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温虹
一
从县学前吴国芬先生的后人处得获一帧吴氏家族摄于1918年的百年老照片。照片为华盖山麓一座江南典型的三间两厢二层大屋,大门拱券上刻着丹凤朝阳,两旁为一对石雕的万年青花篮,大门左侧墙上悬刻“吴瑞明医室”牌匾,大门两侧为浙南儒医池仲霖先生题联:“泉香橘井源流远,座枕华山佳气多”,屋后即联中所题的华山——“华盖山”。照片中穿着棉褂子的人们,以及屋后华盖山上萧瑟的树木,显示出临近春节时分。照片中间一位留着“德皇”般胡须的中年人,正是医室主人吴瑞明。吴先生为永嘉瓯渠人。中医外科医师,亦擅南拳。约清末时移居永嘉城区华盖山麓大沙巷(今温州城区县学前)二号。永嘉瓯渠吴氏家族为崇文尚武之中医世家,尤以外科及骨伤疗法而闻名于浙南。照片中瑞明先生左侧为长子国芬、右前为次子国芳、前排右四为三子国栋。
吴国芬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少时好学,天资聪颖,受家风熏陶,随父习医,心无旁骛,孜孜以求,于是尽得所传,17岁时就在其父诊室悬壶应诊。吴国芬行医之初,正逢乱世,民众困苦,每遇贫困无力延医者,都尽力为之治疗,甚至慷慨解囊,助患者疗疾。他对《金鉴外科》《疡科心得集》《疡医大全》研求最精,深得堂奥,尤擅诊治痈疽、疔疮、烧烫伤、乳疾诸症。他秉承祖传医术,主攻外科,却遍读历代医典,力求融会贯通,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视野开阔,主攻外科,却颇重内科。他用药严谨,“药简而力专”,每有奇效。治疔疮、痈疽诸症喜用自制丹药,升降二丹炼制,尤为精妙。如芙蓉花叶为入药良方,花能清肺凉血,清热解毒;叶外敷能消肿解毒,排脓止痛。而永嘉楠溪两岸遍植芙蓉花树,资源丰富,吴国芬以擅用芙蓉花叶入药而闻名。他的医德仁心,深受民众赞誉,年仅三十就已名闻浙南。上世纪四十年代,吴国芬受聘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温州市中医院前身)特约医士,后为普安医药局医师。1963年,吴国芬被评为温州市十大名中医之一。其二弟国芳亦随其习医。三弟国栋生于1912年,照片中才7岁。吴国栋从小耳濡目染,立志从医。中学毕业后,赴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深造,业毕归里,悬壶温州。抗战时期被聘为永嘉中医诊疗所所长、永嘉县中医公会主席,后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常驻医师、普安医药局医师兼副主任。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任温州市中医院门诊部暨妇科主任。1983年,被评为省级名老中医。妇科名医马大正就是他的学生。
二
事实上,吴氏家族所居的县学前,在清末民初时期可谓名医荟萃之地,这些名医以及所办的医院、医学社,已成温州中医史上一段佳话。
县学前南起公园路,延华盖山麓向北转西至兴文里,以及铁井栏。县学前路名的来历,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永嘉儒学在县治东华盖山麓,宋元祐三年(1088)县令吴君平始建,后因设儒家英才荟萃之“县学”,故名“儒英坊”。至明代,儒英坊因方言谐音而改称“聚英坊”。《岐海琐谈》作者姜准筑“梧竹书院”于此,其好友何白有诗赞云:
华盖峰前旧书屋,绕屋高梧映深竹。编摩上下数千年,图籍纵横三万牍。
晚清直隶州判、永嘉张应爔曾在铁井栏创办“通济医院”。另有瑞安池棪,字小槎,曾担任利济医院医师兼学堂报分校、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温州中学前身)、永嘉艺文、温州利济中等医学校等各校教务。他在纱帽河创办了“永嘉池氏医学专修社”,时间长达十余年,培养医学生近百人,如名医陆幹夫、李明钦都出其门下。池氏有《和郭弼六十自述》诗云:
为溯降寅七十年,自惭白发已盈颠。东山高卧耽吟咏,南郭闲居近市廛。万姓何堪遭厄难,四郊尚未靖烽烟……
东山即华盖山。“池氏医学专修社”为温州培育出许多医家,功不可没。陆幹夫在专修社学医时,小槎先生就常与人赞曰:“吾门下可出一大医家也。”
1928年夏,瑞安利济学堂陈虬门下、陈黻宸入室弟子池仲霖由山东致仕归来,于县学前华盖山麓筑“倚山阁”,置“晚学斋”;次年春,创办“温州国医国学社”,桃李盈门,医名远播。其好友王理孚有《苏翁新筑倚山阁成,诗以落之》记曰:
少别江南首重回,传闻高阁倚山开。一池梦影留青草,片石云根护绿苔(阁在东山之麓,谢池之上,有吾家竹岩公“云根”题石在焉)。有酒只应浇磈磊,无官那得住楼台。先生《肘后》《千金》在,吩咐行人莫浪猜。
民国时期,还有永嘉神州国医学会主席、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义务医士暨名誉董事、温州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省级名医白仲英先生在华盖山麓开设诊室。他对中医妇科犹有创见,主张用药轻灵淡雅,善于灵活应用。如寒热不和时,炒山栀、川连只用数分,吴萸、豆蔻仅取数粒。认为“轻舟不可重载之柔娇之体”,具有“轻可去实”之奥妙。
1933年元月,永嘉县中医公会主席南宗景在铁井栏十九号创办“温州宗景国医专修社”,其上海国医学院同窗、瑞安秦龙门任助教。南氏在教学方面,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继承陆渊雷先生的学术思想,宣传中医科学化;并注重基本功,循序渐进,男女兼收,培养生徒无数,如温州许国华、谷振声以及平阳苏元、青田陈拾璜等。
1941年元旦,温州《浙瓯日报》刊载“国医姜佐景由沪返温应诊”广告:曹颖甫入室弟子、著《经方实验录》之瑞安名医姜佐景,早岁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悬壶沪滨历有年所,擅治肝胃病、肺病、心脏病等及妇科疾病。此次由沪返温,本埠各界领袖,感其良才难得,一致挽请留温行道。诊所业已择定铁井栏十七号,又定元旦正式应诊。
除了上述医家,另外还有诸如:赵幼竹、叶筱庭、陆幹夫、池泽民、吕渭卿、吕汉光、薛吟松、周智竞、王蓉葶、严伯龄、李兰生、潘石言等医家,都曾居住在县学前及铁井栏一带,并开设诊所。
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六年(1880)5月,英籍医师、宣教士稻惟德(Dr. Douthwaite)应在温创办华盖山麓花园巷温州第一座教堂并寓居于花园巷的英国宣教士曹雅直之邀,来温开设了第一家西医诊所。最初,稻惟德只接诊有眼疾的贫穷患者,后因其医术高超,待人热情和蔼,不久便名满瓯越。直到1882年7月,诊所因故被迫关闭。作为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尽管其规模不大,存留时间不长,但开创了温州西医之先河。
如今,面对这些近百年历史的老照片,面对着这些衣着质朴的人们,感受到医家的医者仁心,我们心中还是会涌起无限的感慨。
当此公园路改造即将完工之际,笔者觉得:若能将公园路边的这条曾经名医荟萃的“医家路”的历史加以记录和演绎,对提升温州的文化含金量将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