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华章,继往开来启新程。
2017年,是泰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履新之年,“两会”被寄予更多希望,承载了更多的关注与期盼。
在昨日召开的泰顺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县长黄阳栩代表县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也对泰顺下一个五年发展实现提速赶超明方向、鼓干劲。
今后五年,既是泰顺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黄金期、山区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泰顺县明确生态、旅游、交通、城镇化、教育五大战略重点,乘势而上,绿色赶超的战略机遇期。
站在新的起点上,泰顺奋力谱写绿色赶超、同步小康新篇章。
严守发展红线 打造生态高地
去年,泰顺空气质量全省最优。这里空气优良率常年居省市前列;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和县界出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可游泳的河”随处可见;林地面积21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6.7%,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温州水源保护地。泰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以客观数据说话,到此的游客,都会赞叹这里蓝天悠悠、白云朵朵的“泰顺蓝”,沉醉于眼前的翠屏如画、涧谷纵横的奇伟瑰怪。
生态,是泰顺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最大优势。生态立县,是泰顺人把多山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的远见卓识。从1998年泰顺县第十二届人大作出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决议,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抓生态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成功创成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国家生态县,率全省之先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先后摘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生态“金名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省市前列。
今年的泰顺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建设”又一次成为高频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该县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全面实施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对考核指标进行优化,把生态考核指标体系缩减至18项,根据生态考核结果差异化分配资金、项目、土地、人才和政策等资源。打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组合拳”,严格把控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美丽泰顺“升级版”,再创生态文明新优势。
生态大搬迁、生态产业发展,旅游小城镇打造、扮靓美丽乡村……生态始终是泰顺发展的题中要义。“这些年生态持续向好,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的推向深入,为泰顺发展开启了‘绿色引擎’。”泰顺县发改局副局长陶碎勇介绍说,2017年,泰顺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84个,总投资184.69亿元,计划投资37.68亿元。其中,生态环境提升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40.08亿元,计划投资8.41亿元,全力激发“绿水青山”生态发展新动能。
旅游主业化 扬帆风正劲
在农家乐品尝地道乌米饭,在“竹里馆”尽观大千竹世界,在畲乡民宿看繁星点点……行走在竹里溪畔,竹里馆“馆主”罗祖华介绍起竹里如数家珍,前不久这里整乡创国家3A景区通过验收,让他对家乡未来发展更有盼头。
如今,除了竹里国家3A级景区外,泰顺已创成廊桥文化园、乌岩岭国家4A级景区,氡泉国家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景观质量评估。近年来,泰顺全力实施旅游主业化,先后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县旅投公司,制定出台旅游主业化“1+10”系列政策,启动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已建成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红色旅游基础配套、莲云谷温泉度假村、玉龙山氡泉度假村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南浦溪景区、山茶岚牧场、小松坡旅游集散中心、塔头底温泉古村等项目,成功争取设立廊氡省级旅游度假区。
“现在自驾到泰顺品尝农家乐、体验采摘游,成了不少城里人的选择。”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农家乐经营者雷茂贤说,截至去年年底,他所经营的农家乐收入达到180万元,加上70多亩葡萄带来的40多万元收入,不仅自己足不出户鼓起了腰包,也带动不少乡亲在家门口致富。这一转变正是得益于泰顺创新打造“一产+三产”模式新亮点,当地原态农业、三魁瑞雪模式、竹里馆、左溪民族特色村寨等一大批产业融合项目成为农民“致富洼地”。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深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泰顺成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实施旅游主业化,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第三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56.4稳步提升为61.2。记者从泰顺“两会”上了解到,2016年,泰顺接待游客34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20.64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3.1%、29.4%。今年春节期间,泰顺景区共接待外来游客1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门票收入达40.132万元。
未来五年,依托泉桥山水石资源,泰顺将全力打造廊氡温泉文化生态养生、乌岩岭自然生态体验、飞云湖山水生态游览、交溪流域产业生态观光“四大旅游片区”。同时在搭平台、兴产业上再发力,着力实施旅游百亿工程和交通超百亿投资,建成一批带动力大的旅游精品项目,创成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5个,实现旅游产值占GDP的30%以上。今年,该县共安排包括廊桥修复保护工程等23个旅游主业化政府投资项目和16个补齐“短板”交通项目,同时精心包装若干个旅游招商项目,实现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入“双轮”驱动兴旅游。
倾力惠民生 提升获得感
这个春节,在外创业多年的罗阳镇村民王远清回到家乡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乡愁味”更浓了,和左邻右舍一同杀年猪、打年糕,到文化礼堂里看场精彩的木偶戏表演,总能让他找回儿时的感觉。眼下,泰顺已建成86家文化礼堂,县城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成为山城群众求知、休憩的好去处。
文化新风吹入乡间的同时,泰顺“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集聚发展效应让村民喜上眉梢。在司前畲族镇畲族风情园,刚搬进120多平方米新居的司前村民杨立祥满心欢喜。“结束了过去长期租房的日子,交通、上学都便利了不少。”老杨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政策。今年,泰顺县加快推进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乡镇避灾移民小区三大生态搬迁平台建设,安排生态大搬迁安居小康工程项目4个,全面完成19个乡镇危旧房C级2925户、D级2037户治理改造任务,使集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民之所盼,心之所系。泰顺已连续五年把7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累计民生支出达109.18亿元。今年,泰顺计划将23.95亿元投向民生实事,随着中医院迁建工程、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乡镇幼儿园等46个民生大项目的加快建设,将带来更多的民生之变、幸福之感。
“晚年有工资领,有新农合报销,这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仕阳镇大龙口村村民蔡大招而言,每月1600元的养老金,让她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里,有了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为了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泰顺将以“十大民生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在打造省级教育现代化县、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健康泰顺”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拓宽农民财产性收益渠道,力求“劳有其业、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保、困有所济”,切实提升百姓“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