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瓯江山水诗路”是全省“大花园建设”决策部署中重点打造的“四条诗路”之一,也是温州的重要文化品牌。省委书记袁家军就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作出批示:“高水平建设诗路文化带是全面展示浙江诗画山水、推进美丽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
为了深入挖掘“瓯江山水诗路”的古城、山水、耕读、名人、百工、红色等文化主题,推动诗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诗路文化的活态传承、物化展示和精神升华,充分彰显温州瓯江山水诗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市决定开展新闻记者“瓯江山水诗路”采风行活动,由温州市首届超构奖获得者带队,深入开展采风调研,推出系列报道,并围绕擦亮诗路“珍珠”,串“珠”成“链”,提出创新性建议。今起,本报将陆续推出采风文章,敬请关注。
温州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施文洪 吕进科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他在任永嘉郡守(现温州)时写就的这一中国山水诗的千古名句,至今仍被人传诵。他,就是谢灵运。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钱志熙在接受“谢客寻踪”采风调研组采访时说,神奇优美的温州山水成就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温州的山水也因谢灵运而闻名天下。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名将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历经千年散佚,谢灵运迄今只遗存一百多首诗歌与几十篇文章,但他诗歌中的精华——山水诗却惊艳千秋,脍炙百代;开创的山水诗派,经过唐代王维、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发扬,成为古典诗歌一大主流。南宋时,被称为“永嘉四灵”的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也继承了他的山水诗风。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38岁的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现温州)。在温州期间,他游览温州山水,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著作,其中存留至今的就有20多首山水诗与2篇赋文,“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等等,温州时期是谢灵运一生中山水诗创作的巅峰期,这也让温州成为了中国山水诗发祥地。
公元423年秋天,谢灵运离开温州。至今在温州与谢灵运有关的地名遗迹有池上楼、康乐坊、谢池巷、竹马坊等,以及江心屿的谢公亭、澄鲜阁。经统计,他在温州的诗文踪迹与历史纪念性建筑大大小小达八九十处,是温州历史文化名人中遗迹最多的。
“谢客寻踪”采风调研组和温州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土文化学者南航一道,沿着谢灵运在温州的足迹诗迹采访调研,一起忆谢公、品诗情、看山水、话传承。
诗忆谢公
谢诗名句竟有神奇故事诗仙李白独钟“池塘春草”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是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谢灵运作为永嘉太守长居鹿城,在鹿城留下10余首山水诗。
“谢客寻踪”采风调研组首站走进鹿城,撷取三首谢灵运在鹿城写下的山水诗,和您一起品读。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贬出南朝刘宋首都建康,到当时偏僻的永嘉郡任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第二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
《登池上楼》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郁闷,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
“这一千古名篇的诞生,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南航介绍,谢灵运卧病郡署度过新年后,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春日出门到“山之胜,甲一郡”的城区积谷山麓园林踏青,他临池照水,倚楼望天,回到郡治西堂,构思《登池上楼》,上半部分写好后,下半部分苦思冥想还是不能写好,倦极睡去,突然梦见族弟、神童诗人谢惠连,灵感飞来,冒出“池塘生春草”的诗句,很快思绪泉涌顺流而下: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个神奇的故事被《谢氏家录》记载:“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又被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南朝梁《诗品》等引用,从此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后,李白曾多次化用了“池塘春草”。如在《送舍弟》中,李白说: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在《游谢氏山亭》中,他猜想: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中,他又再次提及: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南航说,正是因了“池塘生春草”的千古名句,后来,积谷山下的水池被叫做春草池,又叫谢池,俗称灵池,都跟谢灵运的名字有关。池旁的楼叫池上楼,池所在的街坊叫谢池坊(今谢池巷)。后人还在他题字的岩上用小篆摩崖刻了“谢客岩”,在山麓建了谢康乐祠。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江中孤屿是指如今瓯江中的江心屿。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名屿之一,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谢灵运在去瓯江以北游览的途中,发现了风景优美的江心屿。从诗中所描绘的清丽风景来看,应该是诗人来温后的次年春日或春夏时节出游所写。
《登江中孤屿》一诗,大部分记叙了游览的历程和江心屿的风光。诗人先写因倦游而觅新奇之境,然后写登江中孤屿时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因此产生的对于神仙养生之境的幻想,抒发了作者对朝中的厌倦与渴望遁世处幽的心境。
南航认为,谢灵运深受玄学、道家、佛家的共同影响,跋山涉水亲身探寻山水风光,是他追求道教仙家境界的证明。《登江中孤屿》中提到的“安期术”,即是一种修道成仙的方法。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也成为千古名句。后人在江心屿上以谢公亭、澄鲜阁来纪念谢灵运。
游南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在温州期间,谢灵运“南游”的路线最远到平阳。谢灵运从郡署出来,会在郡南门外的南亭驿舍过夜,补充粮草。《游南亭》这首诗写的是在南亭一带,谢灵运但见“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满目芳菲,争奇斗艳,景物虽然美好,但时光飞逝,而自己只能以游山玩水来消磨岁月,诗中传递出一种归隐的心情。
古代有“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的说法。南航说,谢灵运往南第一站就是到南亭。南亭有类似于招待所的功能。后人很多猜测南亭的具体位置。南宋的《方舆胜览》有言:“在郡城之南一里许。”谢灵运“南线”游玩走的是水路,古时温州百里塘河,接天莲叶,荷花满塘,风光旖旎。《游南亭》诗中也写到了“芙蓉始发池”。如今,鹿城区莲花路与荷花路交叉口附近过去就是温瑞塘河,还有专门的小南门码头,是城内至瑞安方向的运输干线。南朝刘宋时期,一里的距离是三四百米,由此来计算,温州郡城的南门一里,也就是说南亭在大小南门之外。
诗画山水
他第一个发现江心屿之美
让这座孤屿成为“诗之岛”
11月13日,“中国诗之岛·长歌行”首届江心屿诗词吟诵大会暨第七届南方诗歌节在鹿城区江心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齐聚“诗之岛”。此次吟诵大会设置了月夜诗会、江心屿采风、吟诵晚会、诗歌论坛、诗歌展示等多个版块,选取包括谢灵运《登江中孤屿》等江心屿相关诗词在内的中国古诗词进行现场表演,并按照古典方式进行吟诵,以一场诗歌盛事来开启瓯江山水诗路朝圣地建设的新篇章。
有人说,是谢灵运给了江心屿诗的基因,他是第一个发现江心屿之美,并引之入诗的人。在江心屿游览时可以发现,岛上至今还留有多处与谢灵运有关的遗迹。后人为纪念谢灵运而建的谢公亭就在江心屿西峰下,据说是谢灵运当年观海处。谢公亭在唐朝就非常有名,李白、杜甫当年都有诗句写过。明时的谢公亭分上下两层,亭内有谢灵运像碑。现存的亭是1980年重新修建的。澄鲜阁在江心屿西塔山南麓,始建于北宋,称“水陆阁”,又名“江上楼”。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句,易名为“澄鲜阁”。
有着“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美誉的江心屿,在2017年10月正式启动了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岛上总投资约10亿元,结合瓯江沿线开发建设,深挖千年孤屿文化底蕴,培育瓯江山水诗路“明珠”,积极打造文旅金名片。
此次的改造提升方案将“诗、禅、古航标”三大文化融为一体,实现“诗词圣地、江天佛国和世界古航标”三大目标,依托江南山水园林、江南邑郊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等载体,建设江心寺群、共青湖景群、中川湖景群、灵运湖景群及西望角景群等五大景群。
在鹿城的足迹最为丰富
专门打造谢灵运纪念馆
鹿城可以说是谢灵运足迹最为丰富的地方。除江心屿外,池上楼、康乐坊、谢池巷、竹马坊、南亭、石鼓山等都位于鹿城。
现在的池上楼位于谢池巷东首,是清道光年间曾任湖南粮储道的张瑞溥辞官回到故里后,在谢村遗址购地建成的,当时取名如园。1981年,池上楼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保单位。2000年3月,温州市政府出资对池上楼进行整体修缮,并于次年10月对外开放。2012年5月份,温州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市政府投资300多万元,以文保单位池上楼为依托,打造成谢灵运纪念馆,并于2012年11月完成布展和开放,展陈内容分为谢灵运和山水诗、谢灵运和温州山水、谢灵运后裔及谢灵运书房等四大板块。
谢灵运纪念馆自开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参观市民络绎不绝,各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更是将谢灵运纪念馆作为重要的参观教育平台,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和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提升服务水平及纪念馆整体形象,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建了专题馆管理小组,确定专人负责专题馆日常运行与参观活动的组织协调;培养专业讲解员,完善多元化讲解模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接受能力,编写多套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有的放矢”。仅2017年一年参观活动人流量就达20万人次,团体参观学习活动80余次。有关部门还将谢灵运纪念馆作为文化驿站的龙头驿站进行重点打造,在谢灵运纪念馆日常展览的基础上增设“国学”主题,在“鹤舫”“春草轩”等展厅内定期开展诗词吟诵、书画雅集、非遗项目等公益文化活动,在端午、中秋等我国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则会开展大型的文化民俗活动,丰富市民业余生活。
与池上楼近在咫尺的积谷山飞霞洞,相传在其洞旁有“谢客岩”三字。清袁枚曾有诗云:“相传岩上篆,犹是谢公书”,而据温州著名篆刻家方介堪考证,应该为集唐代李阳冰字迹而刻。“谢客岩”三字石刻已毁,目前已找到谢客岩拓片,交由著名书法家林剑丹描边,计划文保审批后进行复刻。届时,鹿城又将恢复一处与谢灵运有关的遗迹。
诗路蓝图
梳理三大文化主题
打造三大文旅项目
对于瓯江山水诗路建设,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温州主城区,鹿城将以“山水斗城”为立足点,梳理诗路文化主题,发掘历史人文底蕴,做足中国山水诗发祥地与朝圣地文章。他说,重点是梳理三大文化主题和打造三大文旅项目。
挖掘梳理三大文化主题。一是古城文化。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文化的梳理,结合五马街、公园路、江滨路等提升改造工程,加强古城景观、文化遗址、人文遗迹保护利用,全面展现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引领现代慢生活的温州古城新韵。二是山水文化。以历代诗人行迹为标识,重点开展城内“九山”的诗路文化梳理,谋划实施“九山诗路”的景区化提升(扩容)工程项目等。三是名人文化。通过对谢灵运、弘一法师、郑振铎、夏鼐、朱自清、林斤澜等一批历代名人故居遗迹的保护利用,全面呈现瓯越文化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兼容并蓄、创新拼搏的深厚底蕴。
谋划打造三大文旅项目。一是依托温州作为“山水斗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山”(郭公、华盖、积谷、松台等)、“屿”(江心屿)、“城”(华盖山城墙遗址等)、“街”(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井”(二十八宿井)、“馆”(名人纪念馆等)、“食”(以瓯菜为主的特色美食)等资源加以串联整合,打造古城游线。二是以体验谢灵运山水游行迹为基础打造一批诗路精品路线、研学实践教育路线。同时,提升池上楼(“诗楼”)、谢池巷(“诗巷”)、五马街区(“诗街”)、江心屿(“诗岛”)、驿头(“诗村”)以及张阁老碑亭等山水诗路标志性景区的知名度和服务能力。三是依托国家级文保单位曹湾山遗址,打造温州第一个遗址文化主题公园,并由此打响鹿城藤桥“先瓯原乡”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诗家论道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钱志熙:
聚全国学者成立谢诗研究联盟
让谢诗赋能瓯江山水诗路打造
谢灵运在温州虽只有一年时间,但这一年是奇迹的一年。“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遍历诸县,发现温州山水奇物幽美,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山水诗篇。谢灵运因此成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温州的神奇山水也因谢灵运而闻名天下。
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他本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可以说,谢灵运是温州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对温州的影响也最为长久,至少在唐代以前,温州以外的人了解温州是通过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
谢灵运与陶渊明合称“陶谢”,是和唐代“李杜”同样分量的文学家、诗人。在唐代诗人的心目中,谢灵运是温州文化的基本标志。李、杜虽然没有来过永嘉,但都曾通过谢灵运的诗歌想象过温州的山水之游,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及其作品,不仅扩大了温州在当时的对外影响,也开创了历代温州诗歌中的咏谢之风。
在温州任太守期间,谢灵运为温州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关注的不仅是自然风光,同时也包括温州的水利、农业、教育等方面,当然他对温州影响最大的还是文化、文学。
从当代来讲,谢灵运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挖掘。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应该更加重视谢灵运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包括谢灵运在温州留下的足迹,有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确认。
瓯江山水诗路的打造可以围绕谢灵运多做文章。建议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平台,让包括温州本地学者在内的全国的谢灵运研究者参与进来,联合各方成立研究联盟,在这些方面我也愿意一起做一些工作,大家共同把谢灵运这一温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好,重现温州人文学术的盛景。
市谢灵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土文化学者南航:
将温州整体打造成“中国山水诗城”
池上楼打造为“中国山水诗博览馆”
谢灵运是瓯江山水诗路的先驱,中国山水诗发祥地的缔造者,应该在市区人流量大的黄金地段,树立其塑像。在市区、各大景区、诗路沿线重要景观带,精选历代温籍山水诗,以碑牌、图片、霓虹灯等多种形式,充满创意与设计感地展示出来,把温州整体打造成“中国山水诗城”,亮出这张国家级金名片。
瓯江山水诗路沿线要建设重要节点,统一标识,整体规划,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永嘉乌牛码道村是孟浩然上浦馆所在地,罗浮山下是古代船只停泊处,乐清琯头村是八百多年温乐横春渡所在地,当年的古驿站、古渡头、古道要选择性重建或修复。
池上楼是温州第一名楼,中国山水诗代表作的发生地,谢灵运纪念馆应该依托该楼,拓宽格局。如今内部展览展品较为简陋,外部缺少交通标识,进出通道局促弯扭,停车场拥挤狭小,都应该进行大力改造,清理腾空,整治周边环境,进而提升为“中国山水诗博览馆”,成为市区的核心景观。
在江心屿开辟江心屿诗词陈列馆;历代大量江心屿诗词未被清代《江心志》《孤屿志》收录,有必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新版《江心屿志》。
在荷花路与莲花路一带修建新南亭,展示谢灵运《游南亭》诗与王羲之游览记载。打造大小南门-巽山-南塘的塘河水道,在水道旁开辟游步道,包括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作为塘河旅游的组成部分。大小南门至南塘(温瑞塘河),从东晋以来就以荷花著名,被誉称“百里芳”“八十里荷花”,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仍然荷花遍地,深受历代诗文赞誉,如今沿河应该种植荷花,恢复盛开景象,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
按照温州山水诗的分布地区,出版《温州山水诗丛书》,可分为北雁荡山卷、南雁荡山卷、中雁荡山卷、江心屿卷、仙岩卷、塘河卷、瓯江卷、楠溪江卷、飞云江卷等。针对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及文化遗产,邀请国内外高校教授学者,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不定期出版研究论文集,还可以编撰《谢灵运在温州》《温州山水诗歌史》等。
把谢灵运与温籍山水诗植入各种工艺品与城市礼品,创作谢灵运与山水诗主题的流行歌曲、动漫作品等音视频,成为旅游纪念品与文创产品,文旅融合,走出温州,影响全国,从而带来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资料:
1.《汉魏南北朝诗选注》邓魁英、韩兆琦等
2.《温州历史名人故事(三)谢灵运》南航
3.《李白从未来过温州,为何对永嘉、康乐、池上楼如此情有独钟?》“温州三十六坊”微信公众号
4.谢灵运纪念馆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