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朝丹
“我们的耙耙柑,在直播中很火爆,所以,我来温州,为温州客人送合同,也继续线下果树现场认养。”本周一,47岁的四川人罗强跨越1800多公里,从四川省南部县抵达温州,四川盆地的柑橘,也从巴蜀出发,打开温州和浙江的广大市场。再过两个多月,温州人就可以陆续收到四川的柑橘了!
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势所趋且必须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温州帮扶南部,正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的题中之义。
扶贫协作中,山海携手,东西共赢,致力激发南部县发展潜力,以“内生”力量打通开放脱贫的“任督二脉”。
开放新思维 传递对外开拓的勇气
温州人闯天下,开放的意识和思维融于骨血,如今跨越高山和大海,成为注入南部的基因。
这点,老罗感受深切。老罗叫罗强,原本从事土木建筑行业。2016年,经人介绍,他从重庆来到南部县梅家乡大乘庵村,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成1000亩“春见”“爱媛38”“不知火”等品种晚熟柑橘基地。
为了种好橙,老罗高薪组建管理团队,聘请的首席技术员月薪过万,并坚持采用有机肥种植。
岁月为壤,树茂果丰。将要挂果之际,新问题摆在了老罗眼前:单靠南部周边市场,很难消化基地柑橘,销路怎么办?
2018年,根据国家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部署,洞头区与南部县建立结对关系,老罗的燃眉之急也迎来转机。
“品质好,也要找准市场定位,让消费者看得到。”在洞头区来南部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朱大志建议下,基地建成当地首个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园,果园实施数字化农耕管理,全程提供农事记录,并尝试果树认养活动,以开拓市场。
在洞头区援川挂职干部的帮助下,老罗也大胆走了出去:产品在杭州农博会上亮相,开通“梅橙香货”微信公众号和商城,建立线上线下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如今,老罗的基地里,有一片“温南友谊林”,400多株果树,均由温州市民认养。
“温州来我们这儿的干部给出的建议和点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也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开拓市场。”上周,老罗还在直播平台中成了主播,将“耙耙柑”卖到全国。由洞头区政府、南部县政府联合温州日报、南充日报共同举办的“东西协作 山海共融”四川南部县农产品带货直播周活动中,老罗家的“耙耙柑”在2小时直播中,吸引了超11.7万人次观看,直播间卖出2万多元,线下收获果树认养订单12万元。
“温州人的商业智慧,往往可以点石成金,从他们身上学到开创市场的能力,对我来说受用终生。”老罗由衷地说。
开放新路径 激发乡土的内在潜力
南部本土,电商和直播开始扎根。
当地建立直播实训基地,一年内实现300人次的直播培训课程,孵化培育本土企业、电商直播带货能力,打造南部本土“网红”,为南部的脱贫攻坚战注入直播领域的“即战力”。
所有这些,都与洞头和南部促进消费扶贫升级的举措有关。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洞头和南部的携手,正释放出1+1>2的效应。
在洞头和南部的内外联动中,南部县将加速推进“村淘+直播”电商消费模式建设:今年计划建成覆盖40个乡镇、198个贫困村“村淘”站点网络;与2000户贫困家庭建立农特产品定点收购关系,推行“一户一码”认证……
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两地牢牢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模式,促进消费扶贫升级,农特产品从“好卖”到“卖好”,去年销售额达1.17亿元。
洞头区援川挂职干部陆益辉介绍,针对传统扶贫项目“短不好长不足”现状,两地内联动中,形成了持久扶贫的长效机制。在养鱼、养牛、晚熟柑橘、蚕丝被等四个行业各引入一种温州“小买卖”做法,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切实让扶贫产品增产增收增效。
例如,策划汉缘丝绸企业蚕丝被“十年后原价回购”的营销方案,新营销推出当月,销售额即翻番;从事升钟湖有机鱼养殖的尚水公司,在展销会上获得一次性955万元大单;针对养牛大户因缺技术而肉牛病多、牛犊死多现象,聘请专技人才驻点帮扶,小牛成活率达99%,出栏时头均增重约50公斤。而结合一系列的“媒体促销”工程,当地已经为20家企业及农特产品做广告,聘请专业公司统一外包装形象设计,极大提升“南部特产”辨识度。
洞头在扶贫协作上,把温州人善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引到南部,坚持用制度创新撬动发展,用创新手段解决问题。
开放新空间 完善内外联动发展机制
50岁的郭胜珍,从上海回到南部家门口就业,现在,她是南部县浙川东西部扶贫工业园的一名工人。
洞头区和南部县坚持以“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为目标,聚焦共建“三个园区”、开展“三种培训”、建好“三大平台”,合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问题。以外开拓,内发展,内外联动,加速南部县持续发展机制的形成。
“工业园”“农业园”“爱心园”,是两地共建的“三大园区”,以产业为依托,开发了就业岗位10000多个,其中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657人。洞头南部“园区+企业+岗位”做法,被四川省就业局在全省推广。
在南部县劳动力资源开发上,洞头区创新实施“以干代训”模式,设立帮扶基金,以资金补助的方式,鼓励当地企业建立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依托该模式,不仅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还真正让劳动力在实践中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
此外,两地结合南部县扶贫收益资金池241万元,洞头区爱心捐赠资金353.93万元,在全县198个贫困村,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治安巡逻、山林防护、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2094个,既有效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增收难题,又避免了“泛福利化”“养懒汉”等情况发生。
在做好当地致富文章的同时,东西扶贫协作中还为南部人谋求新的发展出路。去年,在宁波、广州等地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0人,就地培训就业。通过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专场招聘会,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514人;建立转移就业平台、制定转移就业补助政策等,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3733人,其中在浙江就业532人。
内生动力是脱贫路上不竭的源泉,也许,给钱给物给干部必不可少,但对南部县来说,长远发展真正需要注入的,是一种创新不止的精神,一种开放豁达的胸襟,而这些,正是温州所特有的。
东西携手,山海呼应,我们在浙江的南部,关注并期待四川南部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