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二百年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1-1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周红

走进叶萌春的工作室,吸引人的是他的陈列柜,里面摆放着一件件精美的黄杨木雕作品,手法娴熟、形态逼真、各具特色。其中以《林黛玉》尤其抢眼,这是一件金漆木雕作品,采用镂空雕技法,人物面部表情形象生动,裙裾飞扬,衣裳很有绸缎的质感。

叶萌春取出这件作品,爱不释手地把玩,前前后后地端详。他介绍,《林黛玉》是他父亲叶润周从乐清来到温州后创作的一件作品,现被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珍藏,他之所以借出来反复揣摩,一来是对父亲的一种纪念,二来这确是件难得的精品,父亲倾注了心血,手法、技艺甚至金漆的表面处理,都值得后人参悟与学习。

叶氏发达自叶承荣始

乐清黄杨木雕,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一起被誉为“浙江三雕”,并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杨木雕源自乐清龙档的雕刻,由于明清时期乐清龙档的盛行,龙档雕刻高手众多,为乐清黄杨木雕的孕育和诞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术全集》记载:“晚清黄杨木雕孕育于浙江乐清县。著名木雕艺人叶承荣相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雕刻了黄杨木太上老君道祖像……”“从此以后,叶承荣便开始了乐清黄杨木雕人像创作,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叶茂纪……”由此可见,乐清叶氏家族掌握黄杨木雕技艺,始于叶承荣(1798年-1890年)。

坊间关于叶承荣的传说不少,其中有一段很有传奇性的故事。叶承荣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寄身在乐清城南寺岺村的姑姑家,以放牛为生。平时酷爱文艺,放牛时总带着图书阅读。是日,年仅十余岁的他,放牛到万岙村的庙宇外,看见庙内有一位民间艺人(金华兰溪人)在雕塑佛像,他站在一旁出神地看着,渐渐对泥塑产生了很大兴趣,就将牛拴在一棵树上,弄来一块烂泥巴,偷偷地学着照样捏起来。老艺人发现他聪明可爱,便问他家庭由来,他流着眼泪诉说了家中的悲惨遭遇,老艺人念其孤苦伶仃,决定收他为徒,从此师徒二人相依为命,足迹遍及浙南各地。在师父的耐心指点下,加以他的刻苦好学,他的技艺进步很快,不久就全面灵活地掌握了圆雕、泥塑、上彩、贴金等五门技术,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民间雕塑艺人。

其子叶茂纪(1828年-1898年),自幼随父叶承荣学艺,他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十六岁时已掌握了雕刻彩绘技法。

叶阜如(1869年-1943年),字臣烈,为乐清叶氏黄杨木雕世家第三代传人。十三岁随父学艺,即手成器,擅长黄杨木雕、佛像雕塑、龙灯档的雕刻、设计、创作。因精通古典名著、爱好传统戏曲、民间文学,故其作品取材广泛,创作新颖,以古典名著人物居多。除单人雕塑外,还有双人及数个人物组合的群雕。他的作品“牧童骑英牛”,以形取胜,以神达意,形神逼肖,1929年获杭州首届西湖博览会优等奖,轰动艺坛。叶阜如在祖父叶承荣和父亲叶茂纪的传授下,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推出新作品,给传统的乐清黄杨木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第四代叶氏兄弟声名远播

叶氏乐清黄杨木雕世家传承到第四代,走出了叶益舟(1907年-2000年)和叶润周(1917年-1996年)两兄弟。在得父亲叶阜如的真传之后,叶益舟和叶润周更是技能全面、雕工娴熟,在民国和当代都可谓是黄杨木雕领域声名远播、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

叶益舟少年时随父亲叶阜如学艺,擅长于木雕,同时又会石雕艺术。1925年在温州永乐雕塑局从事乐清黄杨木雕,1927年因福建稻田朱晓颜之邀,为其复制《长饿佛》,受到赞赏,随后连续两年为朱晓颜雕刻,创作出《观音》《济公》等作品。1931年,叶益舟还和金慎言一起发起成立了“乐清县雕塑业职业工会”,组织乐清黄杨木雕工艺品供“和昌公司”出口,为乐清的黄杨木雕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做出贡献。

叶润周是位勤于思索的人,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技法的同时,大胆地对乐清黄杨木雕进行新技法创新,并将石雕、泥塑、浮雕等姐妹艺术的一些技法巧妙运用到乐清黄杨木雕中。他所创作的人物,无论是佛教中人物,还是传说故事中人物,都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生活的原形,因此作品特别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动态、表情格外生动。

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是叶润周艺术创作的辉煌时期。1963年他从乐清调入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新的艺术创作环境,使他如虎添翼,创作了大量的较有影响的作品。

作为一个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叶润周能不断打破传统俗套,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在老艺人中是为数不多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叶润周用通俗易懂的诗词形式总结了一套乐清黄杨木雕的技艺口诀,该口诀和他的木雕艺术作品一样,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口诀分为《构思草图》《镂刻衣纹》《精心修细》《刻弥勒佛》《刻八仙》《雕仕女》《刻眼睛》共7篇。草图的构思是黄杨木雕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叶润周这样写道:“构思草图第一门,深入生活最要紧。若要人物形象好,必须注意情和神。因材施艺找窍门,适应题材来造型。人物特征抓得准,栩栩如生有精神。”

第五代冒出了好几位拔尖高手

叶氏传承到第五代,冒出了好几位乐清黄杨木雕界的拔尖高手,如叶萌春、叶栋材、叶伟琨、叶胜隆、叶胜才、叶汉华、叶小微、叶松华等,其中,叶萌春更是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第五代传人中的骄傲。叶萌春1958年隆冬出生于柳市,其父就是乐清黄杨木雕界的领军人物叶润周。

叶萌春小时候喜欢音乐,想成为音乐家。有一天,他看父亲高兴,趁机提出,叶润周笑一笑,说:“我们是手艺之家,你如果把手艺学好,将来会唱的唱起来给你听,会拉的、会吹的都会为你而作。样样学好,样样不精。”正是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叶萌春11岁就开始学手艺。

1967年9月,叶润周被作为“反动艺术权威”给抓走了,1971年阴霾散去,才从隔离室里走了出来。叶萌春听父亲讲起了被隔离时如何偷偷搬进泥巴、树枝,如何撕开窗纸创作《屈原》《红绸舞》等泥稿的故事……他为之深深感动,并坚定了一生投身艺术的决心。

1978年,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叶萌春作为名艺人的后代进入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正式走上专业创作道路。

“身为叶氏一门的第五代传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担当。在黄杨木雕领域浸淫几十年,我以木刀为器,以匠心为魂,我认为艺术就要靠作品说话。”正是在这股子精神的指引下,叶萌春从艺至今,佳作不断,喜报连连。

七代相传,传的不止是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一般呈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口传身教,以师带徒;二是家庭传承,谱系清晰。乐清叶氏黄杨木雕一门,正是以家庭传承为主,至今已经在温州市区、乐清市、永嘉县等地遍地开花。

叶氏乐清黄杨木雕一门传承到第六代,可谓后继有人、根深叶茂。如今还在这个领域扎根的有7位传人,他们不仅继承了先辈的技艺,更继承了先辈的产业,在他们而言,乐清黄杨木雕不仅仅是“一技之长”,是拿来养家糊口的记忆,而是一份事业,值得代代传承、永续发展。

叶小泉,叶氏黄杨木雕的第六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从家庭作坊起步,1996年创办了中外合资温州华龙雕刻有限公司,以生产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为主导,集研发、加工、贸易于一体,鼎盛时员工有265人,年产值达5000万元左右。

叶小鹏,叶氏黄杨木雕的第六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随父叶伟琨学艺,传承了祖父叶润周大师的技艺特点与风格,创作了不少优秀乐清黄杨木雕作品,如《观音》、《关公》、《追日》、《借东风》等先后获得金银奖项,是永嘉县青年从艺人员中的领军人物,现当选为永嘉县政协常委。

叶氏一门的发展,是家族技艺传承的过程,也是兼容并蓄的过程,更是发扬光大的过程。乐清虞明华曾经在叶家学艺,如今枝繁叶茂,成就了乐清有名的黄杨木雕虞家。而叶润周一个人就带出了60多个学生。叶小鹏以爷爷为标杆,受聘为温州商学院副教授,把乐清黄杨木雕带进大学课堂,仅大二就有14位学生。

叶氏黄杨木雕家族繁衍至今天,已经有第七代传人接力。中国五千年文化,不是一句空话,叶氏家族在黄杨木雕领域的薪火相传,传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文化艺术。而一种文化艺术能流传至今,不被大浪淘沙,除了继承,还有发扬和创新,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家族文化的魅力在此,中华文明的魅力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