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伟
五六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我的目光被瑞安南宋榜眼陈棅所吸引,心念一起,便开始一路寻访。
清乾隆《瑞安县志》记载:“淳熙甲辰,卫泾榜:陈棅,廷对第二人,修撰,福建提刑节度推官。按:新、旧府志有‘陈栋’无‘陈棅’。瑞新、旧志有‘陈棅’,无‘陈棟’。《陈止斋文集》陈棅父季阳墓志:‘季阳,温之瑞安人,故吏部侍郎夔之母弟,其子棅登淳熙甲辰进士第二人,后官奉国节度推官。季阳卒于子官舍,归葬所居涨西乡阳坑之金山’。据此,新、旧府志、通志误作‘陈棟’,平志作平人,亦误。”
从现有资料中看,陈棅与当时的永嘉学派重要人物陈傅良、叶适、永嘉四灵等有所交集,四灵之一翁卷曾赋诗《送陈郎中(棅)知严州》称颂:“频年经虎害,人望使君来。地重分旄节,州清管钩台。凉天星象动,吉日印符开。帝擢平津策,曾知有用才。”
陈傅良在为宋孝宗皇帝拟的诏书《秘书丞陈棅除著作佐郎》里,称陈棅文采出众、为人低调,富有管理才能。奇怪的是,除此之外,浩瀚历史长卷,再也挽留不住他的其他相关信息。陈棅仿佛就此凭空消失。那么,他到底是陈棅还是陈栋,平阳籍还是瑞安籍?
为了走出这重重疑团,我们一边继续查找有关古代文献,一边走进他的家乡瑞安仙降阳坑村,试图搜寻蛛丝马迹。但几番求访,毫无收获。老天不负有心人,在几乎绝望中,佳音传来:安徽安庆市潜山市天柱山流音谷,留有陈棅的摩崖石刻。
现场约200多米的溪谷内,280余处石刻布满石壁谷底,几乎到了“有石皆镌刻,使之无空隙”的程度,堪称历代诗书艺术石刻博物馆,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历史人物的宝贵资料,各个朝代均有,尤以宋代为最多,楷草隶篆,无所不俱;书家有唐代的李翱、李德修,宋代的王安石、黄庭坚,明代的胡瓒宗等;内容多为反映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善于发掘山水之美的悟性。
陈棅的摩崖题刻刻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题曰:“庆元丁巳仲春望日,永嘉陈棅劳农三祖寺,因登潜山,观八井飞瀑,汎舟吴塘,历诗崖、酒岛,复憩石牛洞。贰车王万全、郡博士王庭芝、怀宁令楼柟、主太湖簿许兴裔、宿松尉冯遇、进士叶著同集。后七十有五日,棅祷雨天柞宫,偕法曹裴云卿再来。”(又见民国《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从随从官员级别和劝农归田、为民祈雨中,可以看出他应该时任安庆知府。
看上去,岁月并未留下多少痕迹,颜筋柳骨风采依旧,大唐气韵依稀可辨。字里行间,陈棅那刚俊挺健、气宇轩昂的身影和劝农归田、为民求雨的勤政形象隐约可见。
很快,史料又现收获,《宋史》记载,陈棅伯父陈夔,为曾任温州太守的秦桧所赏识,“甲申年(1164),出使金国贺正旦”。秦桧当权之时“以永嘉为寓里,士之寅缘攀附者,无不躐登显要”,受他提携的温州士大夫大有人在。
几年后在瑞安莘塍下村一道士家里,意外见到了载有陈棅渊源的《陈氏宗谱》。可惜,原刊印于清代的总谱和部分房谱已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劫后重修,谱序、传略等已残缺不全。好在陈傅良为陈棅之父撰《陈季阳墓志铭》存世。
谱中记载陈棅为十四世,经郛公之孙,字时举,生于绍兴乙丑(1145),资秉茂异,丰度澄肃,记诵如流。稍长,藻思英发。乾道改元,年二十膺乡荐入大学,登淳熙甲辰卫泾榜眼及第(1184),官福建提刑,理宗朝疏乞致仕,享寿七十五,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墓瑚岭。
衍至十九世逊公之子伟,由瑞安卓岙迁居邑城西砚山下。二十三世初公次子泰,再迁莘塍下村,至今已繁衍至三十九代。纵观该陈氏一脉,人丁欠旺。仅从南宋陈棅起算,繁衍至今800多年,几经“顶、继”,族众才计六十来户(其他支脉不详)。这可能与其后裔笃信佛道有关。从三十一代起,代代有遁入空门或黄冠为道者。瑞安著名革命武术家陈文征,便是其三十五代后裔。
陈文征,别称道士旺。13岁随父学道,17岁师从武术名家,南北拳术兼修,铜钟气功闻名。1933年加入共产党后,以开坛授武、行医及做道场、卜卦作掩护,到处宣传抗日主张,发展地下党组织。先后发动进步青年千余人,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在刘英麾下,曾留下了“道士旺”惩奸除恶、打击敌人的传奇故事。1938年底赴皖南参加新四军集训,武汉沦陷时,保卫周恩来安全撤退。1949年后被誉为“革命武术家”,1953年任浙江省首届武术协会主席。1955年经贺龙元帅提名,担任浙江省体委副主任,后兼党组书记。
陈棅后裔已现,陈夔后裔也应不远。果然,又是一年春色浓,苍南下涝、河前陈氏宗祠为我们敞开了大门。换谱对谍,喜上眉梢。源自颍川,避乱南迁。经邦经郛,脉络清晰。陈夔陈棅,行状俱全。瑞安《陈氏族谱》刚好续上陈棅一脉。
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掩卷抚额之时,最为期待的喜讯终于传来:《全宋文》中找到了陈棅重要信息。《全宋文》卷6595载:“陈棅,字持中,温州永嘉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及第,历官秘书丞、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太常博士,后出知舒州(即安庆府)。见《南宋馆阁续錄》卷七、八、九。”
《全宋文》同卷,陈棅撰写的《吴芾谥议》赫然在目。文中,他倾情泼墨,着力讴歌仙居刚直名吏吴芾不畏秦桧专权,慷慨议论,不畏流言的高贵品德,称其“所至而民蒙其利,既去而民怀其德,蔼然有古循良之风”,全文虽因岁月湮灭,断续残缺23字,但纵横捭阖,汪洋恣肆,跃然字里行间,行云流水,文采斐然,朗朗上口。读罢全文,陈棅的形象终于清晰了起来。
看来,陈傅良称他“文采出众、为人低调”所言不虚。其实,我倒觉得最为称道的,是他宦游多年,永嘉学派的正气仍浩然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