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大正
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科技系统不断加大力度建设科创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培育科技型企业成效显现,量质齐升。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91家,累计达10020家,创历史新高。476家企业跻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6家。
温州大学商学院有关专家认为,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大幅度增加,折射温州创新主体多年的科技投入和系列科技扶持政策正在释放红利,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在持续增强。
厚植创业创新沃土 引领创新投入加码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10%,持续投入一定的科技创新经费并开展科创活动,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中小微型企业。
温州芽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制造型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媒体营销服务的科技型企业,2019年入驻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今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依托科技园平台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抗击疫情中抢抓发展新机遇。”温州芽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经静介绍说,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外贸企业传统拓客渠道受阻,该公司频频开通直播,连线国外采购商,免费指导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寻求商机,结合流量大数据,精准抓取目标客户群体,将国内的产品“空投”到国外采购商手上。
在温州越来越多像芽尖科技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逆势增长的背后,不同企业有各自的突围路径,也有我市厚植创业创新沃土提供的有力支撑。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发展主动仗,我市狠抓科创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打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狠抓创新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园”创新孵化体系;狠抓创新大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开展“百名科技干部携手百家创新平台”专项行动,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引导温州民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壮大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身健体”。
据悉,全市1-7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14.8%,高于工业投资4.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百分点。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民营经济韧性增强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创业群体,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方案等一系列举措,打造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激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打好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系列“组合拳”。
多措并举推动我市科技型企业持续壮大、量质齐升。据悉,2017年,我市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95家,同比上一年增长163.4%;2018年,全年新增1802家,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一;去年新增2213家,新增量全省第三。温州市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5家温州科技型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今年5月,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等109家企业列入温州市领军型工业企业,黎明液压有限公司等110家企业列入温州市高成长型工业企业。
“大力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发展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让新动能逐渐接棒。”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简称“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提供支撑,实施创新主体引培攻坚行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成为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近年来我市频频出招。启动实施领军型、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培优三年计划,筛选出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优质“种子”,细心栽培、精心浇灌。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以“一年一政策”的密集频率发布企业减负降本政策,为企业送上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