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声中识百岛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7-2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邱国鹰

温州市洞头区302座大小岛屿,如一颗颗璀璨珍珠,欢跳在偌大的东海渔场碧蓝的玉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大门岛,古称青岙山,清代时称黄大岙山。其次为洞头本岛,古称中界山,清代时叫三盘山。其余如古称东臼山,即今鹿西岛;状元岙山,即今之元觉岛。洞头诸岛虽居偏僻海隅,却因航道通畅,地处险要,渔产丰饶,风光旖旎,历来为人们所倚重。自唐以来,文人、官员以诗记之,留下了不少佳作。

刺史惋惜:积水沧浪一望中

从目前能查阅到的资料看,最早为洞头留下诗篇的诗人,当推唐代的温州刺史张又新。

张又新,字孔昭,今河北省深州市人。他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子,在“解元”“会元”“状元” 三次大考中都拔得头筹,谓之“连中三元”, 获得“张三头”的美誉。我国科举制度,从隋至清长达1300余年, “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80年才出一个的学霸,厉害吧!只是他的“官运”不济,多次被贬。唐宝历年间(825--826年)被贬到温州任刺史。

来到温州,张又新得知南朝时温州郡守颜延之曾在辖地青岙山建过望海楼,大喜过望,当即与手下乘船寻觅,借“海岛游”排解贬官后的满腹郁闷。可惜这时距颜延之建楼,已过了近400年,望海楼不耐风霜雨雪侵蚀,片瓦不存。张刺史看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青翠欲滴的山峰。他郁闷之心再添加失望,回来后写下《青岙山》,一抒胸臆:

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

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

张又新赋诗寄意,后来者选诗有心。《全唐诗》把这首诗收进去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唐诗》第7函第1215页可以查到。也正因为有这首诗,颜延之在青岙山建望海楼的史实才广为人知;2003年,洞头开始重建望海楼,也才有了历史的根基。

洞头文化旅游事业如果要评选先进,颜延之应当评为景区建设先进个人;张又新则可评为文旅宣传积极分子,两人都当之无愧!

到了清代,望海楼虽然塌毁已久,却仍然有人对她心心念念。一个叫戴文俊的诗人,把心念化入《望海楼》诗中:

天风振袂上危亭,蜃市初消海气清。

日暮云中君不至,高歌独有老龙听。

这首诗,是怀念建望海楼的温州郡守颜延之的。其实到了清代,望海楼早已不存。但作者想象自己登上望海楼,微风吹动着衣袖,雾气刚刚散去,美丽的海市蜃楼不见了,天朗海清,风光秀美,令人流连忘返。真怀念你呀,建楼的太守,。我对着大海高声吟诵,我等待着你,想与你共赏美景。可惜直到傍晚你都没能前来,我高声朗读诗歌,只能给老龙王听了。

戴文俊是浙江嘉善人,在温州担任小吏长达20多年,对温州的文化历史、民情风俗很了解,写有《瓯江竹枝词》97首,《望海楼》是其中的一首。

巡抚慨叹:谁平鲸浪驾楼船

为洞头写诗,职位最高的官员,当推阮元。他在《自丽水县放舟至永嘉县》四首之一写道:

东瓯国在海山边,十里江城万井烟。

已见飓风倾蔀屋,谁平鲸浪驾楼船。

三盘岛屿参差出,百粤帆樯杂遝连。

岂似登州高阁上,碧环千里接辽天。

阮元官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转任多地巡抚、总督,又重视办学兴教、勘书刻本,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嘉庆年间,他在浙江先后任学政和巡抚。这首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的诗,写的就是他行舟巡视,途经洞头洋面所见的情景:台风曾经摧毁的草屋,在大浪间巡行的战船;一座座岛屿次第而过,众多来自闽广一带的船只扬帆梭行……这一幕幕场景,为我们展现了200多年前洞头诸岛的风貌:恶劣的自然条件,险要的海防重地,与福建、广东频繁的海产贸易……史料载,阮元为官,施慧政,有廉声,经常出外巡察,关注民生,体恤灾民。细究诗中所吟,此评价不虚。

阮诗中提到的楼船,指的是木质战船。洞头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开始,就是朝廷驻兵、巡防的重地,从南宋至清近800年,洞头洋面、洞头诸岛,倭寇窜犯、海盗骚扰,烽烟四起,战事不断,这在清代另一位诗人方鼎锐的《楼船》诗中也有反映:

南麂山迎北麂山,凤凰洋面水回环。

三盘最是逋逃蔽,全赖楼船数往还。

诗有原注:“南北麂山、凤凰、三盘皆温州洋面。”而三盘,则是清代时对洞头本岛的称谓。

方鼎锐生活于清同治年间,曾任温处道观察,在温六年,写有《温州竹枝词》,于同治十一年刊印。他对温州沿海海防十分熟悉,用“最是”“逋逃蔽”写出洞头的险要和贼寇的狡诈,以“数往还”描写营兵的辛累。字虽简,战况如在眼前。他用诗歌,把洞头“外载海洋,内资三江”“盗得之可以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海防要地的形象勾勒出来了。

恩贡赞美:此间小住亦神仙

张又新和戴文俊的诗,怀念的是望海楼,却也顺带写了洞头的景观。“灵海泓澄匝翠峰”“蜃市初消海气清”,给人们展现了海岛独有的美景:碧海清澈,山峰青翠,海气清爽,时不时还能看到海市蜃楼。而对洞头美景写得最到位的,当数清代王步霄的《三盘山》诗了:

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

云满碧山花满谷,此间小住亦神仙。

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增设玉环厅,洞头本岛及海上诸岛为所辖二十都。王步霄是玉环瑶岙人,清咸丰五年的恩贡。能被举荐为恩贡,学业也是十分了得的,不过清光绪六年的《玉环厅志》,只说他“善诗,精岐黄”,没列什么官职。大约他是遵循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了。他还写有《海蜇诗》: “美利东南甲玉川,贩夫坐贾各争先。南商云集帆樯满,泊遍秋江海蜇船。” 写了洞头海蜇旺发季节,港口海面停满了南方来的商船,商贩和“牙郎”们忙碌穿梭的情景。可见他是来过洞头,对洞头的自然景观、渔业生产有实地感受的,因而才写得出“云满碧山花满谷”的眼前胜景,才会有“此间小住亦神仙”的惬意慨叹。

担任过玉环厅同知的吕荣,也写过《三盘山》的诗:

见说三盘峻,沧溟一览收;

却愁行处险,聊作望中游。

雪浪云边叠,烟霞日下浮。

地遥身未历,心为境勾留。

吕荣不像王步霄,他没有亲身来到洞头,只是在听了属下的禀告,听说洞头景色秀美后,心生“勾留”;却又害怕“地遥”“行处险”,故而只能作“望中游”,写下了这首诗。即便如此,倒也写出了“雪浪云边叠,烟霞日下浮”的佳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哦。

如今,洞头与温州陆岛相连,地不遥,行不险,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批批海内外宾客来到这海外桃源,享受“小住亦神仙”的乐趣,倒也要感谢张又新、王步霄这些先行者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