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诗话,更是诗史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8-2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徐宏图

陈增杰先生的新著《宋元明温州诗话》,列为“温州学研究丛书”之第一种,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这是继他的《永嘉四灵诗集》《林景熙集校注》《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李孝光集校注》《唐诗志疑录》《豁蒙楼散稿》之后的又一力作。作者是一位学殖深厚,治学严谨,以考证著称的资深学者,本书却另辟蹊径,采用锺嵘与欧阳修开创的“诗话”体裁,以随笔的手法,对自宋代周行己至明初卓敬等温籍三十多位诗家的创作及代表作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评介与探讨。娓娓叙来,文采锦绣,妙语珠玑,警句迭出,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纵观全书,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知人论诗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陈先生深知其理,故于论诗之前,总先介绍诗人的身世、学历、主张,尤其是他的诗风与艺术渊源,让读者先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例如:开篇论周行己的诗,首先指出他是“永嘉学派的先驱者”,并以此为篇目。接着,介绍他的学问,称其“师从程颐”,“是他首先将程学传入浙江”,却又“不拘守门户”,谓其“虽出程氏洛学,而对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极为倾倒”,与苏门人士晁补之、李之仪等广有往返,尤其是黄庭坚(鲁直),曾投之以诗,“极表倾慕”,并举孙诒让“浮沚讲学本伊川(程颐),文章则轨眉山(苏轼)”的话以证之。“在苏氏一派的熏陶下,他的作品更多一些文学的意味,有别于理学家的‘以语录为文’。”继而指出他的诗论,称周行己论诗主“平淡劲健,绝弃绘饰”,举其《述忆二十韵》“论诗到平淡,文师韩子纯”与宋韩淲《涧泉日记》评他的诗文“文字温淡”“与程氏之说相背”以证之。最后才论及他的诗,称周行己现存诗154首,其中最擅长的是五古,“诗风纯正淡易,颇有理致”,举《和郭守叔光绝境亭》“云横绝尘境,峻堞若绳削”以证之曰:“写登临胜景,境界阔大,有俯视一切之概。”又举《杨花》等诗,称其“亦皆为可诵之作”。其次是七言小诗“较为轻巧,不似古体质直”,举《春日五首》之一“送春小雨作轻涼,碧瓦鳞鳞动霁光”为例,称其“亦能见闲适自得之趣,结语尤佳”。再次是“闺怨”为题的诗,举《春闺怨三首》为例,谓能化用古意,“却有作熟还生之妙”,称为是“能旧瓶新酒,自具思裁”之作,“富于情韵之篇”。

其他五十九篇亦无不如此,王十朋、薛季宣、陈傅良、林升、叶适、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林景熙、李孝光、刘基、卓敬等篇,用力更多,精彩之极。尤其难得的是,各篇写法绝不类同,精彩纷呈,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如同进入一座大花园,只见繁枝盛放,目不睱接。

品诗知人

《诗品》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陈先生深知其旨,故在品评诗作时,往往联想诗人的身世与生涯,从而更深入揭示诗作的人文内涵与诗人的思想品质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例如:品评王十朋的游历诗,即以《行役诗不作悲苦音——王十朋笔下的山程水驿》为题,予以逐一评述。一叙雁荡之游,赴临安入读太学途中,得诗《题灵峰三绝》,其一云:“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履可曾闲?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陈先生尤喜其中“却笑平生未见山”句,赞其是唐人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另一种表述,“皆为形容前此未曾有过的感受之极致语”。二叙剡溪之游,得诗《剡溪舟中有感》“又作游吴客,重登入越船”云云,陈先生称其颔联不著“闲”字,却“字字有景又句法浑成”;结尾二句,借中秋钱塘江上的圆月景象,隐含“月圆人不圆”之思情。三叙入蜀之游,自饶州移知夔州途中,得五律《宿大冶县》“隔岸呼舟子,湖山日欲曛”云云,陈先生评其前六言“眼前景象迷人,不知身在行旅之中”;后二句是说“至夜宿山驿听到中宵秋声萧瑟,方才感到客怀寥落”。

其他如论薛季宣为岳飞鸣冤诗,题作《沉碑千古蛟川恨》;论陈傅良寄劝慰陈亮诗,题作《材大难用,微言解纷》;论叶适诗的风格,题为《语必己出,意在独造》;论四灵之首的徐照这位布衣诗人的诗,题作《天教残息在,安敢刻清吟》;论林景熙纪事绝句,题作《屈子离骚,杜陵诗史》,无一不是品诗知人之篇。

史从诗出

本书既是诗话,更是诗史,将宋元明三代的温州诗史梳理得扼要突出,条理明晰。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诗脉清晰。全书以朝代为序,以诗人及其作品为主轴,用60多个篇幅,将自宋周行己至明卓敬等3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温籍诗人及其诗作进行摘要评论,举例介绍。为了弥补宋前“阙如”的缺憾,作者特于前言作了说明。先借刘克庄《后村集》说“永嘉多诗人”,有“风雅之国”的称号;继借陈衍《石遗室诗话》称“自谢康乐山水名作,半出永嘉,永嘉遂为古今诗人渊薮。”又补充说:“自宋代以来,随着‘永嘉四灵’诗派的崛起,在这个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经坐啸的山水文化名城,出现了一大群卓有创作成绩的诗家,名章佳咏迭出,饮誉诗坛。”

二是诗派分明。书中提及的诗派有江西宗社、晚唐体和理学、江湖等派,重点则论“永嘉四灵”派,称其是“继江西诗派之后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发起人是温州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字号中皆带一“灵”字,且“旨趣相投”、“论诗主张一致”,故名。书中立有《崛起于南宋诗坛的永嘉四灵诗派》等十多个专篇予以详论,涉及该派兴起的历史渊源、社会文化背景和诗学宗旨、风格、诗家、评论家以及“后四灵派”等。四灵派的成就在于纠正江西派“资书以为诗”、拼凑襞积典故和生硬拗捩的作风,立志求新,很少使事用典,多采取白描手法,诗风显得平易秀润,简淡清逸,视野开阔。

三是诗传不衰。一部诗歌史,无论是通史或断代史,其薪火是否绵延不绝是十分重要的。通读全书,可清楚得知,早在四灵之前,已有许景衡、王十朋、薛季宣、陈傅良等政治文化名人之作;与四灵同时,则有潘柽、卢祖皋、薛师石等名家;四灵之后,又有“后四灵派”诗人。而南宋大儒、一代文宗叶适是四灵派的倡导者和鼓吹者,四灵均出自他门下。这些篇章前后系联、互相照应具体细入而论,证实并显示温州作为历史上的“风雅之国”的诗薪脉络,鼎盛景况。为了补充明初之后的传承状况,作者又特地在前言中加以说明:“宋以后遂蔚为风气,历元明清至近代,代出诗才,风雅传承,薪火不衰。这是一份值得我们珍惜,引以为豪和继承借鉴的诗学遗产。”

本诗话之所以同时又是一部诗史,是与作者长期关注温州诗、词、曲的创作历史有关,尤其是完成于2013年9月的《宋元温州诗略》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