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的温州加速器——详解温州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6-0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温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全力跑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温州新速度——昨天召开的 “最多跑一次”改革暨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透露。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三月以来,市府办牵头实施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以“一站”“一网”“一库”“一端”建设为抓手,推进信息数据打通、汇集、共享、开发和利用,以数据聚变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生根,努力打造温州改革的亮点与样板。

市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四个一”创新工程的内在逻辑,就是要通过“一站导引”来解决怎样“跑一次”,通过“一网通办”来解决全流程只用“跑一次”,通过“一库共享”用数据来轻松“跑一次”,通过“一端服务”逐步做到“一次也不跑”,最终实现数据聚变的叠加效应。

那么,今后企业和群众办事将享受哪些便捷服务?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府办、市编办、市审管办等相关负责人,对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内容与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解读。

“一站引导”避免无效跑

58家单位已纳入系统

县(市、区)6月底前实施到位

“一站导引”,即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前能清清楚楚知道怎么办,不跑“冤枉路”。

今后去办事,会有一本“一看就懂”的服务指南进行引导。对前期公布的1144个“最多跑一次”事项,我市按照分类分项精细化、模糊表述清晰化、标准文本示范化的要求,取消了一批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精心编制简单明了的办事手册。简易版本里,浅显图文标明了办理事项的关键要素,市民可一看就懂,一办就通。

在此基础上,“一站式”网上办事导引系统,可实现“统一指引、统一咨询、统一入口”。

统一指引——登录温州政务服务网或关注温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微信公众号,便能选择查看业务办理各环节。这里以场景导航、图文并茂、模拟办理等多种形式,通过每个办理环节和申报材料的详细说明、示范文本、易错提醒等,引导办事对象熟悉程序和申报要求。

截至5月28日,市本级所有涉批的58家单位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已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一站导引”系统,各县(市、区)相关事项将在6月底前实施到位。

统一咨询——推出网上即时问答功能,确保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统一入口——取消各政府部门网站上的办事指南栏目,统一链接到政务服务网系统,确保入口和内容的统一,便于网上查询确认。

通过提供线上线下的办事导引,尽可能让老百姓在办事前就明明白白、心中有数,避免跑“冤枉路”“无效路”。

“一网通办”减少多头跑

36个省市部门信息系统全部打通

7类综合窗口可办理242个事项

一网通办,即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为切入点,打通部门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向基层延伸,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用“多头跑”、可以“就近跑”。

去年我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全面推动全市342个信息系统向“一朵云”整合。今年又着力推进部门间、环节间、系统间的信息无缝对接,真正把“信息孤岛”连起来。目前公安、市场监管等36个省、市部门的信息系统已全部打通,实现数据共用、信息共享,长期困扰“一网”运行的“信息孤岛”问题已得到解决。

3月28日以来,市本级先后设立了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综合便民、外经贸、公安服务、医保社保等7类“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窗口,共包含行政审批事项242项。

综合窗口将涉及多部门办理的“一件事”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并利用政务云平台共用数据、共享信息,推动各部门“孤军奋战”变为“协同作战”,推动若干个“部门窗口”变为一个“政府窗口”,大大减少了办事的环节与成本。目前,我市已有投资项目、商事登记等13个跨部门业务实现了综合受理,如通过对外贸领域的审批流程再造,实现了市区两级外贸证照联办“11证合1”。

据悉,我市还积极探索网上联动办理模式,增加市、县跨级联办和全城通办试点,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服务中心,让更多基层群众能就近享受便捷的政府服务。比如在商事登记领域,原来要在市、县分头办理、至少跑2次以上的食品经营、医疗器械生产等11个审批事项,现只需通过市或县一个窗口受理、网上流转,让群众跑一次就可办成。

下一步,我市还将结合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逐步将“一网”延伸到街镇、村居服务中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家门口“就近跑一次”。

“一库共享”数据替人跑

28项数据资源实现共享

市民无需再跑其他部门开证明

一库共享,即统筹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库,完善数据汇集、共享、开发、利用、维护机制,运用大数据支撑,变群众奔波为“数据跑腿”。

今年年初,我市率全省之先出台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推动人口、企业、不动产、社保等方面28项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并统一向各部门开放。

目前,全市已建立信息共享核查系统,将原来审批程序中要求群众先跑其他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转为网上内部核查,不需要群众再跑其他部门开证明,变群众奔波为“数据跑腿”。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一组数据:据统计,仅不动产、社保、有无违法犯罪等三类证明转为内部核查后,每年可以减少群众跑腿200万次以上。

此外,数据共享能简化办事材料。目前,已初步收集10个部门的23种证照数据,在15个审批事项办理中取消纸质证照材料。据悉,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电子证照和电子材料数据库,并要求各部门办事做到“三个一律”——凡是数据库中已有的信息或证照,一律不再要求办事对象提交相关纸质证照和材料;凡是前一个审批环节已提交的材料,下一个环节一律直接复用;凡是联办需要向多个部门提供的书面材料,一律整合精简为“一套材料”。

“数据库建立运用后,将有效避免群众反复提交同类材料,减少企业和群众的办事负担。”据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举措可平均减少审批申报材料1/3以上,大幅降低办事成本。

数据替人跑,还体现在信息化服务的升级上。如今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业务,只要刷一刷身份证,系统就会自动读取信息,自动生成审批申报表,无需再用手工填写。今后我市将逐步在各部门办事大厅增设自动填表系统终端,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不再为繁琐的填表过程所困扰。

“一端服务”争取不再跑

580个事项可“网上申请、快递送达”

36个手机应用让群众轻松享受政府服务

在实现推进“零上门”方面,我市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上半年网上申报事项达到50%。

通过前期梳理,目前市本级已有276个常用审批事项开通“网上申请、快递送达”服务模式,6月底数量将拓展至580个。

目前,全市通过统一入口在网上可以直接办理的事项1104个,手机上可办的常用证明等便民服务事项58个,网上缴费项目102个。同时拓展移动端应用,整合各部门自建手机APP和微信服务,把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查询、预约、缴费等36个生活常用项目,汇集到政务服务网,便于群众使用。

下一步,我市还计划在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城市管理、法律援助、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出20个以上贴近群众生活的手机应用,让群众用手机便能轻松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组织召开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各职能部门等层面的座谈会,详细掌握存在问题。通过开展“群众挑刺”“专家把脉”“代表献计”“干部体验”“媒体曝光”“局长亮相”“企业评价”系列活动,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发现问题、查找差距,凝聚改革共识、收集良方良策、接受社会监督,倒逼改革推进。

一组

数据

看温州改革成效

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

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分别于2月底和3月底前公布了两批共1144项和9716项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分别占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85.4%和80.5%。

5月初,完成市本级906项、11个县(市、区)6647项公共服务事项梳理,除试点宁波外,率先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布。

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市级设置了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综合便民、外经贸、公安服务、医保社保等7类综合窗口。

各县级审批服务中心也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综合窗口的设置工作。

对综合窗口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编制了13类办事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效率提升。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市大数据中心依托政务服务网,实施一站导引、一网通办、一库共享、一端服务“四个一”创新工程。

在全省率先推出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首批已实现审批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28项数据资源归集共享。

建立电子证照库,目前已收集10个部门的23种证照数据,在15个审批事项办理中取消纸质证照材料,估计可简化审批申报材料1/3以上。

建立包括网页端和手机端的网上办事平台,全市通过统一入口在网上可以直接办理的事项1104个、手机上可办的常用证明等便民服务事项58个,网上缴费项目102个。

建立乡镇(街道)“四个平台”

全市185个乡镇(街道)实现 “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全覆盖。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