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学画十五载自出画集赠匠人

来源:宁波日报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蔡能平           

一位老人,退休前,迫于家庭生计,终日与铁、锯、榔头为伍,干的是车、刨、铣的模具活。退休后,闲暇时光多了,沉睡心底半个世纪的书画因子,如火山般释放,15年来,拜名师,勤自学,竟神奇地走出了一条从零起步、由蛹化蝶的跨界之路。

他,就是家住宁海县淮河路、现已80岁高龄的竺壬申师傅。

绘画就像开模具,一丝一毫不能差

竺壬申,学名竺瑞富,号望海居人,1937年生于宁海深甽溪边村,8岁入学,后因家境贫困,仅读4年书就辍学随父上山烧炭。15岁外出学小铜匠,19岁进城关黑白铁社。自此之后,就一直在机械、模具行业干到退休。

2001年,65岁的竺师傅,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聊中,获悉宁海也有老年大学,学员无身份、年龄所限,学校设有国画、书法班。这下竺师傅血液中沉睡半个世纪的书画因子,一下子被催醒,久握榔头的双手,在捏起一支细长画笔后,便再也放不下了。

“《武大郎和潘金莲》《五老图》《千手观音》等作品用色大胆,笔力苍劲;《秀竹凌风》仿佛能听到竹叶发出的嗖嗖声……”宁海书画院秘书长陈明纲老师如此评价竺师傅的画作。

为了从古代、近现代大师的经典专著中汲取养分,竺师傅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购入《中华传世名画全集》《中国当代大师名作丛书》《书法大字典》《唐代名家诗选》等几百本画册、书籍。有的人购书是为了装点门面,竺师傅则不然,每当新书买来后,总要当天看完,记住重点,以便今后参考。在学画的起步阶段,一碰到技法、构图比例、用色选色等疑惑,竺师傅总会“缠”着陈明纲、吴昌卿、王蕊芳、楼明月等老师问个不停。

“为了创作《千手观音》,我带着相机去一些寺庙拍摄佛像,回来后再结合其他资料,不停地画,一般会画到半夜12点才睡。有时忘了时间,画到凌晨二三点才停笔,早晨6点照常起床,吃过早饭接着画。整整画了38个昼夜,才完成此幅作品。”竺师傅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不胜感慨。

其实,竺师傅这种痴迷书画的精神,是他在模具行业修炼半个世纪的习惯使然。“竺师傅在模具设计、制造上思维敏捷,做事认真,模具技术过硬!”宁海县模具专著撰写达人石世铫师傅如此评价竺师傅的制模手艺。

“每一副模具以毫米、微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别人眼中工笔画的‘烦、难’,我根本未放在心上,模具设计制造也很烦、很难,还不是干了一辈子。为了画好每幅作品,我要一笔一笔地来,就像开模具,一丝一毫不能差……”竺师傅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自己的绘画经验。

竺壬申师傅虽文化底蕴不厚、家学渊源不深,但因痴迷书画艺术,又虚心好学、刻苦耐劳,才使其在从艺路上不断精进。

只要心有所念,总会学有所成

一件灰色的夹克衫,早被洗得由灰转白,但竺师傅仍不舍得扔掉;鼻梁上的那副老花镜,也不知戴了多少年,斑斑锈迹隐隐点出眼镜久远的历史;一年四季,家中的芋头、白菜、青菜,靠自己的双手在白峤岭上种植所得。竺师傅对于生活,总是克勤克俭,不舍得多花一分钱。

“绘画就是我的一切,我的生命。”这些年,竺师傅讲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为了书画艺术,他在自家有限的房子里,开辟出一间大画室,置办了一张大画桌、一排大书架。几年下来,除了积累了几百本画册、书籍,还购买了各类画笔近300支,而日常练习绘画所需的墨水、颜料、宣纸,更是连眉头都没皱就买了。

15个春秋,5400多个日日夜夜,竺师傅的艰辛和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他的作品10余次入选县、市、省及全国中老年展览,成功举办个人画展3次。

有的书画家一旦有了些许名气之后,总会设法待价而沽,但竺师傅并未这样做,他视自己的作品如子女,除了赠送要好的师友外,他卷起所有的画作,小心翼翼地保管着。

80岁生日之际,在老伴及家人的支持下,竺师傅精选了180余幅作品,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分为四辑,以“梦墨居人竺壬申书画集”为名,印制了1000套精(软)装本。画集出版后,除了馈赠给专业艺术机构外,他还特意送给自己的师兄弟、同事、同学,以及并不相识的模协理事们。

“师兄,我们大概有10多年未见面了吧!《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这些都是你一笔一笔画的吗?仕女图画得真形象、真逼真!年纪愈大,雅兴愈浓,不容易!”宁海县大鹏模具塑料有限公司胡家存董事长在接过竺师傅的画集后,高兴地说道。

“谢谢!老前辈不简单,画得这么细腻、传神!”宁海县模协方永杰会长捧着画集,赞不绝口。

“这部画集不仅是对自己的学画生涯的一次小结,我把它送给模具匠人们留作纪念,更想传达的是我们的匠人精神———只要心有所念,总会学有所成。”竺师傅真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