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余丹
今天,你给自己的肠道做“体检”了吗?2020年浙江省政府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记者昨日从市卫健委获悉,截至9月27日,我市已对24万多人进行风险评估和筛查,完成结肠镜检查12628人,检查人数居全省第一。肠镜完成率达93.54%。
民生实事“加速度”
结肠镜检查数全省第一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定期结直肠癌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市中心医院项目办相关工作人员说,从第一个异常细胞开始生长为息肉开始,通常需要大约10-15年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结直肠癌。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息肉/腺瘤并将其去除,这样就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成癌症。
2020年,浙江省政府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为浙江省50-74周岁户籍居民提供筛查服务。
今年4月,温州市卫健委联合市财政局印发《2020年温州市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分别出台配套方案,并于6月正式启动筛查。根据《方案》,我市对初筛阳性进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户籍居民,每人提供平均500元财政补助。
据介绍,项目招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筛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问卷评估高风险或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的,将引导其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直肠镜检查。
截至9月27日,我市已对241169人进行风险评估、筛查,经过初筛,12628人进行了结肠镜检查,完成检查人数居全省第一,肠镜任务完成率达93.54%,居全省第二,提前完成9月底达到75%的任务目标。市卫健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乐清市、瑞安市、泰顺县、龙港市等完成率均破百,超额完成任务。
健康筛查“更普惠”
每10人里就有4.5人查出阳性
民生实事惠人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结直肠癌筛查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筛查意识,提高重点人群结直肠癌早诊率和治疗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未来发病率,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负担。
数据显示,早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生存率仅为10%。“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生存率来说就显得十分关键。”市中心医院项目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此次项目中,一名60岁男性,由于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转至医疗机构进行肠镜检查。一查竟然发现肠道内息肉有5cm,属于巨大息肉。由于息肉生长位置相对往上,患者在之前并未出现任何不适。最终,“定时炸弹”通过微创手术完整切除。
另一名患者在检查中发现肠息肉的同时,发现早期胃癌。经手术治疗目前预后较好。
根据项目检查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5%,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4.5人查出阳性。其中良性病变4590人,癌前病变1075人,101人确诊为结直肠癌。
记者了解到,结直肠癌号称“沉默的杀手”,通常在早期没有症状,这意味着不少人可能患有疾病,但自己却不知道。而结直肠癌的筛查,就是在表面健康(健康、处于临床前期的无症状者或尚未诊断)的人群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方法,识别出可疑癌症或癌前病变患者。“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治愈的机会是最大的。”市卫健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说,世界权威机构和指南推荐,每1-2年进行1次粪便潜血试验,每十年要有1次结肠镜检查。
健康知识“微科普”
保护肠道谨记四要四不要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市疾控中心统计,2019年温州市结直肠癌位居癌症发病顺位第3位,占所有癌症发病数的12.17%;结直肠癌死亡数占所有癌症死亡数的9.72%,位居癌症死亡顺位第4位。
从全省来说看,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另外,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约90%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多种: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吸烟、过量饮酒、年龄、结直肠癌或结直肠息肉个人病史、炎症性肠病个人病史、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的家族病史、患有遗传综合征、患有2型糖尿病等。
如何降低风险?专家表示,保护肠道,谨记四要四不要——
要定期筛查。筛查一方面可以发现腺瘤,切除后就可以阻止其进展为结直肠癌,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早治疗效果好。
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要经常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饮食要以素食为主。每餐三分之二由蔬菜、全谷类和水果构成,其他三分之一应该是瘦肉或植物蛋白。
限制红肉摄入。红肉包括牛肉、猪肉和羊肉。吃得越多,患结直肠癌风险就越大。每周食用不超过1斤的红肉。
避免加工肉。加工肉包括咸肉、腊肉、火腿、香肠、油炸和烧烤肉类。
停止吸烟。
限制饮酒。为了预防癌症,最好不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