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温州情——融入援疆工作中的温州精神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1-0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温报集团全媒体报道组

张晨 朱斌 郑刘英

是什么让拜城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工程建设并且投入使用?

是什么让拜城县卫生医疗事业步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是什么让温拜实验高中的高考成绩连创新高。在去年实现一本上线率为21.46%,本科上线率为68.46%,大专以上上线率为99.80%?

又是什么让阿克苏地区和拜城县的优质瓜果进入温州乃至浙江省内的百姓家?

……

我们从踏入拜城这块热土,循迹温州援疆路的那一刻起,看着一个个温州援建的项目,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援疆故事,感受着当地群众对温州援建发自内心的赞誉,我们深刻地体会到67位援疆干部、人才把“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温州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援疆工作中。

他们在项目建设上做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投用”的高效推进;在学校教育医疗援助方面,践行“传道授业带人”的精神;在安居富民上,整合温拜两地的温州资源进行创新帮扶。他们每一个人都独当一面、举重若轻、热情忘我地奉献在异地他乡,书写出一份份关于“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的精彩答卷。

与乡愁“对抗”

舍小家为大家

响应时代的号召

“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浙江争光、为人生添彩”,在新疆拜城县温州援疆指挥部的办公室里,十几个大字挂在墙壁上,提醒着每一位援疆人肩负着的神圣使命。2013年8月,我市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万里,从瓯江畔来到天山脚下,为拜城县的民生改善、产业就业、卫教提升、人才培养、基层维稳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

援疆是大国策,援疆是大战略。援疆温州人深刻理解对口援疆国家战略的特殊重要意义,牢牢把握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援疆总目标,以民生改善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点,以智力援助为亮点,以增进民族团结为根本落脚点,与受援地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合力合拍,积极融入当地,真情服务拜城各族群众。

三年时间里,援疆温州人在规划设计室奋笔疾书,在三尺讲台答疑解惑,在无影灯下专注手术,在**尔族同胞家中结对认亲……援疆工作就像一座桥梁,而援疆队员就是度桥人。通过这座桥梁,温州人民也和拜城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边是与拜城这个第二故乡的不断融入,而另一边却是与家乡故土的疏远。“家人生病了你照顾不上,朋友聚会了你参与不了,家乡的变化你更见证不了。”在采访中,不少援疆干部袒露了心声,对于他们来说,在新疆开展工作,首先要克服的是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

温州援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余骋告诉记者,当在电话里听到刚上小学的女儿讲“爸爸,我发烧了,我特别想你,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时,就特别揪心。他说:“我们每位援疆干部人才都会面临着安全之困、工作之难、思乡之苦等问题,更能体会到‘一人援疆,全家援疆’的道理。我们只有在这里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苦干三年,只有拿出我们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支持和付出,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嘱托”。作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拜城县委办副主任,他始终秉持“忠诚、严谨、自律、团结、奉献”的理念,全面参与援疆各项工作,全力当好工作对接的协调员、文字工作的综合员、宣传报道的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协管员、党务工作的教导员、纪律监察的监督员、后勤保障的服务员等角色,用自己真诚的付出,赢得了援友们和当地同事的认可,并获得了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等荣誉称号。

援疆,是比爱心、比恒心、比责任心,更是比毅力、比耐力、比意志力。为此,指挥部把安全防范作为底线保障,出台了援疆干部人才管理八项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执行援疆队伍准军事化管理。为了排解援友们的乡愁,援疆指挥部办公室和人才管理组从吃、住、行、日常保健等细节出发,给予援友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组建了书法、文学、太极等7个兴趣小组,丰富业余生活。出任拜城职业技术学校援疆副校长的陈晓秋选择了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援疆的工作生活。一年多时间以来,已经创作了一本上万字的诗歌散文集。“怀着对疆土的挚爱,第八批援疆人,不怕大漠孤寂,无惧沙尘,不远万里奔赴南疆,从此,西北边陲——拜城,多了一群同甘共苦的温州人……”陈晓秋在自己创作的诗歌《情满拜城》中,如是写道。

三年援疆路,一世新疆情。温州援疆干部人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温州争光、为人生添彩”的援疆誓言;用丰硕成果,诠释着每位援疆干部人才的务实勤劳;用真情挚爱,书写着温拜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和时间赛跑

援建项目做到

当年完工当年投用

干工程的人都知道,天气一冷,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大打折扣。然而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寒冬来得早、去得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当地的施工期主要集中在每年5至11月中旬,其余时间必须停工。正是当地这样的气候环境,倒逼温州援疆指挥部给自己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前一个下半年做项目前期,到第二年项目开工,当年完工,当年投入使用”。

郑孟,是市援疆指挥部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组组长。2013年底,刚从瑞安江南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任上选拔为第八批援疆干部,郑孟就到了拜城,提前为2014年的援疆建设项目谋划。彼时正是拜城最冷的时候,零下摄氏20来度。

“我们的项目,最重要的是直接惠民,做到精准援疆。”市援疆指挥部确定的2014年全额援建项目,是拜城县拜城镇北大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前,郑孟还特地邀请阿克苏规划设计院对周边居民楼做了日照分析,保证周边住户的日照采光要求。如今,北大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成了当地社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不二选择。

拜城畜牧业发达,然而这个地区却缺少一块像样的牛羊交易场地。经过反复调研,市援疆指挥部将2015年的全额援疆项目确定为拜城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这个项目经历颇多曲折。为了方便运载牛羊的车辆进出,项目选址在拜城县米吉克乡两条新老省道的交叉口。场地是一片戈壁滩,距离县城有9公里之远,城区的供水、供电和供暖等基础设施还未延伸到。为了抢时间,在施工单位进场前,市援疆指挥部事先做好“三通一平”工作,把场地内影响工程建设的10KV高压线迁移,建设配电站,钻了一口162米深井取水,打通了施工便道,平整了60亩场地土方等,满足了施工要求及日后市场交易用水用电等需求。

“项目谋划在2014年最冷的时候,施工是在2015年最热的时候,40多摄氏度。”郑孟说,让人欣慰的是,该工程终于在2015年11月初完工,通过建设、环保和消防等单位专项验收。拜城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于去年11月29日迎来了第一个交易日。如今,该中心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每到交易日便人头攒动。

这一年,为了这个项目,从项目可研、方案设计,到立项跑腿,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再到竣工验收,援疆指挥部项目建设组全程参与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见到成效了,大家心里自然是美不可言。工程建设总监陈凡同志,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期间,常常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工地里指导建设,为了严格规范安全施工常常跟施工方争得耳赤面红,可谓“寸土不让”。

积极传帮带

重要的是帮助

培养更多当地人才

为推进组团式卫生援疆,援疆指挥部2014年以来,先后在拜城建立了卫生培训中心、温拜远程会诊中心和县急救中心,为援疆医生更好地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三大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卫生培训中心已完成了全县800多名医护人员的首期轮训工作;温拜远程会诊中心已开展远程会诊200多例,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接受了温州名医的诊疗。在援建急救中心的同时,援疆指挥部向拜城16个乡镇(场)卫生院各援赠1辆急救车作为配套,建立起拜城县卫生急救工作体系。

来自洞头县人民院的童海光副院长作为温州第八批第一期援疆医生领队在2014年6月3日,建立全新疆首个援疆人才工作室——温州援疆医疗队工作室,拉开人才传帮带的新篇。在此基础上,作为温州第八批二期援疆医生领队,来自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姜文兵副院长,接过接力棒, 利用指挥部建成的温拜远程会诊中心这一平台,积极牵线搭桥,结对温州市人民医院,建立温州20名各科医疗专家团队,常年连线开展临床教学讲座、疑难病例远程指导,开创了温州卫生系统援疆新模式。

瓯海郭溪街道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曹慧杰是浙江省援疆人才中年龄最长的一位援疆医生,来到拜城县人民医院后,发现当地的产妇都没有定期检查的意识,门诊医生也少。对此,她自制了一个《孕产妇健康管理告知书》,还特地印了双面的一个汉语、一个维语。现在80%、90%的孕妇都会遵照这个告知书定期过来检查,这让曹慧杰颇感欣慰。在她的宣传普及下,去年当地的孕妇建档率已经从前年的32%达到了去年的74%。

援疆人才工作室在医疗领域显现出成效后,援疆指挥部又相继在拜城实验高中、拜城职业学校、拜城二中、县教育局教研室、审批服务中心、电视台等单位组建了7个援疆人才工作室,两期54名援疆人才结对帮带166名当地人才,帮助69名拜城教师通过职称晋升考试,45名医生通过执业医师考核,有效扩大了人才帮带的影响力、辐射力和覆盖面。

来自温二十二中的援疆老师高启强,目前任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副校长。他结对的教师,是毕业四五年的英语老师祁潇香。高启强认为,祁潇香基本功扎实,但对高考命题的趋势把握尚欠火候。经过结对帮带,祁潇香所在高三班在去年高考英语考试中取得佳绩。如今只要有高启强的课,总会有年轻教师来听课。

“老师从理论知识上和教学理念上都对我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帮助。特别是过年回来的时候,还给我送来了温州的水产干货,让我特别感动。”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的语文老师赵双谈及她的结对老师赞不绝口。1991年出生的她,来自阿拉尔市,在援疆老师的结对帮带下,她已经逐渐摆脱刚出大学校园的稚嫩,成为高三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援疆人才还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2015年8月,拜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机电专业。设了专业却没有专业老师,瑞安职业中专的机电专业老师徐京岗就这样被临时增派到了拜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由于县职校招收的都是**尔族学生,语言不通成为最大障碍。于是学校就想了个招:让该校懂汉语的数学老师吐尔迪·亚库甫做他的“同声传译”,和他同台教学。两人站在同个讲台,这一站就是一年时间。在徐京岗帮助下,48岁的吐尔迪·亚库甫也成功转型为机电专业教师。

拓展新思路

用好温州资源

增收致富助推团结

见到兵团一师八团团长助理王富强时,他正穿梭在阿克苏的苹果园里。他告诉记者,为了给温州农博会带去八团最好的苹果,这几天他都在果园里到处跑,再摘几个带回去做糖分检测,不过因为今年还只经过一次霜冻,甜味还不是很够,所以这次农博会就运少量的苹果供大家品尝了。“这几天品尝苹果舌头都吃麻啦,真是甜蜜的烦恼。”王富强笑道。

自从对口援疆以来,温州和拜城就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拜城县的优质林果,如阿克苏苹果、拜城葡萄干等美食也在温州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进入温州百姓家。记者了解到,为了助推特色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温州援疆指挥部制定出台了《拜城县特色农产品营销项目实施方案》扶持政策,同时发挥温商营销优势,在温州市区、瑞安、乐清、永嘉等地建立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组织牵头新疆拜城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卖店等,六家温州企业和县政府签订协议。每年协助组织拜城企业参加浙洽会、温州农博会等大型展销会,进一步提升拜城企业和果品的知名度,同时邀请温商来阿克苏参加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在兵团一师阿拉尔农场挂职的援疆干部胡林海就充分用好了温州家乡的资源。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阿拉尔农场先后组织6批30余名各类干部、人才赴温州市学习,有医护人员、教师,政工、行政和业务干部。而凡有温州市的专家、学者来阿克苏地区举办讲座、进行考察,胡林海都要想办法让他们到阿拉尔农场来。仅2015年,来农场的各类专家、学者就有20人。自2014年4月起,胡林海通过温州商会和在新疆的浙商,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有10余位有实力的浙商企业家到阿拉尔农场投资考察。

另外,援疆指挥部还根据拜城需求,邀请绿森数码等温州电商专家、旅游业发展专家等相关行业优秀人才分13个批次共84人来拜城指导交流,受到拜城各界热烈欢迎。此外,三年时间里,援疆指挥部组织10批次50余家企业到团场考察,吸引温商资金1500万元,在团场建立疆天一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感谢你们帮我们建起了干净整洁的羊圈暖棚,带动我们农牧民增收。”近日,在新疆拜城县察尔齐镇三村,村民们向前来送扶贫资金的新疆温州商会一行人,表示了感谢。据悉,在温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新疆温州商会向该村捐资了50万元,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拜城是温州对口支援的地方,作为新疆温商来这里开展扶贫活动更是义不容辞,职责所在。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结对帮扶。同时,也欢迎这些贫困户的子女加入到我们温商企业员工的队伍中来。” 新疆温州商会会长郑茶妹动容地说道。据悉,自第八批温州援疆指挥部来疆以来,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广泛动员温州后方和在疆温商,共捐赠善款近600万元,让拜城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温拜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