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光阴,在灿若星河的人类历史中,只如同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那般短暂。但在《温州日报》创刊70周年的历史中,报道过的一个个典型人物,却在每一个时代,见证着精神的榜样,为一代又一代人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底色。
赵尔春、徐双喜、傅开其、李学生、郑九万、周大军、叶小燕、卢丙会、陶蛟龙、王青意、蔡福想、汪自强、潘超俊、毛信勃、潘宝良……这一位位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最美”人物、英雄英模、道德典范,经《温州日报》报道,他们的事迹在瓯越大地竞相传诵,使“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熠熠生辉,进而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
在《温州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循着榜样的印记,重温历史时刻。
见义勇为 舍生取义
他们把名字刻在老百姓的心里
“2005年2月20日下午4时55分,一个值得所有温州人记住的时间。
温州境内金温铁路K230+800米处,一个值得所有温州人记住的地点。
李学生,一个值得所有温州人记住的名字……”
这段文字,是2005年2月28日《温州日报》一版刊发的李学生见义勇为事迹长篇通讯《中原热血洒瓯越》的开头语,至今读来,仍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英雄刹那间的壮举和记者饱含感情的行文。
12年前,从河南商丘来温务工的李学生,在疾驰而过的火车前飞身救下手足无措的幼童,自己却丧生滚滚车轮之下。那一刻的舍生取义,人们在平凡中触摸到了崇高的人性。
《中原热血洒瓯越》见报后,李学生的事迹精神成为舍生取义的代名词,英雄的形象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深深扎根。在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仪式上,李学生被评为“十大人物”之一。同年,李学生获评“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壮士身后留下遗孤,温州替他抚养成长。12年光阴如梭,英雄的幼女李敏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已长大成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敏说,未来自己会留在温州,“在温州这么久了,已经有感情了。”李敏说,每到节假日政府部门都会上门慰问,大学期间,李敏学的是应用英语,毕业后,政府部门还帮她联系了一家公司,安排她做文员。
瓯越大地,处处涌现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2006年3月,新温州人周大军,以他见义勇为的壮举感动了温州。《温州日报》连续发稿30多篇,通过积极与湖北武汉、荆州,乃至北京地报纸媒互动,多角度树立起周大军高大的形象,使英雄的精神感动全中国。
路见不平,敢于出手,无论是挺身而出拦截飞车抢夺的“抡车男”郭小亮,还是群起围捕持刀歹徒的黄龙商贸城众位“纯爷们”……这几年,一位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雄,一桩桩震撼人心的壮举,还有市民们对正义、对热血的如潮褒扬和无私援助,共同铸就了温州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实底座。
立足岗位 爱岗敬业
他们在平凡岗位铸就崇高生命
有人说,见义勇为,是危难关头涌现出来的英雄;而和平时期的英雄,就是能尽职尽责,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就的人。在温州这座以温暖为名的城市里,从不缺乏这样爱岗敬业的人。
2012年12月3日晚上,温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陶蛟龙,在参加完省高院会议后,连夜返回温州途中遭遇车祸受伤,后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2012年12月17日,《温州日报》一版刊发长篇通讯《魂系天平》,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报道陶蛟龙的感人事迹。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省高院追授陶蛟龙为“全省模范法官”,最高人民法院为陶蛟龙追记个人一等功。中共浙江省委下发关于追授陶蛟龙同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陶蛟龙同志学习。
5年后的今天,陶蛟龙的先进事迹及精神在整个法院系统内为人传颂。温州市中院刑二庭助理审判员陈小希说,自己更愿意亲切地唤这位老院长为“老陶”。他说:“在工作业务方面,老陶是一院之长,有担当、有责任心,引领大家知难而上、逐一突破。”而陶蛟龙的儿子陶镇宁,如今已经成长为省高院民二庭的法官助理。回忆起父亲,他说,父亲很严格、做事细、肯钻研。陶镇宁说:“法学是一个不断需要理论结合审判实践的学科,看到父亲一笔一划总结的审判经验,我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平凡的岗位里,铸就生命的崇高,潘超俊同样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2015年12月25日晚,42岁的温州交警支队五大队副教导员潘超俊连续加班,劳累过度,突发爆发性心肌炎,经医院抢救无效辞世。“肩上有责 心中有民”,正是潘超俊21年从警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的事迹经《温州日报》报道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做出批示:“一位优秀的交警、共产党员走了,他为了人民群众的平安,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又是一个最美浙江人。”
回忆起曾经关照过自己的“老搭档”,市交警三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周卓彦说,潘超俊身上体现的是“肩上有责、心中有民”的温州交警精神,他们会把这八个字刻在心上,站好每一班岗。
扎根基层 一心为民
他们的心和老百姓贴得最近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基层干部党员的本色。过去十多年间,《温州日报》先后报道了大批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基层党员干部中的楷模。
2005年,《温州日报》一篇《为大伙脱贫,他累倒了》的通讯,描绘了一位任劳任怨,赤诚为民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为民好支书”郑九万的事迹。系列报道见报后,不仅在温州党员中掀起学习郑九万的热潮,浙江及中央共30多家媒体陆续来温采访报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题词:“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像郑九万这样的基层党员,过去10年间不断涌现。
2015年8月,第13号超强台风“苏迪罗”来临时,平阳县顺溪镇石柱村村委会主任毛信勃连续十几个小时组织村民转移,风雨之中,许多村民被安全转移的同时,他却永远地失去两位亲人。
平阳县顺溪镇组织委员陈静杭说:“他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他这种心系村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好品质,正是我们广大党员和基层工作者所要学习的。”心系村民的好干部毛信勃,获得“最美浙江人——2015年度浙江骄傲十大年度人物 ”称号。
如毛信勃这样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基层好党员、好干部,还有瓯海泽雅的潘宝良。他十年如一日、一心为民的事迹,经《温州日报》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做出了学习潘宝良先进事迹的批示:“这样的好书记标杆应该树,潘书记的感人事迹应该让换届后新的村、社书记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