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 与温州同行——写在《温州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6-2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与你见面。

携着露珠的清新,带着油墨的芬芳,《温州日报》飞向瓯越大地广大读者的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70年温情相拥,70年一路同行。

93岁的老报人洪水平至今还记得,70年前,浙南山间、飞云江畔,借着烛光,刻着蜡版……

这是浙南地区第一张代表党和人民意志的报纸,诞生于瑞安小方山的一座民舍,油印的报头上印着当天的日期:1947年5月1日。

走过70载,《温州日报》见证着不同时代的沧桑与巨变,叠印着一座城市70年的曲折与辉煌,记载着温州人民70年的光荣与梦想!

走过70载,这是与时代同行、与温州同行、与人民同行的光辉足迹!

与时代同行——

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东海之滨,踏浪而行。

作为温州这艘巨轮上的瞭望者,70年的风风雨雨里,《温州日报》始终挺立潮头,以不变的初心记录时代变迁、历史足迹,见证城市前行、社会巨变。

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温州日报》的成长,始终凝聚着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鼓励,始终离不开他们的具体指导帮助。

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在重大历史关口,《温州日报》总是挺身而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义无反顾地扛起党报使命,并书写了一个个时代篇章——

战争年代,刻字油印小报,照亮黑暗中人们探索前进的革命之路。

解放初期,及时准确传递党中央和省委、地委的声音,热情讴歌社会主义建设。

彼时,百废待兴、吐故纳新。《温州日报》前身——《浙南日报》在出刊第二天的头版《读者与编者》栏内,明确提出“人民报纸人民办”的办报方针。

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温州人民以火热的激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在档案资料室里,已经泛黄的报纸,向人们叙说着激情燃烧的故事——大量关于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报道背后,字里行间洋溢着温州人民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

进入1978年,一声春雷响彻神州,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伴着瓯江潮涌特有的激越澎湃,瓯越大地的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座农民城……《温州日报》记录着共和国历史上的许许多多个“第一”,把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故事讲给中国听、讲给世界听。

经济更发展、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温州发展可圈可点、人民创业可歌可颂。我们标注每一个重要节点,我们报道每一项发展成就。

在我们的记录中,第一条中外合资的地方铁路——金温铁路建成、中国第一条跨海大堤通车、杭温高铁开工……铺就了温州发展快车道;在我们的描绘中,10万供销大军跑市场、“温州商贸城”在国外星罗棋布、38万温州人活跃在“一带一路”……展现了温州人创业不歇、创新不止的精神;在我们的镜头里,瓯飞工程蓄势待发,“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寻求城市蝶变……折射着瓯越大地的沧桑巨变。

这是温州的辉煌,这是时代的辉煌!这又何尝不是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的荣光!

我们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片热土!

与温州同行——

做伟大改革的助力者

“敢为天下先”,是温州这座城市的鲜明气质。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长卷中,温州以先行者的姿态,留下浓墨重彩“天下先”的一笔。

在改革的重要节点上,《温州日报》从未缺席过。可以说,透过《温州日报》这扇窗户,人们看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场景,听到万马奔腾的改革强音。

温州改革素来被认为“在外界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这种“内部不争论”,离不开《温州日报》对改革新声的忠实记录,离不开思想解放的先锋担当。

“姓资姓社”的思想交锋中,我们看到蕴藏于民间的创新力量、创造热情,率先大胆发声、冲破思想禁锢;

“温州模式”萌芽之时,我们看到“背着石头过河”的探路精神,以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字,为改革立言放歌;

金融改革发轫时,我们看到跨越30年不变的创新与务实,为温州金融喜与忧冷静发声、叩问前路……

聆听春潮萌动的声音,我们走在温州的大地上,观察记录这片沃土如何一次次将破土新芽培植成参天大树,并为每一次探索突破喝彩鼓劲!

历史记载下这样一些洋溢着激情与理性的经典报道。

一场“苦恼”讨论,被认为是拉开温州农村改革帷幕的先声。1980年9月27日,《温州日报》刊发《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苦恼——平阳城西公社党委副书记陈敬练来信》,引起温州长达半年的思想交锋,为温州农村展现出一个基本方向:农村改革。四年后,《人民日报》刊发记者艾丰采写的长篇通讯,进一步宣传并确立温州的包产到户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重要地位。

“离土离乡,务工经商”是温州农民的创造,在1983年却还是个禁区。一篇稿件来到了编辑部:文成县17位农民到上海郊县借地办厂。编辑眼睛一亮:好一个创举和突破,文章在头版头条刊发。有人拿着报纸指责报道“出轨”。《温州日报》抓住永嘉桥头纽扣市场这一典型,又做了一篇立场鲜明的文章:离土不离乡,农民也经商。这是党报首次对“离土经商”的肯定,打破了长期以来套在农民头上的“紧箍咒”。

在温州爬坡过坎之时,《十问温州发展》系列报道,以监督守望的担当,敢问路在何方;在“温州模式”见诸报端30周年之际,《潮起瓯江竞奔流》系列报道,以舆论先锋的责任,为改革传播强音;在温州率先突围之时,一篇篇“瓯江平”掷地有声,心系发展大计。

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我们把笔墨渲染于“最多跑一次”改革、“三位一体”改革试验、“民”字号改革等等,全力书写厚植优势、环境建设、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文章,引导温州人民为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提供温州素材、温州经验。

记录一页页时代华章,推动一轮轮改革发展。

我们何其有幸,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方式,触摸这座城市的改革脉动,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奇迹!

我们感恩温州,感恩改革!

与人民同行——

做百姓心声的传递者

岁月更迭,时代前行,不变的是温州人民的奋斗精神、实干气质。

回望70年,创业创新的故事积淀于新闻纸,温州人民创业创新的春天与《温州日报》的春天相逢相识、相融激荡。

闯荡世界的温州人,中国经济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大都是我们关注的主角。我们最早报道“温州模式”早期标志性人物叶文贵事迹,树起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企业家典型;我们最早报道王均瑶“胆大包天”壮举;另一位中国改革发展史上的闪光人物南存辉的创业故事从《温州日报》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蕴藏于基层的创造,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弘扬温州人精神,使之成为温州继续解放思想、再创新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温州日报》孜孜追求。

不曾忘记,一个个名字闪烁瓯越大地:赵尔春、徐双喜、李本春、厉守京、吕正水、朱伯衡、郑九万、李学生、周大军、卢丙会、潘超俊……这些闪亮的名字,在《温州日报》的报道中率先鲜活起来,为一代又一代温州人烙下厚重的精神底色。

《温州日报》70年的成长,始终深植于人民,深植于读者。我们深知,唯有将具体而微的个人体验、群众心声汇流,才能真实、立体、生动地谱写出人民的史诗。

台风来袭,我们走进灾区,用笔墨凝聚精神、鼓舞前行。2005年,我们刊发评论《温州的脊梁——从四次抗台看温州人精神》,展现温州人不屈的精神;200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大陆登陆最强的台风“桑美”来袭,我们用《马站立起来了》讲述奋力救灾的故事;去年,“鲇鱼”肆虐,我们采写《洪流中的生死救援》,传递温州人必胜的信念。

事故突发,我们旗帜鲜明、先声夺人,消除社会杂音,发挥社会舆情“压舱石”作用。去年,鹿城双屿农房倒塌事件发生后,我们在舆论引导上“一锤定音”,剑指发展顽疾,廓清发展理念,引领全市思想大解放的风气之先,为“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聚合“最强音”。

聚焦民生,我们关切热点,传递温暖。30年前《宫西女童——被剥夺了的教育权利》报道,帮助失学女童夺回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30年后《70年住宅土地证到期》系列报道,引起国务院重视,新华社发稿点赞:“温州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聚力农村,我们的扶贫之路,走过三十载。30年前,7名年轻记者走访42个贫困乡镇。接续前行,“老区行”“走进欠发达乡镇”等系列活动,续写新闻扶贫情怀;聚焦“两山”理论在温州的实践,我们以新闻的力量,改变山区面貌,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助农志愿行动”已坚持11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批示“新闻助农志愿行动做得好,应该点赞!”

一张报纸,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温度;一张报纸,见证了一方人民的奋斗。

70载斗转星移,回望《温州日报》历史,我们不曾也不会忘记——不懈支持、关爱并鞭策我们前行的广大读者;我们不能也不敢忘记——给予我们智慧与力量的温州人民!

我们感恩温州人民,感恩一路有你!

当阳光照射,脚下的这片土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从沃土中汲取力量,我们创新动力不绝、不断成长壮大。

当年瓯江之畔的一叶小舟,如今已是传媒“航母”。曾经的油印小报,已成长为六报一网一刊、拥有全媒体矩阵的现代传媒集团。媒体融合的今天,我们推进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转型步伐。这一切,如同一把历史标尺,镌刻着《温州日报》70年的辉煌历程。

扎根这片沃土,我们定当为温州改革发展续写新的精彩、再著新的时代华章!

让历史告诉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