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甫前
在平阳苍南地区,一直以来,对鳌江南岸沿海的冲积平原一带,称之为“江南垟”。
那里是河流密布、水域交纵的平原之地,以钱库镇、宜山镇、金乡镇、龙港镇与舥艚镇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是一座真正的水上之城。
三步一桥,五步一河,处处流水,茫茫农庄,一望原野,悠悠小船……
在早年,江南垟一带的人们出行,都是以轮船为主,从最早的手桨小木舟、到后来的电动小木船、机动大木船、到最后的大铁船,直到现在公路出现后的逐渐消亡。
河流既是江南垟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之地,也是最主要的交通之道,更是渔民的生存之源。
江南垟的春天,分外美丽,田野里油菜花盛开、河里水葫芦开始生长、山上红杜鹃绽放……
江南垟地区很多家族都是在明清时期从福建迁入,村落一般是以姓氏而集居,一个村往往只有一个姓,宗族观念强烈,民风纯朴并古老。最早的先祖可追溯到两晋与唐宋时期,因避战乱从中原迁入福建,明清时期再入浙南,故往往保留了古中原时期的风俗人情,至今在墓碑上刻着如“陇西郡”或“颍州郡”等等先祖来源于中原与北方地区的印记。
每年的清明节给我最大印象就是“坐船”。因地理特点,多农田而少山地,只有在平原的南面有一望州山脉,故江南垟的几十万人口的先祖墓地都集中在南面望州山脉,在早年,清明节时期各家族都是雇着船,纷纷驶向望州山脉,这时江南垟的清澈交织的河流上,行驶着四面八方而来的船只,在山脚各村落的河埠头聚集,交织的河流之中往往出现了难得的“堵船”现象。
端午时节是江南垟人另一个重大的活动。端午节的划龙舟从现在来看是一健康的体育活动,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江南垟地区划龙舟往往注入了太多地方的特色。
小时候在江南垟地区,听了太多的关于龙舟的传说,江南垟河流交纵,桥梁众多,龙舟入河必会过桥,这时桥上绝对不能站人,特别是女人。如某两个家族有矛盾,会偷偷在对方要过龙舟的桥上,放上女人的内衣,如对方不慎过了这个桥,就是倒霉一辈子,这时一方的仇算报了,但也结下更大的仇……
龙舟只要在河流中相遇,就必要分个输赢,这个输赢不是简单的比赛的胜负,可是关乎一个宗族的面子与一年的风水,故只要龙舟在河中遇见就会拼个你死我活,比拼总有输赢,输的一方,必定不肯,故河中的龙舟,最后往往会演变成械斗。
江南垟的宗族武斗,是一个很特殊的宗族并立的存在方式。民国时期的《平阳县志》记载,“江南俗喜械斗,往往因薄物细故两地起争即各持刀械出斗……”说武斗往往起因于一些个人之间的一些田地、财物、男女婚嫁、借贷等等私人之事,这后因背后宗族的介入,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持刀械出斗。同时也记载了划龙舟引起的纠纷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当中,以陈林结盟姓氏与杨黄结盟姓氏的恩怨所牵连出的武斗影响最广最深,同时分别与陈林姓氏或杨黄姓代所在村子有了男女嫁娶后而结了亲的其他村姓氏会成了“相好姓”,故械斗时,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江南垟地区的各个宗族参与进来。
上世纪80年代时,那时我还小,还亲历了一些事,自家及邻家个个都备有红缨枪、大刀,清兵帽与盔甲等。
有学者分析,江南垟的宗族武斗是因为贫困与落后、行政力量的弱化以及传统的强烈尚武精神有关。
江南垟的宗族武斗只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无法隐盖江南垟真正的风土人情与它的美……
入夏后的江南垟是真正的天堂。小河、碧水、石桥、蓝天、农庄……如果说温州的三垟是个大湿地,那江南垟地区是十倍于它的大湿地,真正的江南水乡,在江南垟生活过的人,永远难忘它遍地的水与桥……
说到江南垟,另一不得不说的是他的语言。江南垟方言是温州地区最复杂的方言,200多平方公里的江南垟地区有着四种完全不同且完全不能交流的语言:本地话(温州话,江南垟人都是如此称谓)、福建话(闽南话)、蛮话、城内话(金乡话)。其中蛮话、金乡话是土生土长的语言,特别是蛮话它来源于何种语系是一个谜,它只局限于钱库镇与舥艚镇两镇的20万左右的人们使用,它无法归入任何一种现在已知的中国方言语系,故现大多的语言学者都认为它是一种土著方言,连对它的称呼都用“蛮话”来代替。城内话(金乡话)只限金乡镇内的几万人使用,金乡镇是江南垟早年最繁华与最有城市规模的地方。它的建城可追溯到明末东南沿海抗倭寇时期,当年抗倭寇的官兵及其后人建起的小城,是军事卫城,故也称它为“金乡卫”,城四周有一道很完整的城墙,江南垟人也称“城内”。留下的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以浙北苏南人为主,金乡话基本属于吴语系的一种。
个人认为,江南垟最有特点的是金乡与龙港两镇。
这两镇都与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金乡建城已有600多年,奶奶是“城内”人,小时候每年跟父亲去拜年时,直径相距才8公里的两地,坐船得花上近2个小时,在蜿蜒曲折的河流里,千弯百绕,要过数不尽的桥、要过数不完的村庄,才能到达“城内”的城门下。在我读大学前最远才去过一次温州城的农村孩子看来,那时的“城内”就是一大城市,“城内”的供销社里有那么多平时看都没看过的玩具,夏天时第一次看到从冰箱里拿出的雾气腾腾并爽口冰凉的西瓜、第一次看到彩色电视机、还有那座每次必定会去的狮子山……
龙港镇,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建城。我家第一批在龙港买地建房,我也是第一批入住龙港并与龙港一起成长的孩子,见证了龙港从最初的模样到现今将成“独立市”的全过程。金乡镇早年的徽章制造业,驰名全国,以前的校徽、路牌、门牌、食堂饭票等大部分标牌都来自金乡镇,业务员遍布全国;而现今龙港镇的印刷制造业也同样如此。这也正如江南垟的前生今世……
一切都会变,不变的是江南垟河流、小桥,还有那强烈的地方特色。说到底还是对故乡的怀念,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难忘的“江南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