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菲菲
日前整理抽屉,发现静卧在底层的一个不锈钢名片夹和里面装订在一张精致的小卡片上的耳扒(挖耳勺)。小卡片的上方是四个黑体字“洗耳恭听”,下方是一行小字:“雨水音乐会留念”。那是1996年2月3日,温州日报科教文卫部举办的“雨水音乐会”,是我参加过的所有音乐会中最精致、最高雅、组织最到位的一场视听欣赏会。
迄今21年中,每到下雨时节,那次音乐会的场景就会记忆犹新般地再现。
“雨水音乐会你来不来”,“有个梦,搁在心里已有两年之久;有份期盼,曾令这项活动的所有策划者为之心动:夜幕四合,华灯初上,许多西装革履、装扮宜人的男士、女士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汇拢而来,步入布置典雅的音乐大厅。伴着沁人心脾的鲜花,在波涛起伏的旋律中,任凭心潮和情感随乐声起伏……梦终于将圆”,当年2月2日上午,我打开当天温州日报,看到科教文卫部的编辑祖欣在双休专刊上的一篇文章。在那高雅音乐被冷落的日子,得知有这么一场文化活动,很是惊喜,立马拿起电话。祖欣当时负责教育专栏,我是该栏目的通讯员,经常投稿。虽然我们只是多年的电话往来或通讯员会议上几句匆匆的问候,但感觉中我们特别“相知”。
祖欣回电说:要票的人很多,活动安排的200张入场券已经领完。你说要两张还真没办法,我设法给你弄一张吧,你马上过来取。我告诉祖欣:我是想与老头子一起去参加,我让老头子去取票。中午下班,老头子说:“我去时,他们办公室里还有很多人在那里要票呢,祖欣递给我这两张票,那些人羡慕死了。”
音乐会是晚上7时在华侨饭店六楼会议厅开,会场上一条红底白字的大标语醒目地挂在入场处,“雨水”两字下面还特地设计了几滴水珠,活灵活现的。礼仪小姐给每个入场者送来一朵深红色的康乃馨,音乐会在轻柔的《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中开始。全场熄灯,十几只红蜡烛在黑暗中绚烂地摇曳。荧荧烛光,朱哲琴的《阿姐鼓》从遥远的天边飘荡到我们的耳际——悠扬、空灵、苍凉、深沉。一幅幅西藏风情的画面给听众展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忧伤、刚强和善良。
这一晚是我第一次如此清静地聆听《阿姐鼓》美妙的旋律,第一次拜倒在朱哲琴那富有磁性的音波之中。接下来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曲将一段缠绵的民间爱情故事演绎得如诉如泣,曲折悱恻。还播放了法国马斯内的《沉思曲》和俄国柴可夫斯基的《中国之舞》《花之圆舞曲》。旋律带着我们的情绪起伏着、波动着——欢乐、忧伤、悲凉、坚强、开朗。一个多小时的音乐会,我们的心灵在音符的流淌中美妙地变化着,幸福地激动着,大家都沉浸在无法言喻的精神享受之中。
2月5日,温州日报文艺副刊娱乐版又刊登了沈迦的《倘无音乐,倘有音乐》和郑展鹏的《那一晚,雨水沥沥——雨水音乐会前晚倾倒爱乐人》的文章,让我们了解到这场苦心经营的文化活动的幕后故事。
为了突出“高雅”的主旨,他们精心策划。首先是音乐会的名称,2月4日是立春,春雨潇潇,就选定了这水灵灵的名称;门票的纸材用法国的刚古纸,字体是黑体美术字,颜色选淡雅的绿色;会场的照明用红蜡烛来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参会者要衣履整洁,手执鲜花,准时入场,禁止带PP机和手机;晚会请温州电台音乐编辑兼主持人丹音和文艺部主任兼主持人黄明川来主持。
会后,市民对这样一场文化活动的评价很高。温州十二中退休教师叶青说:“雨水音乐会这名字取得好。我们的确很渴,我要让‘雨水’润润我的心。”温州医学院殷嘉孟教授写来热情洋溢的表扬信:高雅音乐应该提倡。过去,电台尚有古典音乐节目,近来没有了。欣赏会的形式很好!温州市文化宫文艺科科长郑小冰说:温州的音乐爱好者需要这样的文化氛围,利用现代高保真器材举办高雅音乐欣赏会在我市是第一次,相信坚持下去,对提高市民的音乐欣赏素养,推广高雅音乐都有好处。
郑展鹏的文章具体报道了欣赏会的现场实况和会后动态。文章结尾说:让“雨水”漫过你我耳际,让音乐漫过你我心灵。
在通俗音乐、摇滚音乐膨胀的年代,我们为能听到如此一场让人心仪已久的高雅音乐而激动不已。散会了,我们还意犹未尽,也许是怕机动车的嘈杂打乱美好的心境,那一晚我与老头子选择步行回家。我们沿着人民路一直走到洪殿。
“雨水音乐会”的雨水滋润着我们干枯的心田。第二年,科教文卫部和文艺副刊部以“引导大众文化品位,提高高雅文化氛围”的名义,在温州市电影公司放映厅又举办了一场“惊蛰高雅音乐视听欣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