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创新场”多点开花 抢占未来发展高地

来源:温州日报 2020-10-1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本报记者 周大正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大楼、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一批科创平台项目掀起盖头,投入使用发挥实效;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三期(瓯江实验室二期)、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等一批科创平台项目迎来开工,加速建设……

昨天,国庆、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一区一廊”重大科创项目(平台)集中开竣工仪式,推动9个重大科创平台项目开工、13个开园或竣工投用,为温州“一区一廊”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为我市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按下“加速键”。

如此一派多点开花的景象,集中展现出温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透射出的正是温州活力十足的“创新场”,大大小小的创新主体各自高频跳跃,又相互同频共振起舞,再次吹响了温州以实际行动抢占创新发展高地的号角,加速形成“一区(国家自创区)一廊(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一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一室(瓯江实验室)”创新格局,发力提升温州城市核心竞争力,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

“一区一廊”逆势提速 89.4%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是温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是温州实施都市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温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一区一廊”建设,狠抓科创平台、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面对突发疫情,扎实推进国家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全面打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区块打造、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三大会战”。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签约启动建设,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四川大学温州鞋革产业研究院、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签约落地,中国长城项目建成投产,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正式开园,大唐5G、天心天思等重大科创项目加快建设。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12个重点建设区块单位聚焦“九大场景”构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抢工期赶进度,创新成果破茧而出,频频传来捷报。目前,浙南科技城核心区、瓯海南湖科创小镇等2个示范区块建设进度提前,其余10个按既定计划和节点稳步推进。交通路网加快成环,环山东路、环山路一期、入环支路中心街西延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开通优化公交线路12条。科创走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38个整治项目和63个提升项目已完成,建成8条科创文化廊道。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自创区“一区五园”已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的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创要素。截至9月底,2020年“一区一廊”180项任务,已提前完成161项,完成率达89.4%。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46人。

科创平台发挥实效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是城市抢夺创新资源的关键利器。在此次活动中就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大楼、浙江中德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项目投用,它们将带来更多从“0到1”的原始突破、从“1到N”的应用转化,赋能温州产业蝶变升级。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是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共建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药、械、医”一体化的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自去年5月启动运行以来,该院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加大海内外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创新型人才队伍持续扩容。目前,该院已全职引育各类人才140余人,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引进30余名在站博士后。组建25个创新团队,积极开展生物材料、医疗设备、干细胞等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已在Natur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夯实基础研究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强力支撑,一个个创新成果加速破茧而出——基于外泌体的新一代癌症精准检测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降解止血技术正顺利开展中试……6个产业化项目进入临床试验、市场化阶段。此外,该院与温医大各附属医院及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医学转化中心,合力开展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攻坚,提升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

此次投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大楼新园区用地31亩,按照功能分为三个模块。其中,1号楼为主体科研大楼,主要用于科技研发及中试车间。2号楼为公共大型仪器测试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为科研实验提供24小时开放式的测试服务及科研所需的动物模型实验。3号楼为综合办公用楼。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新大楼全面投用,该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集基础研究、创新研发、智能制造为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基地雏形初见。

共同构筑创新发展增长极 发力培育新兴产业

创新制胜,项目为王,产业为先。此次开竣工的22个重大科创项目(平台)能级高、潜力大、带动力强。从产业角度来看,聚焦“一区一廊”两大主导产业: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覆盖我市重点培育的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构筑创新发展增长极。

温州北斗信息产业基地投用、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投用、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竣工……在此次活动中,蕴含数字经济项目备受关注。温州北斗信息产业基地布局建设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北斗信息产业园、北斗智慧产业园,聚焦北斗+5G车联网、北斗+国产芯片、北斗+交通应用等3大应用方向,已落地大唐5G微基站制造中心等7个项目,将打造成为北斗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和温州数字经济集群发展示范区。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系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82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投资29亿元。园区围绕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制造、智能电气、智能家居等产业领域,将打造成为5G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效等创新赋能中心、全国传感器产业化示范基地。

中国基因药谷启动区开园、一期开工在此次开竣工项目中尤为抢眼。布局我市高教新区的中国基因药谷是推进“一区一廊”建设的“塔尖”项目,是我市首个生物医药领域“152”项目,首个本土院士李校堃领衔打造的项目,总投资20.1亿元,占地216.5亩,主要生产以细胞生长药品为重点的各类基因药物。高教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启动区目前已引进医药企业10家,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剂等一批重大研究项目已进入产业化,新冠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等项目均已投产销售,累计销售额达1.8亿元。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高科技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素质人才加快集聚……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温州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渐次成形,聚焦“塔尖重器”,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一个个拔节向上的创新“支点”成线结网形成活力“创新场”,赋能温州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