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2017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这一做法的发源地正是瑞安。
时光倒流回2006年,在1月8日召开的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构想。
两个多月后,全国首家集农村金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由农村合作银行、供销联社等8家核心会员单位和1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基本会员单位组成,这也宣告了一场关于新农村建设和“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瑞安试验”正式开始。
发挥立体服务功能
强化“农有”“农治”“农享”理念
“瑞安市在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协会,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方面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有益的经验。”2006年12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考察了瑞安市飞云中心供销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合作银行马屿支行等3个点,并听取瑞安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后这样表示。
当天,全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也在瑞安召开。
这次会议后,“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成为之后十年里瑞安“三位一体”试验的主旋律。十年来,瑞安以生产合作为基础、供销合作为核心、信用合作为支撑,强化“农有”“农治”“农享”理念,并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通过不断完善供销社(农合联)运行机制,让农民真正享有话语权,实现“农民自己说了算”。
为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2007年底,瑞安成立了瑞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和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服务中心、2012年组织成立了市镇两级农合联。2015年9月份瑞安市农合联换届后,瑞安市级农合联设置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37名理事中,干部身份4名,23名常务理事、副理事均为农民。
有了完善的组织架构,瑞安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适的思路,组建了10个镇街基层农合联。同时,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依托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组建农合联执委会,推进供销社与农合联有机融合,更好发挥为农服务作用。
在此基础上,瑞安积极探索与农民结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比如实行议行融合制,确保诉求由农民提出、决策由农民作出、成效由农民评出,探索农民考核农合联公职人员运行模式,推动服务高效化;实行人员多元制,通过“理事会成员兼任、委派与选用公务人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方式,解决了农合联“谁来干事”的问题。采取招考或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增设10名农合联专职工作人员。
立体式服务功能,也在这十年间逐步健全——包括以农民合作基金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产业经营服务和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引领的投资经营服务。初期规模5000万元的农民合作基金,主要用于农合联为农服务事业及农村合作金融风险补偿支出等;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注册资本金3300万元,以众筹形式组织农合联会员开展投资合作。
瑞安的十年实践探索,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浙江省委和温州市委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016年8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莅临瑞安,视察“三位一体”体系建设情况,实地查看马屿镇梅屿蔬菜基地、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马屿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充分肯定瑞安试点经验及成效。
架设产销桥梁
拓展供销合作渠道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创意和营销模式。
走进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生活配套服务区,“瑞安农产”旗舰店的牌子格外醒目,设计时尚、标志统一,吸引不少人眼球。自去年5月31日“瑞安农产”首家品牌旗舰店,正式在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投入运营,“瑞安农产”成为全省首个着手打造的县级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
虽然“瑞安农产”首家品牌旗舰店每个专柜卖的东西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来自瑞安。说起番茄,想到梅屿;说起白银豆,想到荆谷;说起马蹄笋,想到鹿木……瑞安市根据各地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因地制宜选准本地产品,发展本地优势产品,培育主导产品。
“瑞安是农产品特性非常鲜明的地方,精品比较多,同类比较优势明显,但产地分散,产区不大。” 市农合联相关负责人说。戴其隆多年来一直与农户打交道,在他看来,在农村合作“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中,解决生产经营问题、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才是核心。
而瑞安在“三位一体”的十年实践中,也准确抓住了这一核心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经多方发力,现已取得喜人成效:除“瑞安农产”之外,当地建起了以瑞安农贸城为主平台,马屿、陶山、高楼、湖岭、滨海为区域集散中心的营销格局,与市场对接更加紧密。瑞安市农贸城一期投资2.5亿元,建设用地72.65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2016年9月6日顺利启用。二期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公益性蔬菜交易市场,为菜农提供免费交易场所,以经营当季蔬菜为主,日成交量超1000吨,吸引周边地区经营户前来批发采购。
上绿蔬果专业合作社“扩展市场”模式也得到大力推行。这种模式依托滨海十万亩花椰菜基地,变“依靠当地农业经纪人在外跑市场”为“把外地经纪人请进来驻点瑞安”。与社员签订供销协议,变“零散销售”为“抱团销售”,跟进配套冷库保鲜、包装销售、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农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与全国14个省(市)市场建立稳定销售关系,实现年交易额近4.2亿元。
互联网时代,电商机遇当然也不容错过。瑞安抓住电商竞相“进军”农产品销售领域的有利时机,不仅提升流通效率,农民议价权也“水涨船高”。邮政系统“邮乐网”销售的瑞安“天井垟大米”已突破50万公斤,由于省去中间分销环节,农民每斤可多挣0.2至0.3元;瑞安供销社与瑞安日报社联手创办的“瑞安淘”,汇集45家合作社共300余种农产品,让瑞安农产品得以在网络上集中亮相。
十年来,瑞安还通过发挥瑞安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中的作用,努力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销衔接、产融结合、共同发展的平台,鼓励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销售办事处,培训农产品经纪人800余人次,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0亿元以上,成为瑞安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
每年百万元专款扶持
探索科技金融助农新模式
下班了,到超市购买些半成品净菜,不仅省去切菜、洗菜等烦人耗时的烹饪流程,又能迅速为家人准备好晚餐。这种生活方式,日渐为都市白领喜爱。而这些净菜,有不少就来自地处瑞安的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梅屿蔬菜产地净菜配送中心。
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总经理兼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大锋刚刚从中心的农业综合检验检测室走出。每天,公司都会将社员送过来的蔬菜以市场指导价统一收购,经检测后,进行分类、分级整理,联系蔬菜采购大户,统一外销。仅今年的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确保了丰产又丰收。
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只是瑞安着力扶持培育的专业合作社之一。它的发展历程,浓缩了瑞安专业合作社探索开展“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的历程。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762名,管理、技术等人才7名,涉及4个镇街,41个行政村,基地辐射面积7000余亩,带动农户4500户。
十年来,越来越多类似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三位一体”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政府着力扶持的对象。瑞安市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截至2016年底,瑞安创建省级示范社11家、温州市级示范35家、瑞安市级规范化合作社125家,共建立农民合作社1252家,联接特色产业基地18.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达6.3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0个。
为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瑞安加快土地流转,2016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1万亩,全市村土地流转服务点达874个,流转面积17.26万亩,流转率达59.81%,新发展家庭农场20家,成为现代农业新主体。
发展现代农业,除了政府扶持,也离不开科技和金融支撑。瑞安十年来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相继引导成立了浙江省农科院(瑞安)园艺科技创新中心、梅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华海海洋科技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相同相近产业的技术交流、种子种苗供应、成员技术培训等等。构建庄稼医院服务网,大力培育如顺强农业科协联盟等民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省内首家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服务主体,为瑞安“三位一体”农村合作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为解决农民创业生产中常常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瑞安又通过推广普惠金融、弥补信用担保短板、探索农村保险互助等举措,以金融业的为农服务产品为基础,以政府支农政策为支撑,使纳入“三位一体”的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享受到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