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民悦
“为公益文化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是作为一位本土民营企业家的职责和担当。”去年11月22日, 温州市图书馆多功能厅里,掌声雷动,温图理事会理事长、温州达得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胜,在理事会二届一次会议上,以个人名义向“温州市图书馆发展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用于开展图书馆文化公益事业、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奖励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
这是温州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市文广新局局长张纯芳表示,这笔庞大资金的注入,是温图基金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图书馆基金会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也标志着我市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进入了新阶段。
当天,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齐齐亮相,共商图书馆事业发展大计。
作为文化部10家“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试点单位”之一,温图的理事会法人治理之路走过三年,为全国提供了生动样本。前不久由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就凝结着她的创新成果。
“不止于此,继续做改革的先行者!”这是新时代下,全体理事会成员的奋斗目标与期许。
改革创新,给自己找了个“头儿”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以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水平。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温图对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探索极具意义。
“应该说,法人治理改革的要义是章程,它就像国家宪法,既有绝对权威又让各个事项在此框架内运行,而核心是理事会,理事会能否实质化运作又是关键。”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曾在调研中发现,此项改革“波澜不惊”的根子出在理事会的组建上——“先天不足”,成员还是以政府部门和本单位人员为主。
为了让法人治理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的要求,温图做了一件“标新立异”的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具有一定履职能力、业界威望,热衷公益,具备宽泛社会资源和良好服务意识的理事成员,设立决策管理机构。
2014年6月6日,温图首届理事会诞生了。入选的13位理事成员中,市文广新局委派理事1名,图书馆馆长、职工代表2名,社会理事10名,其中有文化教育界、工商企业界的代表,也有图书馆志愿者和普通读者。在当天举行的第一次理事会议上,李国胜以高票当选理事长一职,各项审阅事宜也随即展开……
理事会的成立迈开了法人治理改革的第一步。这一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胡海荣坦言,当时领导只给出两条底线,一是馆长任命必须政府机关来把控,党管干部不能破;二是理事人员需主管部门审定并聘任。主管部门的“大胆敢为”让图书馆可以放心去做。
至此,温图法人治理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被打通,政府与图书馆的“管办分离”得以最大程度实现。这个程度有多大?通过多方修订批复的《温州市图书馆章程》将3年一届的理事会权限辐射到图书馆“人、财、事”各个方面。从领导班子人选、财务预算、薪酬分配方案到图书馆的工作计划、重大项目等都需要理事会来表决,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的管理上,理事会握有“大权”。不仅具有图书馆馆长、副馆长任命的动议权,且负责图书馆中层干部的竞岗任免和考核工作,另在特殊岗位、紧缺型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招录工作上可全权负责。
同时,赋予主管局委派理事一票否决权,确保理事会在重大决策上不会发生偏差,并通过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履职绩效评价等相关的制约性制度,给理事们戴上“紧箍咒”,以保障法人治理结构在双重的监督机制下良好运行。
“说白了,就是政府委托理事会成为决策机构,他们之间不是纯粹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以政策和法律为纽带的契约关系。”在胡海荣看来,这种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专业化和“去行政化”。
长期关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阮可认为,改革需有大胆破冰的勇气,更需要务实做事的智慧。温图的理事构成能最大程度将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社会代表吸纳进来,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这又是渐进式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兼顾了政府、主管部门、法人单位、社会各方的话语表达,能够确保公共文化机构的改革不偏离公益性方向。
招贤纳士,突破藩篱,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形成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决策机制,温图在法人治理改革上迈开了既大又稳的步子。
成为“当家人”,既是荣耀更是责任
“我有三个意见:温州市图书馆县前头分馆原来二楼的阅览室被单位占用,想知道是啥情况;24小时图书馆的报夹太少,能否增加;新书外借后,读者看不到,很遗憾。”
“我都记下了,了解后肯定给你答复。”
理事长李国胜把读者们的建议一一记录,并留下联系方式。
这是在2015年3月举行的首个理事接待日,为温图首创,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理事会成员逐一接待读者,征询民意,梳理建议,反馈至图书馆管理层。
除了理事接待日,理事们还建立微信工作群,成立理事会工作部,为温图大小事出谋划策。成员杨桦原是建行温州分行的督导员,他曾希望能在建行部分网点的ATM自助存款机旁设立24小时自助阅读机,为周边市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为了实现这一倡议,他多次组织商谈,现场调研。不久后,一份充满书香气息的合作协议签约了:图书馆与建行合作,在其所辖部分机构设立“图建共创阅读文化24小时自助书站”。
如果说,这份合作是理事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大成效,那么图书馆基金会的成立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2015年12月25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的支持下,理事会经过多方努力,注册成立市图书馆基金会,以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
如今,基金会的正式运营,意味着温图发展的很多理念或将实现。理事们表示,每一笔钱都会严格审批,将其用在“刀刃”上,比如建设城市书房,支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开发,解决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伙食交通报销,接受场地支持,开展更多活动等等。接下来,理事会还将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让重大决策更加科学可行……
畅言未来,回首过去,每一位理事都心潮澎湃。他们因为喜好读书走到一起,因为有一颗想服务读者的心而自带“文化事业建设的主人翁光环”。他们一起为城市书房选址献计献策;一起到基层调研公共文化的设施与建设;一起筹划全民读书月的各项事宜;一起考察走访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温图的点滴进步,都让他们无比自豪。
2016年,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以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文化部验收,吸引各级领导、专家及全国文化事业单位考察团来温考察60余批次。
2017年,图书馆法人治理引领改革之路,与城市书房共同入镜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样本。
首届理事会成员——温州知名剧作家张思聪感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重大举措,改变了图书馆管理的“封闭”状态,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特别是吸纳工商界人士,将“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和勇气带到了文化事业的建设上。新任理事——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公共频道新闻资讯部主任翁逻沿难掩激动地说:“无论工作和生活,都跟图书馆有很大交集,图书馆做了很多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这次能加入其中,非常荣幸与期待,参与即价值嘛!”
的确,温图取得的惊艳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推出的“温图小巴”汽车图书馆,开进了社区、校园;与社会各方探索合建的“城市书站”,便利了每一个爱书人;贯穿全年的的1200多场公益活动,打造了全民参与的阅读盛宴……
“以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书’,采购、保护、管理,都是围绕书来做,而今我们的关注点转变为‘人’,考虑的是读者实实在在的阅读需求。”胡海荣认为,以人为本的办馆思路,也正契合了法人治理改革的精髓。
然而,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障碍重重。比如,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体制没有得到突破,相应配套政策相对缺乏,社会荣誉机制也没有跟上,可以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使得理事会难以有效发挥决策作用。而这些并不是靠文化系统自身就能解决的,“单兵突进”可谓是困难重重,需要的是人事、财政配套制度的松绑和相关部门的协同,这是推进法人治理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必定是一个艰难求索的过程。对每一位温图理事来说,成为“当家人”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未来宏图已绘,他们自信满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