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农商银行担当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2-0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本报记者 邹雯雯 通讯员 胡加恩

2018年开年,温州农商银行系统交出了一份令同业羡慕的成绩单:1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系统的存贷款总量率先全市突破4000亿元,达4132亿元,各项存款2511亿元,各项贷款1621亿元,存贷款总量连续5年居全市银行业首位。

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下辖的11家农商银行无一不是“农”字沾边的小法人银行;它的客户要么是“三农”群体,要么是小微企业,鲜有大企业;它的76万贷款客户中,户均贷款不到30万元,和其他银行动辄给一家企业贷款上千万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但就是这样的“草根银行”,自2011年温州区域性风波以来,不良贷款逆势保持低位,存贷款增长和经营效益明显快于同业,逆袭有“高富帅”之称的大银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温州农商银行系统把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行之本,坚持立足温州、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

刚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时代,作为服务温州“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服务乡村振兴,农商银行当仁不让,一马当先。

服务好乡村振兴大业

连续六年贷款增量全市第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致力于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机构明确了方向目标,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一直以来,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始终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使命,着力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质量,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服务好乡村振兴大业。

衡量一家银行对地方支持力度最直观的就是信贷投放。数据显示,温州农商银行系统连续六年贷款增量排名第一,六年贷款总增量为841亿,占全市银行业增量的37.19%。

“我们的贷款90%投向三农和小微。”浙江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主任陈少云介绍,2008年以来,连续10年组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走访全市90%以上的农户,已对2995个村实施整村授信,授信金额694亿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卡46万张,发放贷款511亿元。

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全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办联合推出“丰收新农贷”,共向684家新型农业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7.39亿元。“丰收购”电商平台和“丰收家”社区O2O平台,与590多家农村商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上线农产品达3300多件。

同样面临信息不对称、担保难的小微也是农商银行的重点服务群体。启动小微企业千家孵化工程,为小微企业开辟门槛低、速度快、手续简便的绿色通道,设立了专营机制,创新推出各种为小微专属产品。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88亿元,比年初增长12.32%,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15个百分点;小微户数达12.4万户,比年初新增2.42万户。

久久为功践行普惠金融

三户家庭就有一户在农商贷款

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对乡村的建设,作为当地涉农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几乎同时开始从金融层面切入来改变农村的现状。

“普惠金融”成为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法宝。数据显示,温州农商银行系统贷款客户76万户,占全市家庭户数的32%,也就是说三个温州家庭就有一个在农商行贷款。

瓯海区泽雅镇包岙村村民林克良靠着当地农商银行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开起来自家的农场,而在此之前他还在为生计发愁。无需抵押、无需担保、无需保险,农户仅通过承诺授托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贷款,首创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实现了将农户拥有的物资资产化。目前共向7449户发放贷款27.89亿元,被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事实上,农商银行坚持实践创新让原本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市民拥有贷款的能力。作为“三位一体”改革的重要参与方和主发起单位,11家行社均为农合联副理事长单位。鹿城农商银行富民融通投融资平台入选温州金改五周年“十大最具价值案例”。

精准扶贫也是农商银行系统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合资金、人才、信息、渠道等资源,搭建金融惠村强村平台,助推薄弱村摘帽。对省定的低收入人群发行爱心卡26.02万张,基本实现全覆盖。联手财政部门和扶贫办推出低收入扶贫创业低息贷款,向12847户低收入农户发放贷款7.18亿元。

“我们把‘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陈少云介绍,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带头构建了覆盖乡村的基础供给网络,打通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在全市设立丰收驿站、助农取款服务点3619个,推进丰收村村通工程,还针对偏远地区,投入13辆流动银行服务车,定时驻点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天,农商银行的很多业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不用跑。如“浙里贷”纯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与传统小额贷款相比,其拥有无担保、无抵押、无面签等优势,只需登录手机银行一键申请,贷款“秒”到账。同时,搭建绿色金融平台、智慧政务延伸平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推进农村振兴。

实施“走出去”战略,鹿城、龙湾、瓯海、苍南4家农商银行在贵州、江西、河南、河北、浙江、福建、陕西、上海等八个省(市)批量发起60家村镇银行,其中开业54家,通过设立村镇银行,不但实现了多元化经营,而且将温州农商银行系统“支农支小”的文化理念复制到外地,改善当地金融普惠服务。

久久为功,正是抱着这样的普惠初心,温州农商银行才成为了全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客户数量最多的银行机构。

与农民兄弟长长久久

信贷资产质量在全市称优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十九大对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多年来形成独特风险控制模式,抵御了温州区域性金融风波,保障信贷资产质量。

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农商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率1.21%,低于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

这得益于温州农商系统的特色风控体系。据介绍,温州农商银行系统在处置信贷风险中不搞“一刀切”,坚持对仍在生产经营的风险企业“不抽贷、不延贷、不压贷”,采取资产重组、贷款展期、保证转信用、扶持优势企业等方式化解信贷风险。组织开展“清非大会战”,落实大额贷款主办行制度和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应用浙江银行业联合惩戒逃废债信息平台,积极与法院、公安部门对接,打击一批恶意逃废债贷款。

同时,温州农商银行在深耕农村市场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重塑金融生态。共评定信用村3421个,信用农户110.8万户;在总结传统信贷文化和理念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三有三无”微贷技术,发放信用贷款369亿元,信用贷款占比23%。在农村金融工作了40年的陈少云还说:“温州农民是很讲信用的”,农商银行2500多亿的存款当中,有他们的一份回报。农商银行离不开农民,农民也离不开农商银行,这份情他们彼此珍惜。

在农商银行金融的强力担当下,一幅“山青、水绿、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被描绘得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