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文化的种子 在瓯海居民心中发光发热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2-0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本报记者 金叶 通讯员 汪舒静

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温馨典雅的城市书房、光明敞亮的百姓健身房……在不知不觉间,文化的种子已经散播在瓯海各个乡镇,送进了百姓的心头。

随着“建精品、强管理、创载体、育文化”的大力推进,2017年初,瓯海区被授予“2016年度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称号,实现文化礼堂建设市级先进区、省级特色区、省级先进区的三年“三级跳”。通过践行“产品形式多样化、项目运作社会化、服务供给品质化、群众参与主动化”,瓯海区成功创成第三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性示范区;区图书馆拿下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7年11月,瓯海区还先行先试,出台温州市首个公共文化服务类地方标准规范--温州市瓯海区地方标准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规范》,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空白。在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的表彰仪式上,瓯海区人民政府作为我市唯一县(市、区)政府成功跻身四年评选一次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行列。

文化礼堂发挥内生力量 文化联盟来助力

学堂变礼堂,融入当地侨文化、先贤文化和民俗文化,形成了“侨吧”、“三贤馆”、“民俗馆”,这里便是瓯海区丽岙街道姜宅村的文化礼堂。近年来,瓯海区对当地文化礼堂建设“软硬兼施”,以“五有三型”“两堂五廊”为标准,积极推进无线网络进文化礼堂,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同时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及历史底蕴,在建筑风格、馆室陈列上狠下工夫,打造精品文化礼堂。

在文化礼堂建设经费方面,瓯海区除了设立每年3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外,还激发出文化礼堂的“自身造血”功能,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以房养堂”。如河口塘文化礼堂将部分场地出租,所得租金收入全部用于礼堂相关费用,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了新的经费来源,强化了资金保障。

为了改变文化礼堂在人们眼里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为礼堂注入新鲜血液,瓯海区先后推出“文化社团进礼堂”、“社团联盟”等活动,联合文化资源要素,让地方社团常驻文化礼堂;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瓯海区打造了“新青年下乡”常态化服务基地;同时,以“一次集体签约+一场座谈会+一张计划表”的模式,推动“四千结对”活动的全面铺开,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

2017年,瓯海区以丽岙街道为试点,打造文化礼堂多彩联盟示范带,探索实践文化礼堂联盟机制。通过文化礼堂联盟,推动文化礼堂在管理方法、队伍培养、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协调管理、互帮互助,最终实现联盟内文化礼堂的共融共促。

据统计,自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瓯海区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3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万余场,参与人数达40万人次,以文化礼堂的“实用长效”,切实发挥精神家园作用。

可以“点”的公众文化服务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在如今个性化定制受追捧的年代,只要在网上点一点,就能选中自己信任的文化社团提供真正需要、感兴趣的文化服务,你信吗?在瓯海,这样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助的网上菜单式服务体系已经实现了!居民无需出门,在家就能轻松“下单”,各式文化服务便会送到你的门前。

网上的文化社团靠谱吗?瓯海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员介绍,这一点请大家放心,所有的文化社团和活动服务都经过前期层层把关和规范管理以确保由“星级”单位实现“星级”服务。政府将获得“认证”的社团和服务内容全都上传到“瓯海文化网”等数字平台,让老百姓按需点单。中标单位需按单服务,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

这种“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单式服务体系,将服务模式由“我送你看”转变为“你点我送”的个性化模式。在这种个性化模式的推动下,去年全区“送文化下乡”200多场,与前一年相比观众数量翻了一番,点单数增长40%,文化下乡投诉为0。瓯海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员“科普”,这样的点单服务不仅能让百姓满意,还能避免资源浪费,最终实现文化供需有效对接。

各式文体活动、节日齐“上演” 让居民“玩得过瘾”

党委政府搭台,休闲赛事唱戏,瓯海区实行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全力打造文化体育、全民活动、各式“节庆”为一体的“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品牌活动。去年3月,首届运动休闲文化节在瓯海拉开序幕,千人徒步大会、全民健身宣传月、“探索肯恩”定向大赛、环泽雅湖自行车赛等活动深受百姓欢迎。

接下来,各类文体活动、赛事、节日齐刷刷“上演”了。8月30日,历经4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我们的村歌我来唱”2017年瓯海区村歌合唱大赛决赛隆重举行,14首原创村歌唱响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企盼;11月26日,“爱在科教新区,舞靓山水瓯海”广场舞决赛暨广场文化节闭幕式举行,大赛自开始以来共吸引了全区各镇街100多支队伍、近万名表演者参与其中,联结形成“百里广场”的壮丽景观;11月30日,瓯海首届美丽乡村运动会在丽岙街道梓上村全民健身中心广场举行,吸引了全区300余人参赛;12月19日,经过两个半月的前期赛程,区首届门球巡回赛总决赛在潘桥街道举行……

2017年,瓯海区以“政府搭台引导、民间团体主导”的方式,组织开展涵盖全区的系列文体活动和赛事1800余场,增强群文活动的参与率和持续度,切实丰富了不同层面的群众文体生活。

文体不分家扩大“15分钟圈子”  城乡发展更协调

街头小屋,暖黄的灯光下,有人或驻足书架前寻找或坐在椅子上细细翻阅手中的文字--这样的情景如今在瓯海时常能够见到。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精品农家书屋,去年12月底,瓯海又一批书房书屋悉数向公众开放。

为了给传统农家书屋“更新换代”,打造适合大家需求的精品书屋,从2015年起,瓯海区就在原有191家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22家进行了改造提升。成功升级后,这些精品书屋的图书资源均超过7000册,且与市区两级图书馆实现了联网,可以通借通还。

改建后的书屋需要更专业的管理。去年1月起,首批12家精品书屋以全年“半托式”打包给了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规定每家书屋都要配置1名专职管理人员,每月举办1场阅读推广活动。瓯海区还成立农家书屋配送中心,每月向各书屋配送至少500册流通图书。自从该项目运行以来,书屋阅读总量较前一年同比增长了5倍以上,借阅量和人流量增长近100倍。

在这个基础上,瓯海区还融入了地方元素,全面推出“瓯悦书屋”惠民品牌。结合当地人口结构、文化特色,该区打造了丽岙侨文化、郭溪“红色文化”等精品书屋。以精品书屋辐射城乡模式,有力支撑瓯海构建起“以区图书馆为主体,城市书屋为形象,瓯悦书屋为特色,精品书屋为基础”的图书服务综合平台网络。

显然,瓯海的“15分钟文化圈”正在逐步扩大。去年全年,该区新建市书巢20个、文化驿站2个,成功上线运行“瓯海文化”惠民数字平台。目前全区共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百姓舞台、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280余个,文化志愿队伍规模达3500余人。

除了文化建设,体育阵地也实现了全面覆盖。2个足球场、5个标准篮球场,新增、改建门球场29片,新建健身步道10公里。此外,瓯海区还依托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建成了百姓健身房12个,推进体育进文化礼堂13家,进一步扩大“15分钟健身圈”,实现了“文体不分家”,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同时享受文化熏陶和体育锻炼,掀起一股全民参与的文体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