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5-2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4

人物 名片

止庵,原名王进文,1959年出生,北京人,传记、随笔作家。周作人、张爱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著有《惜别》《周作人传》《神拳考》等,并校订《周作人译文全集》《周作人自编集》《张爱玲全集》等。

本报记者 翁卿仑

与著名学者止庵的相遇,最早是在书中。多年前,本人买过一些周作人和张爱玲的著作,发现主编都是止庵,于是记住了这个名字。止庵版的张爱玲方言小说国语本《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曾经是本人某些年里的最爱。

上周五晚上,止庵在位于温州市区楠溪江路家景花园的温州半书房里做了一场名为《父亲,旅行和我》的日本旅行日记分享会。4月,止庵的日本旅行日记书籍《游日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游日记,既是“游日之记”,又是“游之日记”。他在近七八年时间里,先后26次赴日自助旅行。本书稿即是这26次旅行中359篇日记的整理结集。从历年旅行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128张图片,大致对应日本一年四季景致,与文字互为补充。

分享会间歇,笔者对止庵进行了专访,且听他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见解。

旅行是近七八年来爱好的事

止庵的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于20多年前去世,2010年,止庵的母亲也“像一首素朴极了的曲子,飘逝而去”。他说,古话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正是父亲和母亲去世后,尤其是逢年过节,他不愿意呆在熟悉的家里,总想跑出去多看一些地方,于是,近七八年,他开始爱上旅行。

之所以去了这么多次日本,止庵说自己并不是因为亲日,而是因为他对旅行有几点个人的诉求,比如旅行需要便捷、安全,同时,他也不喜欢在异国他乡求人帮忙,也不想跟一大堆不认识的人一起去,于是,他将旅行的地点常年定在了日本。止庵多年来编辑周作人作品集,对“二周”作品及生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日本文学、电影也有多年阅读、欣赏经验,对日本文化一直有丰富涉猎。

《游日记》书封上写着加缪的一句话——重要的并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在止庵看来,读书与旅行,应该算得上使人“活得最多”的两种途径了。通过读书与旅行,我们可以更多地接触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

“我的父亲是个诗人,在我小时候他就经常跟我说,人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止庵的人生第一次旅行,是在他13岁那年,和姐姐一起坐火车从北京出发前往杭州,每天总费用是一元钱。“当时出门很难,北京到杭州要花七天时间,我们每天逗留一个地方。有一天,我们想在景点前面拍张合影,但是拍了合影就没有饭钱了。最后我和姐姐一起商量,两人决定了要张合影。”止庵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止庵曾在外企工作,其间去了4次欧洲。如他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见解,他的旅行并不是泛泛之行,他喜欢追踪某些著名小说、游记的篇章去实地旅行。近些年赴日本的旅行也是如此。在他的日记里,他会告诉你,哪天去的温泉是夏目漱石及其他作家住过的,哪里是川端康成写《雪国》的地方,还有宫崎骏动漫《千与千寻》的实景参考地。

有意思的是,《游日记》里的大部分日记,止庵在最后都会写上入睡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晚上11点以前。“我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作息非常规律,喜欢睡到自然醒。”

《游日记》里的所有精美图片是止庵本人自己在旅途中用苹果手机拍摄的,经专人挑选了128张图片作为书中独立插页,他对于书中这些图片的选择,有一个要求便是不选择地标式的建筑图片。

读书是自己一直的喜好

“我是学医出身的,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学院),读书是自己常年的爱好,读书没什么负担,就是爱好。可能学医出身的人有一种思维,想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尽可能是完成状态,而不是半成品。以前看一些出版社编的周作人及张爱玲等作家的书,觉得人家编的东西我不够满意,因为我对这些作家很感兴趣,就决定自己动手编了。”当问及为什么编辑周作人及张爱玲的著作时,止庵如是说。

止庵选择阅读的书籍,不喜欢囿于自己的爱好中:“挑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口味,有些书,我们以为作者要往东去,他偏偏往西去了。读这样的书,能拓展自己的世界。”

谈及对温州的印象,止庵说自己在欧洲旅行时,发现那里有很多温州餐馆,有很有名的温州美食温州鱼圆。当然,他也知道当年张爱玲从上海“千里寻夫”到温州的故事,并去了当时的故事发生地。

作为一名知名的读书人,止庵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归结为:“读书就是认认真真办一件事,用心了,做好了。”

旅游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