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峰的四次抉择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6-1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他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被保护。——题记

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移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笼罩在眼科学界整整一个世纪的“魔咒”,直到1995年,才被温籍眼科专家姚玉峰攻克。

二十余载光阴,姚玉峰用他全球首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和研发的手术专用器械“姚氏钩”,治疗过30万病人,为近3万人带来光明。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被美国眼科科学院称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被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姚氏钩”,如果申请全球专利,将为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富。但在一次次的人生抉择中,他每一次都做出了让别人吃惊的选择。

姚玉峰说,他无愧于心。

从事教学还是回到临床

“那一刻,我听到自己内心近乎疯狂的呼喊:我是如此热爱医学。”——姚玉峰

北大荒、知识青年、暴风雪的夜、小诊所……1984年,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热播。这一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姚玉峰留校,分配到学校组织部工作。一天晚上,姚玉峰正在家观看《今夜有暴风雪》,剧情发展到一个暴风雪的夜,在北大荒的这批知识青年冻僵了,被分批运送到附近的小诊所治疗。当看到小诊所里的“赤脚医生”穿上白大褂、拉近无影灯的场景时,姚玉峰突然站了起来,浑身颤抖。

多年后,面对记者,他说,自己永远记得那一刻,听到了内心近乎疯狂的呼喊:“我是如此热爱医学!”

时光倒流回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在温二中参加完高考的姚玉峰,坐在父亲的床边,破旧的小房间里,父亲用一句话开启了这个少年对医学最初的热爱。父亲说:“学医是我的梦想,我很遗憾没有完成,我希望你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但在浙医大上学的头两年,姚玉峰并不喜欢医学,甚至一度有了退学的念头。他说,自己喜欢理科,喜欢动手实验操作,讨厌一刻不停死记硬背那些医学专业知识。

直到大三那年,他参加了临床见习,第一次使用听诊器清楚听见患者的心跳,第一次清楚听到胎心……他突然发现,那一刻自己真的喜欢上了医学。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姚玉峰留校并任职于学校组织部,之后获得讲师职称,生活平稳安逸。但在他的内心里,“三尺讲坛”并不是他的梦想和激情所在,他,应该属于临床!

凭借着想回到临床的强烈渴求,姚玉峰自学外语考出托福,并于1991年底,考取卫生部公派“笹川医学奖学金”的出国项目,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研修。

科研和临床,热血少年终于回来了!

赴美国深造还是回到中国

“我相信,回国后我一定还有出国学习的机会,对祖国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姚玉峰

1993年4月20日,在日本飞往北京的班机上,姚玉峰手里拿着两张机票:一张飞往中国,另一张飞往美国。

笹川医学奖学金是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学术交流项目,协议要求一年学习结束后按时回国。就在姚玉峰回国前,他的导师——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黄斑转位手术的医生、担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的田野保雄教授,希望他能够留下来,继续读学位。

姚玉峰说:“我不能违背我对祖国的承诺。”

惜才的田野教授又为姚玉峰出了个主意:飞机在北京落地后,不要出海关,直接转飞美国,前往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学习。此时,另一位慧眼识才的“伯乐”——远在美国的眼科巨头、现代免疫学之父斯特莱茵也正期盼着姚玉峰的到来。

但这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姚玉峰压根就没打算使用。他相信,祖国一定会让他正大光明地前往美国哈佛学习,他一定还有机会拜师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伟大的科学家们,只是不是现在。

他并不知道,距离日本大阪千里之外的杭州,围绕姚玉峰是否回来,学校、医院已有许多争论。

回国前,姚玉峰曾给浙医大校长写了一封信,校长回信告诉他,打开的国门永远都敞开着,学校也支持你继续读博。

寥寥数语的回复,更加坚定了姚玉峰的信念:回国。

攻克世纪难题还是选择放弃

“6微米,是光明和黑暗的距离,我始终相信,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姚玉峰

角膜病是眼科致盲的常见病,全球约有角膜病人4000万,其中角膜病盲人1000多万。而角膜移植,是恢复光明的最佳方法之一。移植排异反应,是整个20世纪以来,世界专家都试图攻克的一大难关。

“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这样一个平常人读通都很难的研究课题,占据了他研究的中心。三年在日读博期间,姚玉峰几乎都住在实验室,用数千只老鼠不断反复实验,著名的“理查德上皮移植假说”终被他通过实验证明,整个学术界为之一震。

上皮移植实验的成功,使姚玉峰完全清楚了角膜移植的机理。人类的角膜厚度约0.5毫米,由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组成。姚玉峰实验同样证明了免疫性机理问题,即内皮层厚度是6微米,排斥主要是针对内皮层产生,角膜移植时,只要将这6微米完整保留,逻辑上就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为了攻克这6微米,姚玉峰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那段时间,沮丧如影随行。

如何在手术中将内皮层完整保留而不发生破损?姚玉峰尝试了三四十种方法进行试验,用遍了当时角膜手术所有的器械,均未成功。

每每失败,他总是对自己说:“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1995年3月的一天早上,他脑子里还想着前一天的实验过程,顺手拿起一颗水煮蛋,轻轻一敲,随手剥下蛋壳。“蛋壳没了,蛋衣竟完好无损?”他直勾勾盯着蛋衣看了很久,猛地惊醒:如果将后弹力层与内皮层之间开个小口,让“蛋壳”与“蛋衣”分离,然后再剥“蛋壳”,那么内皮层这个“蛋衣”不就可以完好地保留了吗?

一颗水煮鸡蛋,砸开了困扰世界角膜移植领域的世纪难题。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应运而生,,姚玉峰还联合德国公司,研制出特殊的手术器械——“姚氏法手术套盒”。

1995年5月,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在浙大附属医院完成。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

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

当年那个坐在父亲床边的那个男孩,成功登上了世界角膜移植的巅峰!

独占核心技术还是分享普及

“我认为,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分享技术,才能让更多的患者找回光明。”——姚玉峰

如今,“姚氏法手术套盒”在很多医院都能看到。在姚玉峰回国后,就把这套器械实现了国产化。

有人说,姚玉峰太傻了,自己的专利产品,为何不独享?

但姚玉峰却说,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我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去正常的生理休息,能看多少名病人?能做多少台手术?但如果有更多的医生掌握了‘姚氏法’,那将有数以万计的患者可以受益,为什么不去分享呢?”

2009年起,在医学会和医院的支持下,姚玉峰开始了“姚氏法”的普及工作,每年举办两期,每期培训500人。

来自河南驻马店市眼科医院的医生李云鹏,这几天正跟着姚玉峰学习三焦点晶体手术。他说:“跟着大专家学习后,回到当地可以减少患者的误诊率,让更多患者受益。”

心里装着患者,是促使姚玉峰决定把技术分享的重要原因。在他的内心,把每一名患者都当做鲜活的生命个体去看待,时刻要求自己,给予每一个生命最大的尊重,绝不允许任何疏忽和马虎。

工作二十年,姚玉峰没有休过一次年假。甚至连他的孩子也会抱怨:爸爸从来没有抱过我,也没有关心过我。但他说:“不是我不想休息,而是有太多的患者不能等。”

姚玉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如何让人看得更清楚、更舒服、更持久,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面对这一人生目标 ,每一次抉择,他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