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下沉,温州保险业发力普惠金融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2-0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2016年,普惠金融成年度关键词屡屡被提及,金融服务不再只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更多地面向普通大众。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随着三农、小微企业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多,对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保险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优化金融服务、拓展客户群体、加强金融创新等方面做了有效探索。为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打通融资“任督二脉”;为因病因伤致贫的农民送上“及时雨”;为村里的蔬菜搭建灾害“防火墙”……保险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深耕“三农”、细作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A

一份保单

企业贷款就到了

今年1月,在乐清从事石斛种植业的章先生到大荆镇某银行准备贷款购买化肥,虽然贷款资料都准备齐全且征信良好,却“卡”在了个人资产不足这一关,无法顺利获得贷款。在了解到章先生的贷款需求后,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前往章先生家实地调查,很快同意了受理章先生的贷款申请。人保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出具后,农行于当天下午将10万元贷款发放到章先生的银行卡上。

和章先生一样,众多缺乏抵押物的农民、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主凭借一纸保单缓解了融资难题。2016年,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共计办理4700多笔,贷款金额近9.2亿元。个人户均贷款20万元,企业平均贷款200万元。

“100万元的贷款最低只要2.5万元的保费,企业贷款成本在8%-9%之间,相比一些小银行信用贷款10%以上的费率有优势。”企业主吴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温州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运营管理中心负责人林霄介绍,银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银行都想发展信用贷款,但苦于流程和制度的限制,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出现,让保险公司为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民做担保,突破了银行的限制,为银行和融资需求方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了解决银行、保险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去年以来,各县市区在试点推广过程中,加大了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扶持力度,出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今年各县市风险补偿金合计共达到3000多万元。不仅如此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还纳入了对县市区金融办的考核,以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的落地和扩面。

随着政府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和银行参与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试点中,去年起邮储银行和金华银行加入其中,人保、太保、国寿、平安多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开展此项业务。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正通过加强风险审核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合作新模式,共同降低风险,实现共赢。

B

一包烟钱

提供全家风险保障

在拿到5000元的小额人身险赔款之前,永嘉岩坦镇村民李师傅真的不相信50元的保费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冲着村干部的面子,才勉强交了50元,就算抽了一包香烟吧。没想到发生意外后,保险公司的赔款很快就打过来了。”

一年缴保费几十元,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可获赔数万元。作为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人身保险简易产品,小额人身保险具有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在永嘉巽宅镇石染村村委会主任章胜标看来,小额人身保险真的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前段时间村里摔了好几个人,只要到保险公司把事情汇报以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地来到村里把事情解决了。”

2014年8月,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服务目标,将小额人身保险覆盖地域扩大到全市范围,服务人群由县以下乡(镇)和行政村的农村户籍居民扩大到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群体、优抚对象以及无城镇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小额人身保险将发挥“脱贫解困”的作用,对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多层次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寿温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温州市主要有177个镇(街道),其中已投保144个,小额保险在镇(街道)的覆盖率约为82.49%,其中乐清、瓯海、平阳、瑞安、泰顺、永嘉、苍南均实现了全覆盖。2016年全市农村小额人身险参保人数达73.7万人,已赔付10415笔,赔付金额2066.8万元。2016年,永嘉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经验在全省政保合作推进大会进行了宣传推广,得到一致“点赞”。

C

一家互助社

助推农民抱团致富

每年冬季的寒潮都会让农户提心吊胆,但瑞安市马屿镇柴下村村民郑作坤心里却很踏实:他投保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提供的大棚番茄种植保险,每亩交了108元保费,一旦遭遇冻灾,他最高能获得1200元赔偿金。

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供销和信用等领域的风险管理需求剧增。然而,农业保险往往因为体量小、人力成本高而被商业保险机构忽视。由政府补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还无法做到涉农领域全覆盖。因此,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的诞生,成为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产品之外领域的重要补充。通过商业保险的手段,既能为预防社员出险提供技术指导,又能为出险社员“雨天送伞、分灾减损”。

保险互助社扎根本地,围绕以“互助共济、共同抵御风险”为目的,所设计的产品分外接地气,开展的番茄种植保险、货运险等业务,为广大社员提供防灾减损、生产技能等保险服务,在服务农村“三位一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险互助社提供的产品,确实在最有风险的地方为农民系上了安全带。”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邦钱说,去年试验阶段,合作社为社员的453亩大棚番茄交了5万余元保费。结果,在去年1月强寒潮天气中,大棚番茄受损严重,合作社获赔了8万多元。

截至2016年12月,互助社承保了番茄种植保险796.7亩,开展农产品货运保险19笔,实现保费收入8.6万元,发生番茄冻害及台风损失赔款8.34万元,受益农户149户。在开展防灾防损相关工作中,互助社共组织了内部人员培训会4次、相关农业知识讲座11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动态、农事、保险、防灾防损等信息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