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进士数,为何名列前茅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8-0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陈正印

宋代温州平阳县崇政乡四十六都南湖里(今平阳水头镇南湖社区),有望族薛氏,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薛昌宋中进士开始,元朝史伯璿《薛氏会芳集序》谓“登文武进士者六七十人”。民国《平阳县志》列平阳薛氏进士共67人,再参考周喟《南雁荡山志》为据,证其所言不虚。如此庞大的进士数,在温州可谓名列前茅。

南湖在宋朝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进士呢?

有一片好田地

据相关资料,南湖现今有耕地11781亩(其中水田8273亩),内河水面1000多亩,是平阳北港地区的鱼米之乡。虽然古今会有所变迁,但这些数据应也可以想见当年的富庶。查卫星地图,南湖四面环山,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受到台风、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于古代而言,相较沿海平原地势低洼且毫无屏障遮蔽,更适宜于安居乐业。此外,其地东边与鳌江相通,便于与外界联系,水上交通堪称优势。我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农业发展得好,是读书考举的基础与保障。而宋朝南湖除了薛氏,不闻有其他姓氏居住,很可能这万亩良田基本上为薛家所有。另据相关资料,腾蛟、闹村的部分田地也属薛家,其家族财富的积累程度可以想见。

有一个大家族

古人聚族而居,防盗贼防猛兽,便于相互照应。据《浙南谱牒文献汇编》收录的南宋陈升《薛纳言墓志》与薛易年《薛玉成圹志》,薛氏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始迁平阳南湖,至宋朝开国的太祖建隆元年(960),已经过185年的发展;至产生第一个进士即薛昌宋中进士的哲宗绍圣四年(1097),更是已经过300多年的繁衍壮大。而平阳的其他科举望族,如坊郭孔氏、坊郭徐氏、盖竹林氏、杉桥朱氏等,多半是唐末五代迁来,发展起步就迟了100多年,自是难与争锋。

有一门好家风

后来发展成为大家族者,皆有一片好田地,以农业起家;成为科举大家族者,无疑又要有相当多的族人“习进士业”,即供子弟读书考举。南湖薛氏的好家风,便是耕读传家,重视教育。宋末林景熙《二薛先生文集序》所谓“薛氏世学盖三百年”,设其在50岁时撰成此文,则为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往上倒推300年,则为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说明这个家族很早就开始重视教育。薛昌宋于哲宗绍圣四年(1097)考中进士,正是这个家族重视教育约100年后才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时为北宋,京城远在今河南开封,迢迢数千里路,考中进士尤其不易。跟不少科举望族进士全部集中在南宋不同,薛氏在北宋便有薛昌宋、薛彦时、薛子才,共3个进士。

有一位领路人

对于这些科举望族而言,出的第一个进士如同“领头雁”,往往还具有示范引领与提携后进作用,如温州进士中,北宋崇宁年间进士林杞对于泰顺“泗溪林氏”、北宋政和年间进士陈桷对于苍南“厦材陈氏”、北宋宣和年间进士陈彦才对于平阳“莲池陈氏”等。他们披荆斩棘,开出一条新路,后来人便更容易走了。而薛昌宋对于“南湖薛氏”的作用尤其显著,后来的薛氏进士,比如薛彦时、薛凤、薛伟为其从子,薛祖该为其从孙,薛君用为其从曾孙。这个家族在其引领下,文武进士便绵延不绝,直至宋末。

有一条好途径

宋朝习进士业者基本上想考的是文科进士,因为“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科进士更有前途。但要想有机会参加礼部省试,一般来说,先要通过乡试取得“解额”才可以,而温州“解额”少的问题又非常严重。据南宋刘宰《上钱丞相论罢漕试太学补试札子》,宁宗开禧间,“温州终场八千人”“旧额十七名”,大约470名才录取1名,如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难度之大,举国罕见。

当时温州仅有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平阳一科若以2000人计,争到“解额”的平均算来大约只有4人,而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仅有高熙绩、徐一鸣、朱嵘3人最终考中进士,势必有1997人落选。这些人可以过三年再考下一科,然而能考上的必然又是极少数。于是纷纷“借径韬略”,即先考取武进士。按宋朝科举制度,武进士再考文进士,可“免解”,即“武举换文”,直接参加进士科礼部省试。只不过考取武进士也并非易事,“武举换文”自然更是难上加难,平阳除了极少数人如盖竹林拱辰、林千之,城西应节严等,大多数人只能止步于武进士。薛氏则仅见薛梦龙一人。

对于同样多进士的瑞安曹村曹氏而言,好途径是“特奏名”,即锲而不舍,一考再考,在屡试不第的情况下,朝廷开恩,开设特科,把这些人集中起来考试,考中的概率大大增加,故该族特奏名进士便有20名之多。对于南湖薛氏而言,好途径是“右科”,即考取武进士。在平阳,这个途径非“南湖薛氏”独有,但对其家族发挥的作用尤其显著。据统计,宋朝平阳薛氏进士中,武进士便有45人,占比高达67.2%。

平阳人考武进士有明显优势。据罗祖雄、张永坝《平阳:武状元之乡》(详见2008年7月15日温州日报风土版)统计,温州地区共产生武科进士393名,其中平阳(含今苍南、龙港及泰顺南部)就有294名,占比高达74.8%。平阳薛氏武进士占比67.2%也就不奇怪了。这也促使平阳成为“全国武状元之乡”。

有一片好田地,有一个大家族,有一门好家风,有一位领路人,有一条好途径,这“五个一”正是平阳南湖进士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只是内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便是南宋时定都临安即今杭州,上京赶考路途大大缩短,有了许多便利。当然这个原因非平阳独有,更非南湖薛氏独有,只不过是南湖薛氏、平阳更善于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