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推“宁波号”行稳致远

来源:宁波日报 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易鹤 包凌雁 冯瑄 杨绪忠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昨天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强调宁波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智能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以打赢“拆治归”三场大战为主要路径,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新的一年交出更加靓丽的“经济报表”“改革报表”“平安报表”。

稳增长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谋好发展篇、着力稳增长,实施更加精准的“双底线”管控,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协同拉动作用,全面掀起抓有效投资、抓重大项目、抓招商引资的热潮,全力以赴促进外贸平稳增长,有效激发消费动能,高度重视防控风险,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6年1月4日和7月22日,省市举行了两次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我市共有254个项目参加,至2016年11月底,两批开工项目共完成投资471亿元,约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两次集中开工,大手笔彰显投资力度,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必须有一大批“四梁八柱”的重大项目发挥支撑性引领作用。今年,我市将继续认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重大产业升级等带给宁波更强动能的大项目。

当下,扩大有效投资仍是稳增长促转型的主引擎,今年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的目标不放松。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抓手,引进一批新的支撑型、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市发改委副主任 梁峰) 



我家正对着三江口新世界项目工地。前几年,看着原来的望江楼老房子拆除,就期盼着这块“黄金宝地”能早点动工兴建新项目。去年,终于动工了,眼看着建筑一点点往上冒,新世界露出了雏形,心里特别高兴。听说这里将集商业、百货、住宅于一体,未来的三江口人气一定更旺。(市民 包国新) 


促转型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念好“三字经”、着力促转型,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强力推进“拆治归”,以大拆大整破除“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做到“三改一拆”不留盲区、“五水共治”持续深化、“四边三化”全域覆盖、“五气共治”强势推进、浙商甬商回归扩量提质,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必须集中力量,全力打好保护环境的攻坚战。一是以截污纳管为重点,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全市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以联防联控为抓手,全力打好治气攻坚战。重点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绿色港口建设两项治理工程。到2018年全市VOCs排放量削减30%以上,达到化工企业厂界无异味。三是以风险管控为要求,全力打好治土攻坚战。分期修复132个重污染企业原址,对现有重污染企业场址,强化源头管控。四是以绿色转型为目标,全力打好行业治理攻坚战。围绕供给侧改革,持续运用污染减排、标准提升、监管从严、执法严控等环保倒逼手段,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五是以守土有责为底线,全力打好环境安全攻坚战。要在石化行业全面推广LDAR技术,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隐患。

(市环保局副局长 郑玉芳) 




近年来,宁波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水和治气还应做好“长远”文章,这既考问执政理念,也考验执政智慧。宁波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体制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污染反弹,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碧水蓝天”。

(市环境监督员 陆晓华) 


增动能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下好创新棋、着力增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质性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始终保持改革攻坚强势,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美好的未来从来都是干出来的。2016年10月8日,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纷纷行动,加快推进建设工作。目前,市经信委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会同市财政等市级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工作,一些政策、规划、行动计划已基本就绪。

今年,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将从规划制定转向规划推进落实。

承担试点任务的各地各部门将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目前,我市多地已相继出台“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江北区本月还将召开推进动员大会,进一步部署相关推进工作。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目前已有10多家银行到市经信委洽谈对接,调整内部机构,设立制造业部,制定鼓励一线信贷员放手找企业项目的政策,促进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积极开展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建设、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应用保险、土地弹性出让、单位资源要素评价等创新试点,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扛起责任、勇敢担当,以发展智能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狠抓规划、计划、项目、要素保障落地,全力构建“3511”产业体系,努力开创智能经济发展崭新局面。     

(市经信委主任 陈炳荣) 




2016年,黑灯智造,让双鹿电池成为转型“网红”。事实证明,传统制造要想实现逆势腾飞,必须勇敢地站上创新“潮头”,敢当科技“弄潮儿”。双鹿电池始终坚持把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钻研精神发挥到极致,近年来,通过全面智能化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2017年,我们将充分把握有利条件,聚焦系统的“智能集成”,继续向中高端迈进。

(双鹿电池董事长 王剑浩) 


提能级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好大平台、着力提能级,以高能级的开放大平台再创发展新优势,以高水平的创新大平台集聚发展新动能,以高品位的特色小镇搭建发展新载体,发挥重大平台在提升城市能级、开放能级、产业能级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作为梅山新区的核心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将积极加快推进开放升级战略,实现高端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拉高标杆、开阔视野是前提,切实发挥好新区核心区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北仑要跻身一流强区最前列,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作为其新兴区域,在开发建设初始阶段更要向一流看齐,以中国高度、国际视野和未来眼光推进开发开放、改革创新。

积极对标国内最前沿的一流开发开放区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将对标类似于深圳前海这样的一流强区,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打造高能级发展大平台。此外,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还将主动融入国家、省、市的战略中,例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都市圈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港口经济圈等。在这些战略中,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要找准定位,找到结合点,争取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经发局局长 黄荣程)




今年余姚模具城项目一期投运。在这个模具城内,众多对模具有需求的制造型企业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在线上完成对模具的设计、交易等环节,这将颠覆五金机电产品传统销售模式。未来,小镇将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业态、生态、文态、形态融合,交易额有望实现数百亿元。  

(多元集团董事长 张坚) 

拓空间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开放牌、着力拓空间,以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为统领,统筹建设宁波都市圈和港口经济圈“两个大圈”,统筹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进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和城市国际化水平。   




过去支撑我市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逐步弱化或消失,宁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面临新挑战,但有利于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条件正在形成,宁波对外开放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一阶段,宁波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加快更新发展理念,赋予开放新的内涵,树立协同开放、创新开放、改革开放和竞合开放等新思维。具体来说就是逐渐从商品输出主导转变到资本输出主导,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与服务外包转变到全球资源配置,从单向的出口导向转变到双向的自由贸易,从大进大出为主转变到优进优出并重。今后宁波可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加大引进外商投资上寻求突破。

宁波还应引导实力企业加快引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提升国际经营发展能力,促进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实施兼并重组与资本运作。发挥外资对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大国际人文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信心等等,助力打造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推动国际港口名城建设。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规划部副主任 孙立锋)




目前,慈溪家电馆在俄罗斯海外仓团队的支持下,收获了优质的本土物流商以及300多家线下销售门店和线上销售合作商。到去年年底SKU(产品品种)增加到100个,并从原有的小家电跨界拓展到园林工具、渔具、汽配、童车等。未来宁波跨境电商要做大做强,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推行市场采购的贸易模式,提升海外仓服务网络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的建设。

(慈溪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余雪辉)

促均衡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弹好协奏曲、着力促均衡,强化统筹、注重协同,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发展路子。




市住建委将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力争完成投资759亿元。重点挖掘中心城区“滨水、历史、文化”特色资源要素,亮出“活力港城、美丽宁波”的独特城市魅力。在完成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新实施一批主次干道整治项目,重点谋划启动中山路“东延西展”工程。同时,致力于让县城、乡镇、村庄更美丽,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三居”建设和小城镇综合整治。

对标“第一方队”要求,高站位打造城乡基础设施,着力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强化村镇污水管网建设;努力践行安居惠民宗旨,高要求打赢棚改危改战役;力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态势、力促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转变发展理念,高效率推动城建科学发展,在海绵城市全域化上谋求突破,力促新型建筑工业化,并在绿色建筑规模化方面有所建树。

(市住建委主任 郑世海)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从宁波的实际来看,坚定不移推进均衡发展是全面小康的一步重棋。

(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钱斌华)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作为底线指标,确定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奋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为全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同时明确了在实践中要把握好的“五大关系”。

把握好

“稳”与“进”的关系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保障。不稳难以进,有进才更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增速、稳定社会就业,积极主动有效地防控风险隐患,牢牢守住经济运行稳、社会大局稳这条底线。进是方向,进是目的,必须在稳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进取,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有效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

把握好

“实”与“虚”的关系

宁波发展从实体经济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实体经济是宁波的立身之本、强市之基。宁波发展要振兴,实体经济首先要振兴。要树立“大抓实体、大兴实业”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促进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引导更多市场主体专注实业、坚守实业,夯实宁波经济追赶跨越、展翅腾飞的基础。

把握好

“新”与“旧”的关系

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做优增量与调整存量、做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用创新之匙打开新的发展之门,推动产业朝着更高、更新、更优、更绿的方向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引领力的创新型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智能技术嫁接、渗透、融入传统产业,着力修复激活传统动能,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把握好

“破”与“立”的关系

坚持边破边立、破而后立、破立结合,切实提高改革的精准度、实效性、受益面。“破”,就是要敢于攻坚破难,突破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破除体制机制的羁绊障碍,舍得打破落后产能的坛坛罐罐。“立”,就是要树立改革导向,有力有效、有板有眼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干就干成一流”。特别是要扎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后半篇”文章,优化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大布局,加快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完善跨区协同协作机制,使行政区划调整真正成为壮大都市经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发展能级的新引擎。

把握好

“远”与“近”的关系

抓经济工作,既要着眼长远、抬头看路,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又要着力当前、埋头拉车,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眼长远,就是对重大改革试点的推进、重大战略举措的落实、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往无前抓到底。着力当前,就是要聚焦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投资青黄不接、外贸出口徘徊不前、招商引资难度增大等突出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加以破解,努力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