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展湾区经济的路径思考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6-2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郭建东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的突出亮点,是滨海城市的重要经济形态,也是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是浙江省六大重点湾区之一,加强该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我省海洋经济国家战略,有利于推进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有利于我市推进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我市全面构筑海洋生态文明。

一、湾区经济的内涵和关键要素

在国际上,湾区一般是指由一个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组成的区域。在区域规划中,湾区则多指围绕同一海域连绵分布,由众多海港和城镇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城市化区域。湾区经济是指在湾区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重要特征的,具有强劲持续的经济发展、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和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的区域发展高级形态。

湾区经济是国际滨海城市跨越发展的共同经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湾区快速崛起,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向湾区集聚,世界上的沿海港湾地区进入湾区经济发展新时代。目前,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球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湾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美的旧金山湾区和亚洲的东京湾区。这些湾区对区域转型升级、高端要素配置、持续创新发展等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纵观国际湾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其成功要素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港口枢纽和制造腹地相结合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汇聚、创新引领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统筹、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开放包容的文化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二、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统筹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是温州加速城市东拓的战略平台、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载体、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阵地、扩大开放合作的战略支撑,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经过多年发展,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已成为我市综合实力较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区域。

1、自然资源丰裕。该区域海岸线长398公里,约占全市海岸线的32%;拥有海域滩涂资源29.54万亩,约占全市滩涂资源30.4%,其中瓯飞围垦工程是全国单体最大的围垦工程,一期围垦面积达到13.3万亩;拥有海岛302个,约占全市海岛42%;渔业资源丰富,洞头渔场为浙江第二大渔场;海洋旅游特色突出,洞头区是全国唯一以全境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区域内拥有丰富的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资源。

2、交通条件优越。该区域处于温州大陆海岸线和瓯江水道“T”型交汇处,拥有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区域内状元岙港区、大小门岛港区是温州港的核心港区,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辐射温州、台州、丽水和福建宁德,是大陆离台湾空中航距最近的机场;甬台温高速贯穿全境,新建和续建甬台温高速复线、金丽温高速东延伸线、G330国道、G228国道、S218省道等一批重要交通道路;开工建设的温州市域铁路S1、S2线,是未来区域内主要城市通勤交通线路。

3、经济基础扎实。区域内拥有温州经开区、温州高新区两大国家级平台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两大省级产业平台,是全市主要生产力集聚地。区域内汽车制造、电工电气、激光与光电等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成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壮大,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年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1166.8亿元,现代湾区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4、创新能力突出。区域内的温州高新区是浙南闽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引入中科院温州生材所、北航温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了激光与光电孵化器、温州海洋科技创业园等各类各级创业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5年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7.5%。创新主体加快集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6家。

5、对外开放多元。区域内的状元岙港区已升级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开通至中国台湾基隆、日本那霸、俄罗斯的直达集装箱航线。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内二类民用机场,累计通航城市99个,其中国际(地区)城市19个,旅客吞吐量在省内民用机场居第2位。同时,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填补浙南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空白。浙江洞头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加快推进,对台合作开放成效逐步显现,一批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全方位多领域开放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三、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次高端、交通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湾区,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

1、突出联动“三大交通”,打造湾区开放合作新门户。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突破口,以“交通圈”带动区域“经济圈”发展,打造促进区域开放发展新门户。一是巩固提升国家重要枢纽港地位。深化状元岙港区对外开放,加快大小门岛口岸开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港口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实施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扩能提升,引进、设立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完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争取国际航权开放,争取港澳“自由行”获批和境外旅客入境签注政策支持。三是建设内畅外联区域交通网。按照“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要求,构筑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市域轨道S2线、G228国道(龙湾段)、G330国道(龙湾段)、S215省道(龙湾段)为纵向,以市域轨道S1线(龙湾、洞头段)、G330国道(洞头段)、S215省道(洞头段)为横向的“T”字型综合交通架构。四是打造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深入谋划将杭温高铁、温福高铁等引入城区的大枢纽建设,建设以龙湾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高铁、高速公路、机场、城轨的互通互联,推进空港、海港、陆港的“三港”联动。五是合作建立“无水港”。积极参与闽浙赣皖经济协作,实施一批高速公路西进、铁路西进、水路西进的交通重点工程,搭建陆海空多式联运网络。

2、突出发展“三大产业”,打造湾区高端产业新形态。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引,立足区域产业基础,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强化湾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湾区产业竞争优势。一是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重要基地。突出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以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激光与光电产业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二是打造辐射浙南闽北科技服务基地。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的发展。三是打造全省重要现代物流基地。以连接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开发海陆空交通资源,合理规划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港航物流业、航空物流业、保税物流业,打造全省重要现代物流基地。四是推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发展。

3、突出建设“三大平台”,打造湾区产城融合新样板。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倾力打造高新区(温州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三大龙头平台,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湾区大平台。一是高新区(温州浙南科技城),按照“一心一轴、两核七片”布局,重点发展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二是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按照“北生产、中生态、南生活”布局原则,统筹协调东侧瓯江口新区二期西区、西侧灵昆岛两大协调区块发展,辐射和带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整体开发。三是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以环金海湖城市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构筑“一核引领、三区并进、四带联动”的空间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四是提升湾区生活居住品质,加强空间开发管制,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扎实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4、突出推进“三海联动”,打造湾区生态文明新示范。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加强区域内滩涂、岸线、海岛、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打造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实现人海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确保湾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一是优化利用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节约高效、合理利用,加强岸线开发引导,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错位布局港口资源,秉承后方陆域优化开发原则,推进状元岙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瓯江港区差异化路径发展。三是合理开发海岛资源,坚持海岛分类开发与分级保护,突出海岛主体功能培育,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四是科学推进海涂围垦,组织开展区域近岸海域和重要海岛水动力环境动态数模试验,合理划定近岸和海岛滩涂可围区、限围区和禁围区,真正为用而围、围而能用。

作者单位: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