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整, “整”得瓯窑文化归来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1-0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从市区经瓯越大桥大约二十分钟车程,就到了三江街道罗东片的龙下村。青山环绕的村庄中,几十幢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式房屋临水而立,村间主道干净整洁,路边溪水潺潺,一派古朴恬然。龙下村借“大拆大整”之势,推进具有瓯窑文化特色的环境整治等建设,现今,在龙下村坦头古窑址上,一个“中国瓯窑特色小镇”已逐渐显形,与之同步显现的,还有温州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有效对接的蓬勃希望。

永嘉古窑址上

一个瓯窑特色小镇迅速显形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语出1700年前西晋杜育的《荈赋》。温州古称“瓯”,这句“茶器是东瓯的陶瓷器最好”的点评,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有关陶瓷器物的记载,说明了瓯窑的悠久历史,而“瓯”字从瓦,也是瓯人善制陶瓷器的佐证。

目前温州已查明的瓯窑遗址有约150多处,分布在永嘉、瑞安、乐清、文成、鹿城、瓯海等地,其中以永嘉为多。因铺设交通网的需要,2005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下村北面土坡上的唐代瓯窑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碗、罐、碟、壶等瓯窑青瓷上千件,质量较高,少量器物造型为瓯窑其他窑口少见,富有创造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郑建明评价:“这些瓷器釉色均匀润泽,器形规整,说明温州的瓷器工艺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曾认为瓯窑和青瓷名窑越窑相比工艺粗糙,但这批出土的瓯窑青瓷让此印象为之改观。

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前所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蔡钢铁也参与了这次发掘鉴定工作。在他看来,瓯窑或许不及越窑精细优美,但却因朴素而动人,他认为极富特色的瓯窑产品名气不如越窑、龙泉窑等青瓷名窑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窑口少、产量小,二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对瓯窑的研究不够,这方面专著缺乏。“瓯窑特色小镇的建设,无疑十分有利于对瓯窑发展的深入研究,扩大瓯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难以想象,就在几个月前,龙下村还是一片违法建筑乱搭乱建、各类电线如蛛网遍布的“脏乱差”之象。据龙下村村支部书记夏瑞仁介绍,龙下村瓯窑小镇建设工程与“大拆大整”行动于去年9月同步开展,完成拆改9.65万平方米,整治村庄2.1平方公里,流转民房20座,打造文创工作室18个。目前已在龙下村坦头古窑址上初步完成瓯瓷展览馆、大师工作室、瓯窑技艺传承基地等建设,此外还入驻有黄杨木雕、竹雕、酒文化、茶文化等文创项目工作室。

在龙下村一幢三层小楼的雕花木门前,大婶金碎娇正与乡亲坐在竹凳上晒太阳。她告诉记者,她家共有三套这样的三层楼房,儿子准备将其中一套租给同学办画室,租金大概一年一两万的样子,合同先签三年。她说,本来房子也没多大用处,现在政府给免费整修了,一年还能收这么多租金,村里人都很高兴。

对于瓯窑小镇的建设,蔡钢铁肯定道:“中国瓯窑特色小镇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又靠近‘乌牛早’茶产区,有利于开辟别具风格的旅游目的地,这将很好地实现当地创收,带动村民致富。”他表示,打造中国瓯窑特色小镇,对于抢救瓯窑文化历史遗产、重塑瓯窑文化品牌、丰富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发展温州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都将有重要意义。

老一辈传承人

视传播瓯窑文化为使命

“瓯窑是‘民窑’,在唐宋时进入鼎盛期,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使用瓯窑产品。”非遗瓯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市瓯窑工艺美术大师陈景炜,是瓯窑小镇上的永嘉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的所长,“瓯窑产品曾一度享誉海外,然而随着南宋龙泉窑和元朝景德镇窑的兴起,瓯窑逐渐衰落,许多烧制工艺失传,瓯窑文化出现断层。”究其衰落之因,陈景炜认为是缺乏创新。

瓯窑产品胎骨灰白细密,釉面光滑淡雅,其主流产品是青瓷,以缥瓷与釉下褐彩最具特色。多年来,陈景炜为重拾失传的瓯窑工艺上下求索。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遍寻各处古瓯窑,收集瓯窑残片,研究其断面、肌理;查阅大量史料文献,摸索瓯窑在各时期的不同坯釉配方以及釉下褐彩生产方法。早在瓯窑小镇建设启动之前,他已在龙下村“安家”。2011年,市政府召集陈景炜等瓯窑研究、收藏方面的专家,牵头成立“复兴瓯窑小组”;同年5月,永嘉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成立,聘请国内著名学府教授担任艺术顾问,陈景炜出任所长;7月,一把极富象征意义的“新瓯窑之火”在这里点燃,研究所探索掌握的瓯窑烧制配方申请下一项项专利,一件件以古法烧制的瓯瓷作品也陆续诞生。

陈景炜坦言,古时瓯瓷设计简约,但某些高超的暗花工艺,即使是当今技术仍难以把握。在陈景炜的工作室里,他随手托起两件瓯瓷作品,左手的茶壶壶盖上榕树茂盛,壶身上有白鹿衔花,尽显鹿城地方特色;右手的茶杯主体为三国时期笔筒造型,杯柄却是一个手枪柄造型,时代特征鲜明。“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因创新而兴盛,我们需要烧制出更多既保留瓯窑特色,又能符合时代审美的产品。”

陈景炜认为,温州人走遍世界,温州商会遍布各地,瓯瓷作为最具本土传统文化特色的礼品,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政府和民众对本地传统文化愈加重视,瓯窑被提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谈及瓯窑的发展形势,陈景炜深感欣慰,“不像过去那样寂寞了。”

当日,恰逢市建设小学师生前来拍摄录制“古文化进学校”的教育宣传片。陈景炜说,前一天他在市少艺校给孩子们讲瓯窑。据了解,今年他已在一百多个单位开过瓯窑课,其中包括在高校和相关生产企业开设专业瓯窑工艺课程。有人问,你不怕手艺被人学了吗?陈景炜答:“我只怕没人学。一枝花开得再好,也不能代表春天。”

“瓯瓷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生存状态的表达,它是通往历史的线索,串联起延绵数千年的瓯文化。”作为传承人,陈景炜将传播瓯窑文化视为使命,期待着瓯窑春天的来临。

新一代企业家

以兴盛瓯窑产业为目标

繁花满园,原木旧瓦,汉承瓯窑研究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为其主人亲手搬运、采集、布置,这是龙下村瓯窑小镇建设开工以来第一家入驻的单位。“汉承”由“汉臣”衍生而来,“汉臣”是两位80后——章长才和娄林峰创立的瓯瓷品牌。

2010年,他们一个辞去设计师工作,一个变卖名下所有产业,跑到龙泉开启探索瓯窑之路,直到2014年,他们终于确定了釉水配方,烧制出真正的瓯瓷。用传统手法拉坯成型,用传统灰胎瓷土制作瓯瓷,用传统方法配釉,是“汉臣”一直的坚持,章长才坚信,现代快速生产方式无法在器皿上附着精神。“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在器形上积极探索,使汉臣产品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趣,也更适用于现代用途。我们还将楠溪江、雁荡山等本地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凸显温州瓯窑品牌特色。”

在与章长才的交谈中发现,“汉臣”真正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朴素雅致而又缓慢的生活方式。短短两年中,这两个想法多、思路活的年轻人让“汉臣”品牌在圈子内迅速崛起。章长才介绍,“汉臣”主要以订单方式生产销售,目前接到的订单已排至明年年底,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杭州卖得尤其好。现如今,“汉臣”家“朴质闺女”的身价,已普遍高于“龙泉”家的“高冷美人”。

去年8月,“汉承”在龙下村瓯窑小镇内成立了“中国瓯瓷学院”。据了解,该学院目前共设4个班,每个班5名学员,除瓯窑工艺课程外,还兼开不少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其中高级班还设有历史课。章长才介绍说,这是一个小众学院,只招收兴趣相投的人,培养有独立烧制瓯瓷能力、今后可自创瓯瓷品牌,或能将瓯窑技艺结合于现行业的人员。

“对真正有意从事瓯窑行业的人,我们提供免费教学。我不怕同行多,做瓯瓷的人越多,这一行就越兴旺。”章长才与陈景炜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却殊途同归,“只有行业兴盛了,瓯窑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打响品牌和声名,瓯窑的产业价值也将随之大幅提高。”由于温州未形成成熟的生产链,出于成本考虑,“汉臣”的另一创始人娄林峰一直留守在龙泉,“汉臣”也一直以运送温州本土原材料到龙泉窑口烧制的方式从事生产。章长才一直期待着能在温州完成生产“一条龙”的一天,他相信这天的到来不会远。

“瓯窑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三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季洪海表示,二期工程涉及的龙头村、罗溪村、木桥村、龙川村、南岙村等多个村庄拆迁及外立面改造已陆续启动。根据整体计划,借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今后将以龙下村为中心,打造出一个面积覆盖5平方公里,辐射龙头村、龙川村、罗溪村、木桥村、半岭村、仙客村、南岙村等行政村,分设游览区、体验区、休闲区、生产区等4块区域,文化传承、创意产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的“中国瓯窑特色小镇”。他介绍说,下阶段,将启动瓯窑博物院、大师工作中心、瓯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年后还要引进国家级大师一人,省级大师二至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