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朝霞
沿着荷梁线南行,汽车在四明山上一路盘旋,沿途人家渐稀,森林愈加青翠茂密,就在四明山深处的青山绿水间,2015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第一财经等68家媒体评选为“全国最美村镇”的余姚市鹿亭乡展现在眼前。“近年来,鹿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在运动、养生、人文、创意上做文章,打造‘旅游+’产业,这片绿水青山正成为鹿亭未来发展的‘金山银山’。”鹿亭乡党委书记赵阳军告诉记者。
清纯鹿亭
天生丽质美
鹿鸣石斛香
来到鹿亭,山峦叠翠、清溪缓流,座座小山村静静地坐落在高山白云间。走进这片自然山水,便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立刻神清气爽。
出人意料的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鹿亭一直是余姚工业经济最发达的乡镇之一。“当时鹿亭工业年产值二三十亿元,规上企业有10来家,包括当时余姚最大的企业浙江电视机厂。”说起鹿亭的过往,赵阳军深有感触。当时余姚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内聚外迁”将工业企业搬迁至余姚市区。于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所有工业企业的搬迁和村民的陆续“进城”,鹿亭的发展步入停滞阶段。“到20世纪末期的10余年间,人口日益减少,基础设施差,这是当时鹿亭的现状。”赵阳军说。
“不过,没有发展对生态却是最好的保护。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有着宁波市仅存的原始次森林,山水资源保留着上世纪的模样,可以说是‘天生丽质’。”赵阳军如数家珍般地说起了让鹿亭人引以为豪的自然生态,“这里位于北纬30度线上,海拔在300米至400米之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从2000年以后,依托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鹿亭开启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步伐。尤其是2008年以后,鹿亭的发展步入加速度阶段。如今,鹿亭已初步建成了高山果蔬基地、运动休闲基地、书画写生基地等,休闲养生基地和鹿文化发展基地等也在投资建设当中,一个“清纯”鹿亭正慢慢地揭开其神秘面纱。
鹿鸣石斛香
“鹿亭”这一名字有个美丽的传说。根据《四明山志》记载,南北朝齐时孔祐在这里隐居,一天,他看见一头被箭射伤的鹿,便为鹿养伤,待鹿伤好后放其归山,后来还建了一座“鹿亭”纪念此事。“鹿亭”的名字由此而来。因而,“鹿”和鹿亭便有了难舍的缘分,“鹿文化”似乎成为鹿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巧合的是,一个总投资达6000万元的“东方鹿苑”鹿文化产业园已经在鹿亭初见规模。目前,200多头引进自长白山的梅花鹿分布在东岗山和沿夹岙。“现在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养殖梅花鹿,鹿茸可以加工成鹿茸酒和中药材,估计每户养殖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东方鹿苑”董事长鲁才略向记者展开了一幅蓝图,“我们还打算将鹿放养,在不久的将来,游客可以和梅花鹿来个亲密接触,鹿亭真正成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美丽乡镇。”
在鹿亭香泉湾度假休闲基地,记者看到了一个30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组培室,里面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香泉湾山庄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伯年介绍,2012年,在鹿亭发现了野生铁皮石斛,填补了浙江省空白。“2013年7月,我们和浙江大学合作,将野生铁皮石斛在实验室培育成功。现在,一年可以培育种苗20万盆,加上200多亩的种植基地,‘铁皮石斛+旅游休闲’产业将进一步形成。”邵伯年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铁皮石斛的种植,加上这山里的中药材黄精、金线莲,传统种植的浙贝和即将投产的鹿茸,鹿亭打造“中医药养生特色小镇”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红火农家乐
鹿亭自然景观美,其人文底蕴也十分丰厚,有以“白云跨虹腰、云村留月影”之美著称的白云桥、清代“晓岭十景”等胜景。据考证,这里保留着浙东地区仅存的大书法家褚遂良的“忠清堂”、世居于石潭村的明代侍郎龚辉的故居及始建于南宋末年的“仙圣庙”、李家塔板桥等古迹。
立足于鹿亭的山水元素,乡村旅游在鹿亭一年比一年红火。“去年,除了香泉湾养生度假区,东方鹿苑和东岗山追风部落生态农庄等项目有序推进,我们还完成了鹿鸣书院主体建设和百公里登山步道建设,举办了山地自行车赛,吸引了省内1000多名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参赛。同时,随着中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的推进,也吸引了更多的绘画、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拍摄,去年,还有多个电影剧组在此取景,其中电影《白云桥》将于近期正式上映。”赵阳军告诉记者。
中村村口“白云人家”农家乐见证了近年来鹿亭乡村旅游的日益红火。“白云人家”负责人褚亚珍回忆,从2007年开始,她把自己在村口的家改成了农家乐和民宿,30多张桌子,五六个房间10来个床位。“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我们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褚亚珍开心地表示,她已经与时俱进地开通了网上订餐和订房,“现在房间一房难求,今年春节假期天气好,吃饭住宿天天爆满,忙不过来。”
而香泉湾山庄也同样生意火爆。“从2015年试营业至今,已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营业额近800万元。”邵伯年说,“今年春节从大年初二到初五,这里90多套客房爆满,游客热衷到山里休闲旅游,让乡村旅游日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