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是少年 再见已期颐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3-0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上周二下午,一位胸佩抗战胜利纪念勋章的老人,在家属与志愿者搀扶下,来到位于东阳市巍山镇怀鲁眠牛山公园的福星亭(朱福星将军纪念亭)前。老人凝望着亭内的石碑,神色肃穆,双眼渐渐发红,对着碑刻人像,举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团长,我给您敬礼了……”话刚出口,便痛哭失声,老泪纵横。

这位老人名彭康昌,温州瑞安人,今年已经一百岁,是一位抗战老兵。此行,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拜祭80年前一起抗日杀敌的老团长朱福星。

16岁的理发学徒进了部队,刚开始差点当逃兵

出生于1917年的彭康昌,其人生经历颇为传奇:他从小家贫没有读过书,原本是一位理发学徒,后来因为到部队为士兵剃头,就当了兵,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他先后参加了济南会战、长沙保卫战等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去年3月15日,温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根据线索,驱车前往瑞安林垟林北村,在那里见到了彭康昌老人。刚一见面,志愿者们简直不相信眼前的老人已近百岁高龄,只见他步履轻快,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老人告诉他们说,他下午正在外面听唱鼓词,是孙子接到电话去叫回来的。

老人不仅经历丰富,记忆力也很强,能够较完整地记得参军的年月、作战的时间,还准确地报出所属部队番号、各级长官姓名,连一些细节也记得很清楚。说到激奋时,他声音宏亮,配上有力的手势,让在座的听者无不血脉贲张、情绪激动。

之后,志愿者们又与老人多次接触、访谈,并作了史料查证,老人的抗战经历逐渐清晰。

老人还告诉他们,他1932年随姐夫到杭州开理发店,后来被叫到部队为将士理发,因为人机灵,手艺好,被连长看中留在了部队里。1935年成为上等兵时,他才18岁,还差点当了逃兵,因为那时年纪轻,听到真的要打仗,觉得很害怕,就想回家,没想到刚离开部队就被抓住了。大光其火的连长要毙了他,被三位排长联名保住了,说他小孩不懂事。彭康昌说:当时心里就明白了,当兵就要不怕死,逃跑也是死路一条。

亲见敬爱的团长“阵亡”,80年后仍念念不忘

自1935年彭康昌被编入75军第6师17旅33团直属迫击炮连一排一班当炮兵,他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包括抗战时期的三大战役,每次战斗都惨烈无比,亲眼看见一批批的战友成排倒下。但他记忆最深刻、最惨烈的还是淞沪会战,也是在这一战中,他亲见他们33团的团长朱福星壮烈“牺牲”。

那是1937年8月,彭康昌所在部队奉命调到上海市昆山吴淞口,投入著名的“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也即淞沪会战。第6师共有官兵一万多名,坚守阵地奋战七天七夜,最后仅剩下一千多名官兵。

其间,团长朱福星率领士兵充当尖兵团,浴血奋战。在把日寇赶下滩涂后,朱团长高喊“冲啊!”身先士卒冲向敌人,不幸身中三弹受重伤,倒在阵地上。大家见状,认定朱团长已经阵亡,纷纷落泪,有的还失声痛哭。

彭康昌说,朱团长是个难得的好人,他平时对士兵很体贴,自己行军不骑马,总是让给体弱者骑,自己和战士一起走路,有时还替战士扛枪。彭康昌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身材痩小,军装太肥大,团长交代别人把军装改得让他合身;士兵家中有困难,团长就拿出自己的薪酬,给士兵5块、10块,大家都非常感激。在部队多年,彭康昌很少感受到长者的关爱,而追随朱团长近6年,朱团长一直体贴关心他。因此,朱团长牺牲后,他一直念念不忘,而朱团长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形象,也一直铭刻在彭康昌的心里。

时隔80年,在面对志愿者们回忆往事时,老人还常常会提起敬爱的朱团长,唏嘘不已。

为老兵圆梦,志愿者们发起祭拜之行

在走访查证中,志愿者们发现:当年,朱福星团长受重伤后因抢救及时,并未牺牲。他伤愈回到老家东阳,被授予少将衔。在当地,他凭着威望,带领百姓继续抗日,被誉为“十四都乡庇荫大树”,称颂乡里。到了老年,他又行医救人,德高望重,到1975年亡故,享年79岁。而他的子孙在当地也颇有出息。

志愿者们把这一消息告诉彭老时,老人感慨地说:“真想能在有生之年,去祭拜一下朱团长,了却我的一番心愿。”闻听此言,志愿者们马上与东阳的志愿者联系,欲圆百岁老兵的宿愿。

很快,他们得到东阳方面确切的回音:朱福星的子孙听说父亲的老部下、百岁老兵竟然不顾路途遥远要来祭拜,深为感动,表示欢迎。

紧锣密鼓的筹划在进行。温州巿的志愿者们组织落实彭老行程的每个细节,确定陪送家属、随行医务人员;一位匿名者主动捐助全部行动费用;瑞安市电视台派出记者全程采访;瑞安市档案局、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会派专人跟随现场记录采集资料。

东阳市更是重视。东阳市人大、市委统战部、市党史办等部门派专人参与;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队精心安排行程中的细节衔接,对沿途经过的道路多次踏勘,力求万无一失;当地乡亲们也大力支持。

2月28日早晨,四辆轿车集中从彭老居住的林北村出发,驱车200多公里到了东阳横店,当地志愿者及两位老兵代表赶来迎接。

午后,稍事休息,彭老就要去祭拜老团长。一路上,他不断地说:“朱团长是大好人,我忘不了他。”

下午一点半,老人在众人的搀扶下,蹒跚地走进了怀鲁眠牛山公园,在福星亭前,他行了军礼,动情痛哭。之后,老人又来到朱福星故居和墓地,在墓前,他坚持要跪在坟前叩首祭拜。

朱福星最小的儿子朱惟几说,父亲活着时,每年清明都会祭拜曾经一起浴血奋斗的将士。

朱福星,1897年出生于东阳市巍山镇看芝村,早年投笔从戎,曾参加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我们团长很勇猛,杀敌冲锋在前。以前,团长在哪我就在哪,我们天天在一起。我啊,经常会想起他,”彭老说,没有想到啊,这一别就是80年,“有生之年能见到团长,很感激,要感谢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