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燕波
通讯员 陈红
4月1日,“走街穿巷忆旧事”贺友直艺术展在位于北仑新碶街道的贺友直艺术馆内如期开幕,贺老的夫人谢慧剑、女儿贺小珠及女婿张海天特意从上海赶来出席展览。贺老每年清明前后会回乡扫墓,所以之前就约定把这次画展安排在这个时候。不料在离画展仅剩半月之际,94岁的贺老因突发疾病而离世,留给大家无尽的思念和遗憾。因此,这次展览也成了纪念贺老的一场追思会。
画作里透出浓浓的市井气息
据了解,这次展出的作品是贺老的系列民俗画《走街穿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据前来出席开幕式的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介绍,2013年秋天,92岁高龄的贺老再次创作了系列民俗画力作《走街穿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54幅。2014年4月,贺老将这套《走街穿巷忆旧事》原作54件、创作草图、文字稿、创作视频、出版物、衍生品实物等文献资料全部捐给浙江美术馆。
在《走街穿巷忆旧事》中,贺老以他超常的记忆和独有的“贺氏白描”,把老上海市井生活百态描摹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些作品中笔墨触及上海滩的角角落落:店铺、饭馆、画店、作坊、里弄、小巷等一一在他的笔下鲜活呈现,画面充满市民生活的温情,又透出针砭社会时弊的辛辣。贺老还亲笔为每一幅画作配上幽默、犀利的解说与点评,与画作相映成趣。
“贺老人虽走了,但他的艺术作品、艺术精神将长留人世,我想就让我们以热爱艺术的方式来纪念贺老,学习和传承他执著追求的艺术精神吧。”斯舜威说。
当天的画展吸引了北仑众多贺老的忠实画迷。“贺老的画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他画的《新碶老街风情录》,你看,这幅画里,这家豆腐店就是我小时候外婆家开的,还有石器店、咸货行、塘河……跟真的一模一样。”在艺术馆二楼,70岁的北仑画家戴绘积指着《新碶老街风情录》里的一幅画说。
贺老的夫人谢慧剑表示,贺老生前希望把自己的艺术之根长久地留在故土,所以希望贺友直艺术馆一直办下去,同时她提议艺术馆再增设纪念馆功能,她会把贺老的部分遗物包括笔墨、书桌、椅子、照片等物品捐出来,作为纪念馆的陈列物品。北仑有关方面人士赞成她的提议,并请她放心,一定会办好这个事。双方还初步达成协议,准备塑一尊贺老的雕像,安放在纪念馆里。
“他对老家的感情特别深,本来我们也有把他安葬在北仑的想法,不过考虑到后辈从上海来北仑祭扫总归有诸多不便,所以最后还是把他安葬在上海。”谢慧剑说到这里,泪水溢出眼眶。
平民艺术家的平民风格
在开幕式上,贺老的二女儿贺小珠代表家属致辞时几次哽咽:“我爸爸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钱,也不仅仅是画,而是他高尚的品格。”
贺小珠介绍,“诚实不虚伪,稳重不轻浮”,“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踏实”,这是贺老教育他们子女为人处世的准则。“以现在的眼光看,他的家教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比如我小时候爱扮鬼脸,他就指出这样不好,说女孩子须端庄稳重,反对我们涂脂抹粉,甚至连我们留长发、烫头发这些细节都要来指正。”贺小珠回忆说。
不过,贺小珠又说:“虽然父亲十分严谨,但生活中他又是一个情趣十足甚至有时候还会耍点小滑头的老顽童。”比如,贺老在高兴时会咬着她的耳朵,哼唱一些宁波民间戏谑小调,看她不知所解的样子,他就乐得哈哈大笑。有时他也会从怀里掏出钱包,豪气十足地往桌上一拍:“我的钱,拿去用吧!”
贺老喜好喝酒,还自诩“神仙老虎狗”。什么意思呢?贺小珠解释道:“就是形容他自己在工作时像一条狗一样辛苦;在家里当父亲、丈夫时可以像老虎一样耍耍威风;在喝酒时又像神仙一样逍遥快活。”不过,爱喝酒的贺老却极不喜欢应酬,最怕别人请他吃饭。每当有社会活动请他吃饭时,他总是一口拒绝:“不吃,不吃,我还是喜欢回屋里吃老太婆的饭。”
虽然16岁离开家乡,但贺老的口音乃至口味都不曾改变。贺小珠说,饭桌上,泥螺、咸鱼、炝蟹、臭冬瓜、腌苋菜等宁波菜是他最爱的美味。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年他去中央美院讲课时,还把腌咸菜的坛子带到了北京,回沪时他又把那个臭烘烘的坛子带回来,惹得旁人纷纷掩鼻。
贺老的二女婿张海天是位水墨画家,虽然他与贺老主攻的画种不同,但贺老的艺术价值观、创作理念对他影响较深。比如,贺老常常提醒他:“创作时切忌重复自己,每个阶段的作品都要有区别,要树立自己的风格。”他还回忆贺老创作时的一个细节:贺老喜欢把前一天晚上描好的草稿放在抽屉的最上面,为的就是次日一早醒来拉开就能一眼看到,然后立马判断出前晚的构图是否成功,如果看不入眼的就推倒重来。“去世前他桌上还有好几张草稿,很遗憾,走得太急,来不及画完了。”张海天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