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A股市场走势带火了银行的基金代销生意。记者日前从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已有较多投资者借“基”分享股市红利。
“基金属于长期投资,不能用来‘炒短线’,所以投资者不应过分关注其短期业绩,更不能因追求短期业绩而频繁买卖基金,因为申购、赎回基金都需投资者支付相应费用,无形中增加了投资成本。”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同时,也有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入场。
本报记者 杨帆
银行代销基金成“香饽饽”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火爆,这与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股市行情的上涨以及赚钱效应的显现有一定相关性,主动去银行询问基金的市民明显增多。“7月份新发基金很多,市场号召力强,一个月我们行就卖出了4亿多元,相比今年二季度,足足多了1亿多元。”中行温州市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2020年1月22日成立的上投摩根慧选成长基金为例,有位客户在该基金新发净值为1时买入5000万元,8月28日净值已经达到1.5955,盈利了2977.5万元。
“目前的爆款基金大部分是新基金,由于销售火爆,募集期通常只有一天。”另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也表示,投资者在实实在在赚到钱后,对基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所以卖得特别快。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量确实很不错。”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零售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行目前基金的销售量已超1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记者了解到,卖的较火的基金,大多具有年限久、公司品牌好、基金经理具有多年投资经验且管理业绩不错的特点。近期已有多只爆款基金主动对发行规模进行了限制。业内人士分析称,基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业绩,产品规模太大,不但会影响流动性、交易频率等,还会约束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管理的难度较高,业绩也难以保证。
权益类基金最受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众多销售火爆的基金中,权益类基金成为年内投资者最青睐的产品,原因在于今年以来消费、科技等板块出现较大行情,相关产品的业绩驱动因素较强。
基金销售火爆的背后,是新基金的大量发行。值得一提的是,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已经有930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已经超过1.9万亿,正在迈进2万亿大关。尤其8月份以来,新基金募集已经逼近3000亿元,权益基金规模超1600亿左右,给市场供应“新弹药”。而投资者布局新基金时需要注意筛选,不要盲目跟风,注意长期投资、理性投资。
基金投资要建立长线理念
尽管今年基金投资火热,但在采访我市各家银行过程中,记者发现投资风险是银行人士一直强调的话题。
中行温州市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相关人士认为,不要把基金当成一种短线操作的工具,甚至为了短期套利把基金当作股票投资一样,频繁买卖。她建议,基金投资应有长线思维,如果投资者的资金只能投资两三个月的,就不太适合配置基金。因为本身权益类产品投资是有波动的,投资者最好在专业理财经理的指导下做好基金配置。
“在当前时点,并不赞成投资者过度配置权益类产品,我们建议投资者考虑用定投的方式介入、做好止盈的目标设置。”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通过定投的方式购买基金,其实是不必过多考虑入场时机的,只要把做基金定投的时间间隔设置合理,市场的波动其实会自行帮助投资者平滑风险。”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零售部相关人士认为,对于目前的基金销售火爆情况,个人觉得虽然销售行为是阶段性的集中表现,但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包括国内的个人投资行为逐步要向机构投资转变,基金投资是个人通过银行等渠道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股市的成熟或较好方式之一。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基金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个人可以将金融资产分批逐步加大基金投资比重。一方面来源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传统固收类的理财收益率逐步下行,资金在选择收益和风险之间有个再平衡,会有一部分资金选择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趋势建立,市场会有持续的机构投资资金进入,包括放开险资的投资比例,以及年老金的进入,这些都是长期稳定资金对市场的稳定和长期向好有较好的预期。另一方面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讲,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注册制的制度完善,均表达了现阶段乃至后续较长时间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通过建立直接融资功能,来促进科创企业的发展,实现技术变革,由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强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