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绿色田野包围中的中心镇高楼耸立,医疗、教育、文化设施齐备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谁能分得清,这是城,还是乡。5年来,我市城与乡并肩向前,共享发展。
近些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06:1缩小到2015年的1.81:1。5年间,我市城乡统筹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处于全面融合发展阶段。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探索城乡统筹的宁波解法
善弈者谋全局,我市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年里,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让农村人口“聚”起来、农民合作组织“联”起来、农村产权“活”起来。
一个个破冰之举直指沉疴旧疾,改革的脚步从不停息。2014年,30多项“改革清单”、20余项配套政策助力城乡一体化。去年9月30日,“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成为历史,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开始推进。
2014年起,我市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2015年底完成2802个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资产总额352亿元,当年实现分红27.3亿元。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截至去年9月底,全市810个村开展土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唤醒大量“沉睡”的资产,为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组合奠定了基础。
去年年底,市、县、乡三级农合联组建到位,一场“三农”聚变反应在我市呈现。上个月成立的象山聚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产供销“抱团”模式打通石浦海鲜直销北京的“快车道”,成立一个星期,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合作社按农合联模式运作,把捕捞、销售链条接起来,实现海鲜价值最大化。”负责人何国兴说。
农村普惠金融屡开国内先河。金融助农服务点实现村级全覆盖,开设国内首家保险互助社,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创新,杨梅、梭子蟹等气象指数保险先后面世。
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居住品质不断提升
我市把“百千工程”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龙头工程,完善城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一批小型村、空心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实施下山移民2.5万户、7.3万人。
春节前几天,从交通不便的茭湖村搬到余姚梨洲街道阳光社区的吴成康和老伴在小区的花园里合影,“搬下山后,居住条件好了,生活方便了,今年春节是我们搬到振兴公寓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新小区拍一张照片很有意义。”
有“颜值”的乡村,才会让人心向往之,才会成为回得去的故乡。
5年里,宁波打造品质之城的铿锵步伐,从三江口走向广袤的农村:投入578亿元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20多万户,新建改建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600多个村;累计创建全面小康村613个,培育中心村119个,特色村11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02个,精品线31条。象山县成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乡镇街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2015年10月开始,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安居宜居美居、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等四大行动联袂接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5年间,一个个盆景串珠成链,一村美开始向村村美转变,一时美开始向时时美转变。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广大农村正成为“农民幸福新家园,市民休闲后花园”。
全力推进均衡普惠
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生活
“耳闻古刹悠扬的钟声,目睹田园百花盛开的丽景,沿着潺潺流淌的溪水,奏响和谐的乐曲……”北仑区柴桥街道瑞岩社区是个农村新社区,公交、社保等33项服务可在这里一站式办理。“过去要到5公里外的柴桥街道办,如今家门口的社区服务让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方便。”瑞岩社区河头村党支部书记石志德说。
5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一体的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健身休闲、居家养老、社会救助等服务功能得到有力保障。目前,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97%,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99%以上。
城乡统筹,宁波敢为人先,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养老、医疗三保制度并轨。
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标准一致”,2015年全面消除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现象。2013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乡并轨,2015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城乡居民人均筹资水平920元。今年1月1日起,我市农村和城镇居民并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农村人”进城看病,可以享受同“城市人”一样的医保待遇。
点评
近年来,我市出台众多的改革措施,在促进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方面颇具成效。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调整城乡布局规划等手段,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打破城乡边界,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致力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宁波市委党校教授 孙琼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