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在行动上 “清”在骨子里——浙江打造新型政商关系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2-1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新华社记者 何玲玲 王俊禄

浙江拥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干部与民营企业家如何“相处”?2016年3月份以来,浙江立足本省实际,推进建立既“亲”又“清”的新的政商关系,在深入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同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今,浙江政商之间的交往,“亲”在行动中,“清”在骨子里的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一年磨破五双鞋

乐当项目“店小二”

作为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中国美妆小镇”,总投资65亿元,主要做引进国内外高端化妆品终端、配套产业,是浙商回归重点项目。为了让项目顺利落地,埭溪镇园区办主任沈培强在工地与村道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晴天跑工地,抓难点推进;雨天趁老百姓在家,登门做前期工作。”

在沈培强的办公室一角,摆着他办事的“行头”:雨伞、雨鞋、布鞋和运动鞋,“跑工地和村里,运动鞋和布鞋顶事。”记者看到墙角处有五双休闲鞋,有的鞋后跟磨得露出了鞋垫,有的是鞋底和鞋面开裂。“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做好民间投资、项目服务的‘店小二’,把项目落实做好。”沈培强说。

磨破了“五双鞋”,干部甘当“店小二”,是浙江“亲”“清”政商关系的一个缩影。怎么“亲”?多位受访的基层干部表示,“亲”就是对人真诚、坦荡,积极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为经济发展助力。但“亲”更要“清”,要清白、要无私。

台州市已给今年全市干部工作定了调,即“大抓项目年”。新年伊始,人称“项目书记”的台州市委书记王昌荣尤为繁忙。在每周的日程安排中,从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乃至投运,他都要过问。台州干部也上下同心,一个个项目都在努力工作中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政府的“亲”要体现为企业的获得感,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浙江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层级和审批环节“三减少”,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2017年浙江省“两会”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提升效能、优化服务。

“八禁”划出干部红线

“五不”框定“君子之交”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如何正确处理党员干部与企业的关系,让政商关系“亲”上加“清”?2016年11月,浙江省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厘清各级党政干部和企业合情合理、合法合纪交往的界限。

意见对各级干部提出了8个“严禁”,包括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严禁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严禁对企业故意刁难、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严禁干预和插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严禁收受企业礼品、礼金、消费卡,参加宴请或旅游、健身、娱乐活动等;严禁违反规定在企业中兼职或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证券等;严禁未经批准参加企业各类庆典活动;严禁纵容、默许、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企业谋取非法利益等。

在明晰干部行为“禁区”之外,意见还要求非公企业负责人5“不”,即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不踩红线,让政企双方交往有章可循。

玉环县卡滋乐蛋糕店创始人黄丽萍从事烘焙行业9年多。她说,不少干部都是熟人,但“亲近”与“规矩”自有界限,企业专心做市场,相处起来反而简单。

推进“政企对话”

探索“容错机制”

“不敢腐”已成气候,但也有一些官员为避嫌,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脸好看、事难办,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背对着背”。因此,浙江既强调有所敬畏,也要求大胆担当。

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与企业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将“政企对话”上升到制度层面。此外,浙江省还下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宽容改革失误,着力解决当前一些干部不担当、不敢为等问题。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干部要对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台州路桥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叶帮锐说,“新的一年,路桥要求基层干部要对企业‘墙内的事帮办,墙外的事包办’,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6年底,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扩建项目动工建设,总投资约32.6亿元,建成后年整车产能将从10万辆提升到30万辆,年产值可达330亿元。项目背后,是临海市分秒必争、挂图作战,“2个月实现签约、签约后5天内动工”的“临海速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这是政府对实业和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令人赞赏。

政府的高水平服务,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能,让大批浙商看好家乡,并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和发展。据浙江省发改委统计,2016年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450亿元,增长12.5%。

新华社杭州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