,学校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除小学、初中外,还增设了农业高中部。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校舍几经筹资兴建,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在盘谷拔地而起,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至今,高岙小学毕业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的硕士和博士有20来名,教授(副教授)3名。1990年,村民钱仁众在盘谷创办乐清市南屏武术学校,它在众多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名人之谷:

高友玑、高宗武

高岙高氏始迁祖高守祥是一位知名隐士。明代大理寺正卿李显为他作传称:“其交游皆海内名硕,如青田诚意伯刘(基)公,时与往复款洽,交相赠答,称莫逆焉。”高守祥原容图上有刘伯温的容赞及印章,可见与刘基的关系非同一般。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代弘治三年(1490)进士,为官四十年,历事三朝十九任,累官工、刑部尚书,晋阶资政大夫(正二品)。他清廉勤政,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政绩卓著,被公认为一代忠臣,是历史上享有较高声誉的清官、高官,卒赠太子少保,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为乐清市历史文化名人。

民国时期,高岙有鲁迅曾为其著作《小小十年》作序,参加过台儿庄抗日战役的将军作家叶永蓁;有迷途反正起义,在香港《大公报》上披露《日汪密约》,对我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当代有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的高炜,《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部总监高慎盈等知名人士。

文物之谷:

尚书墓、高氏家族墓

盘谷中有六座高氏先祖的坟墓,均为石构建筑,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尤其是高友玑墓,当时是按照《明会典》对二品文官坟墓的规定标准建造的,至今保存完整。尚书墓位于盘谷中心位置,背依青山,坐东朝西,由五级平台组成,层层递进。顶坛正中由三个四柱三楼组合而成的神位牌楼作为主体建筑,两侧设立神库、神橱、照壁、翁仲(文臣)、碑亭、华表以及石像生等。整个墓地建筑群工整对称,青石铺地,垂带踏跺,台基、围墙等附属物,将各个单体连接成整体,精巧布局,有主有从,前呼后应,有很高的美学造诣。其最大的特点是地面建筑都为石枋木建筑,且制作精巧,接榫较少,在力学和施工技艺方面都颇见功力。墓区各种雕刻,内容上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在技艺上刀法多样,图案优美,刻画细腻自然,造型浑朴古拙,不愧于明代石构建筑的杰作。省文物专家考察后认为,如此高超的工艺,保存如此完整的明代官制墓葬,在江南已无出其右者。高友玑墓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高氏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篇之谷:

杨一清、徐阶

“屿北有盘谷,悠然李愿居。安得昌黎笔,大书播芳誉。”“路尽山川是乐清,地从人姓得佳名。宋朝太尉云礽远,茗屿今看世业成。”这是明代嘉靖宰相杨一清题咏《盘谷》《茗屿》的两首诗。首辅徐阶的《高岙》诗赞:“乐清山水名天下,遥羡行营此卜居。世泽已经三易姓,家声争说旧垂鱼。古祠日月辉乔木,胜地风云接太虚。簪笏后来知多少,柏台行李只图书。”尚书史道的《茗屿》、顾麟的《高司寇义塾》、张璁的《钟山书院成柬高公次同官吴子膺韵》、高友玑的《客乡思盘谷祠》,以及进士边贡的《送高南屏大参升方伯之闽》、王爌的《赠高司空南屏先生》、张邦奇的《送高南屏司寇之京》、廖道南的《盘谷行为高中丞肃政赋中丞太尉之裔也》、范霖的《湖头黄氏读书楼》、李元的《弓桥》、王琤的《赠高西渠任德府长史》等,他们的赠诗竟达30余首。

在盘谷高氏的谱牒中,有进士何唐、陈王绶等人的谱序及朱应登的高岙赋序,薛蕙的《高氏大宗祠记》,南京礼部侍郎刘瑞撰的《高氏宗会祠碑》。还有清朝、民国、当代的文化名人赞盘谷(高岙)的诸多诗篇,如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曾经赠诗。

传说之谷:

乾隆皇帝、温州知府

盘谷(高岙)历史悠久,相传着众多的民间故事。如《乾隆皇帝与盘谷高氏》,民间传说乾隆的祖父是盘谷高海生,他从小也曾读过书,后来父母相继亡故,家庭衰落,那年乐清又遇旱虫灾害,不得已到海宁替一个姓陈的员外家做长工。高海生为人忠厚诚实、手脚勤快、又有些文化,深得老员外、夫人及其独生女儿的赏识,成为入赘女婿。海生婚后得子,而儿子聪明伶俐,学业日进,从举人到进士,由翰林升至内阁尚书,人家称他为陈阁老,与当时的雍正太子过从甚密,凑巧王妃与陈阁老夫人同时分娩,第二天派太监来陈阁老家贺喜,并以王妃要见小贵子,抱换了陈阁老的儿子,成了后来的乾隆皇帝。

又如《高友玑智拒知府买宝地》,相传明朝成化年间,温州知府有一日来到琯头横春渡码头,见盘龙谷里有卧牛好穴,当下吩咐衙役前去与高岙族人说知,本知府将要在此厝墓一穴,许以昂价,并宴请高姓族人。青少年的高友玑随族人聚集祠堂,以知府未请其入席为由就是不肯就座。知府前来询问,他道:“老爷,酒是你做东,你不请,我当然不入席,但山谷地是高家的,高家人未开口,岂许他姓人乱来。”知府听了此话,实在忍不住了,手指指着友玑吼道:“可晓得‘滴水难作三层浪?’”友玑从容地回答道:“老爷息怒息怒,你也可晓得‘点火易烧万重山?’”知府心想这小小年纪,竟有此敏捷,奇才奇才,步出祠堂,因得不到宝地而愤然离去。此外还有《穷书生拜访高尚书》《高尚书和御赐金头》等故事,情节也编得十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