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三道题 勇当探路者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1-2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经信

开创工业创新新气象

市经信委主任 谢逢越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曾经备受赞誉和追捧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关乎温州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经信部门重大使命所在。

在绿水青山日益成为整个时代的渴求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转移低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工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告别快速但粗放的增长方式,走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去年经信部门深入开展“腾笼换鸟”“四无”整治专项行动,处置“僵尸”企业,完善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规上企业和用地5亩以上的规下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通过对过去粗放发展结构“断舍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空间。

经济发展,既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一个地区如果没有领先的科技优势及以其作为支撑的产业优势,就不可能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超级风口。这几年我们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和精心培育新兴产业。去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2.1%;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3.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85.1%,信息经济发展指数、“两化”融合指数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

如果说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是为增速做加法,那么,创新驱动则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乘法。步入新常态,如果还是靠低小散、高消耗、高污染、低端市场,已经没有出路,明智的选择,就是借助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创新型要素的“软投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几年我们不断搭建创新平台,举办“市长杯”中国(温州)工业设计大赛,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去年1-11月新产品产值增长31.7%,全省第一。

作为经济和信息化的主管部门,经信部门将不遗余力引导企业在“做大”“做精”“做专”“做强”方向发力,围绕着这条转型升级的主线为企业减负,送优惠政策,破解各种要素制约,去年3200名助企服务员蹲点承办,实现个性难题对症化解,共性问题系统破解,努力为企业创造最优的发展平台。

住建

推进住建领域新改革

市住建委主任 周守权

此次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三大命题,究其根本,改革是一大关键。今年,市住建系统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揽,以改革攻坚为工作主题,落实抓好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施工许可、房屋交易等方面系统改革,以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为重点,全力推进城市建设转型。

回顾过往,在全体住建人的努力下,温州城中村改造势如破竹,城乡危房治理坚守底线,“大建大美”拉开序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首战告捷,生态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和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今年,住建事业将迎来崭新的挑战,改革将覆盖多个层面。

首先,随着温州被列为省级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住房租赁市场改革将作为楼市调控的重要一环加以推进;第二,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体制改革,完善招投标投诉处理制度;第三,施工许可审批改革将在基层先行先试,努力实现模拟审批一路到底转为正式审批;第四,房屋交易将力争将水、电、气一并过户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百姓获得感;第五,图审改革将努力扩大审核机构范围,让大建大美工作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大拆大整工作将继续推进,今年力争实现全市所有建成区核心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应改尽改”;将危房治理常态化,今年要开展再排查,并重点抓好防回迁、防回租、防新增,拆除D级危房,根治危房隐患。

大建大美工作将重点推进,尤其是要重视规划修编、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让温州城市有风貌、有气质、有颜值;工程施工追求工匠精神,要像绣花一样去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结合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力争实现第二批48个乡镇通过验收。

房地产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努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保障房等政府投资类项目将带头鼓励实施装配式建筑。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全力推进,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以“五水共治·碧水行动”为指引,加快市区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等设施和管网建设,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实现城市污水、垃圾的“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提供能力保障。

今年,全市住建系统将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发展上再下功夫、再求突破、再出成效。

水利

构建水利发展新格局

市治水办主任

市水利局局长 白洪楞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刻把握新时代温州新发展的“五大历史性机遇”,努力破解“三道历史性命题”。这是对全市党员干部的深刻考问与殷切期望。作为市级水利部门,更要紧抓温州发展新机遇,全力破解“五水共治”和水利发展难题。

回顾过去,温州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平原河网水质、防洪减灾体系、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民生能力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水利基础设施仍有短板,不同流域、不同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还不平衡;治水剿劣仅完成治标任务,长效治水、标本兼治还不够充分;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水利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

面对新形势,我们将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高水平落实“河长制”,高标准推进水利工作,加快构建更加安全、更加生态、更加优质的温州水利发展新格局。

着力提升治水成效,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重点抓好“两创建、两提升”,即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道,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污水治理水平;继续实施生态调水、清淤疏浚、打卡拓宽、断头河整治,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健康;严格执行《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加强履职监督考核,实现“三长”治河常态化。着力夯实水利基础,破解防洪减灾难题。积极谋划瓯江引水、鳌江流域南湖低地调蓄等重大工程前期,全面加快17个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高效节水灌溉、病险山塘整治等工作,使水利发展惠及更多群众。着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破解水资源保护难题。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三条红线,确保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通过水利部验收;持续推进珊溪水源保护,确保温州“大水缸”安全。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抓好水利系统“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创建,力争所有在建工程全过程动态监管;深入推进水利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水利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