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华:传统文化的守护传播者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8-0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本报记者 程潇潇

日前,《铅华黛色——明清民国闺秀书画展》在我市衍园美术馆举行,集中展示明清民国优秀女性书画家创作风貌,引起广泛关注(详见7月1日温州日报收藏版)。事实上,该展览曾于2018年7月在河北省博物院举办,作为国内首个以女性书画为主题的大型展览而引发轰动。这些藏品的主人是温州人金利华。

金利华,河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也是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的藏家,上世纪80年代迈入收藏领域,现收藏有2000来位书画名家的4000多幅作品,并形成了“闺秀画家”“海上六十名家作品”“京津冀近现代书画名家”等多个专题收藏,专注书画收藏30多年,从单纯的藏,到潜心挖掘藏品背后故事与文化内涵,让文化得到展示传承。对他而言,收藏犹如一场乐在其中的修行,穷一生也难尽。

工艺美术之乡的熏染

伴随一生的爱好,往往起源于童年。金利华是乐清市北白象镇金炉村人,印象中儿时的家乡,遍地是画帘厂、黄杨木雕厂、石雕厂,在工厂附近奔跑嬉戏,捡拾发现许多实为边角残料的漂亮“宝贝”,是小时候的大乐趣。工艺美术之乡的熏染,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艺术审美,成为他今后从事收藏的因由。

“我喜欢上书画艺术,继而走上收藏之路,仿佛水到渠成。”二十多岁的年纪,金利华开始收藏书画,是温州最早从事书画收藏的一批人。回望来路,他发现自己的“第一步”迈得比别人容易,原因是有良师益友相助。

金利华有位堂兄金元宝,大他十几岁,是位农民诗人,十分热衷文化艺术。“我这位堂兄是位妙人,自学成才,还在书画收藏上颇具眼光。时常挑担四处行走,一边做打爆米花的生意,一边走街串巷收购旧书画,得了好字好画便找我一同欣赏。那个年代,他就曾尝试借助村镇政府的力量在家乡举办过几次收藏展。”金利华抬手一指厅中悬挂的一副清代对联,示意那便是这位堂兄的赠予。该对联落款显示,作者是温州军政分府首任都督徐定超,徐定超是永嘉枫林人,这副对联正是他的堂兄从当地人手里收来的。

金利华收藏的第一件书画作品,来自当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金家骥。金家骥与金利华是同乡,金利华记忆尤深的是,少年时的课本上就有金家骥创作的插画。三十多年前,金家骥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院)留校任教,逢年过节回乡探望父母时,经常顺道拜访金利华的父亲。得知金利华爱好书画,便常以书画相赠,有时是他自己的作品,有时也送其同学的。金利华与金家骥先生成了忘年交,两人见面必交流书画艺术,令金利华感到受益匪浅。至今,金家骥先生年迈,把自己的一些书画精品托付给金利华收藏。几位良师益友的馈赠,成就了金利华最初的书画收藏。

收藏故事多,充满忧和乐

都说收藏考量“三力”,财力、眼力和魄力,财力不是全部,但收藏要成规模、上台阶,财力则必不可少。上世纪80年代,金利华供职乡镇政府,拿国家的清水薪资,并无余钱投资收藏。在赚钱投资爱好的强烈愿望驱动下,金利华和几位朋友以私人承包的名义,接手掌握了东北国有企业瓦房店机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权,由此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9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势头兴起,嘉德等国际拍卖公司纷纷迎来首拍,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也有拍卖公司纷纷成立,金利华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以及圈内朋友关注拍卖信息,得了消息便常常大手一挥,买了机票就飞往当地参加拍卖会。这一时期,金利华通过参拍,低价入手了许多价值不俗的文物,进一步扩充了收藏规模,收藏热情更是狂热高涨,一发不可收拾。

收藏水深,哪能一帆风顺,很快金利华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收藏这一行,‘交学费’在所难免,往好处想,只能安慰自己眼力必然因此有所提升。”金利华笑言,1995年至1996年间,大笔“学费”的损失,直让他“买怕了”。当时,金利华自知初涉收藏,眼力尚浅,害怕受骗上当,找北京一位知名的文物专家代为“掌眼”。岂料所信非人,经这位专家“鉴定”入手的书画,真品极少,金利华因此败掉大笔积蓄。“买怕了”的金利华再不敢对书画下手,转而买了一大批鸡血石、青田石等石雕,幸好,几年后,这批石料大幅升值,挽回了他在书画上蒙受的损失。

然而,挥不去的书画情结一直让金利华蠢蠢欲动,他一直提醒自己通过“多看”提升鉴别能力,四年后,当他再次涉足书画收藏时,他已经更加懂得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初心,“不盲目为利益价值付费,这样,收藏路才能得走得更稳、更远,也更轻松”。

“铅华黛色”竞风流,金利华创造了“全国首次”。他说,起初收藏女性画家作品,全然没有想到能够形成系列。2017年,金利华在整理曾衍东书画藏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家中有六七十件明清民国女性画家的作品,便将它们暂时挂了起来,恰巧河北省博物院一位老专家来他家做客,见到这一系列作品感觉饶有趣味。细细观摩鉴定,发现“东西都是对的,非常有特色”,便询问金利华,“可还有其他女性画家藏品,是否会继续收藏?”得到肯定答复,老专家当即提议他举办“国内第一场”大型女性书画家作品展,自己可负责对接河北省博物院提供场地。

建一座“中国闺秀美术馆”

在搜寻“铅华黛色”专题作品的过程中,金利华发现,中国绘画史上,关于她们的记载与作品留存非常稀少,对她们的文字记载也零散而寥落,他认为这与女性在封建时期的社会地位有关。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些被历史湮没的杰出女性,金利华在收藏的同时,特别对她们的个人生平、时代背景等进行了广泛搜集和深入挖掘,2018年《铅华黛色—华雅斋藏闺秀书画集》集结成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不仅展示这些女性书画家的作品和艺术才华,还记录了诸如爱国志士吴芝瑛、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女学报》的主笔李蕙仙、“第一女印人”谈月色等多位女性各自不平凡的故事。

“几十年来,我从开始逐渐学习、深入接触到真心喜好、全心投入收藏近现代和古代书画名家作品,在坚持与虔诚中深深感受着收藏之美。因此我也以挖掘、宣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为当代文化建设做贡献。”   正如历史文化需要挖掘和梳理,金利华明白,艺术收藏亦要形成专题和系列方能凸显特色、发挥价值。数十年来,他逐渐形成了多个专题收藏。“今年,是曾衍东诞辰270周年,目前我正在编辑《曾衍东书画集》和筹备推出《曾衍东270周年遗墨展》,以纪念这位‘被遗忘的漫画先驱’。”今后,金利华还计划陆续推出《海上六十名家书画集》《扇面集萃》《瓯越风雅集》等专题书画展及画册。

一路走来,金利华在拍卖场上结识了不少“不打不相识”的朋友,其中就有衍园美术馆馆长沈国林、春兰草堂主人林晓克这两位温州著名藏家。出于“助力文化传承”的共同志向,三人“联起手来做收藏”,甘为彼此搜罗作品充实专题收藏,如不论是谁碰到曾衍东作品,统统拍下给金利华收藏,郑曼青作品全归林晓克,温州百里坊马氏家族墨迹则由沈国林收藏,如此抱团行事,事半功倍。

目前,金利华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温州或乐清建一座“中国闺秀美术馆”,使独乐乐变众乐乐,“让更多有缘人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我想我所做的这一切也就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