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付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是我市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单位,医院以科技领衔,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服务患者。特别是在疫情期间,7天在瓯江口院区建成温州版的“火神山医院”,500多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彰显医者仁心的社会担当。
今年十月底,该院龙湾院区计划投入使用,为医学高地打造更上一层楼,多院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格局显现。同时,以骨科、儿科、麻醉、妇产、消化、康复、肿瘤、老年八大标志性医学中心建设为引擎,护航温州百姓健康,为温州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近日,温医大附二院院长沈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细数该院如何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安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多院区布局 提供更宽阔的服务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温医大附二院形成龙湾院区、瓯江口院区、鹿城院区(由学院院区和南浦院区组成)、台州妇女儿童医院(负责管理与运营)、康复院区(与温州市残联合作)等覆盖面广阔的多院区格局,温州这艘医疗航母试水大健康初见端倪。
沈贤院长介绍:“多院区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以专科特色发展思路,打造‘大专科小综合’的全新布局。每个院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每个院区都承担了该区域的医疗保障任务。预计今年十月底开放的龙湾院区将作为附二院的总部所在,医院以成人内、外科大专科为主,兼顾妇科、生殖中心和儿童专科。肿瘤和心脑血管目前是死亡率较高的两大重大疾病,也是我们重点关注发展的学科方向,同时也将成为龙湾院区的发展重心。一直以来,温州城市东向缺三甲医院,瓯江口院区的开设就弥补了这个短板,它完整了瓯江口新区的医疗布局,瓯江口院区以骨科和康复科为主,包括疼痛以及骨科相关的急救科室。市民最熟悉的我院学院路院区、南浦院区将统称为鹿城院区,学院路院区以儿科为主,兼顾老年病人的老年性疾病和一些急救,南浦院区侧重妇产科。我院多院区如此排兵布局,最终的目标仍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人性化设置
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一直以来,看病难是难题,如何破题?附二院在探索一条新路,所有流程的优化和改进都是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为原则。
例如,附二院计划设置的胃肠肿瘤疾病中心,为了方便病人,该院会安排消化内科医生、胃肠外科医生、化疗科医生、中医科医生、营养科医生,甚至还安排心理科医生,多学科团队共同围绕一个病人,围绕着这样一个疾病进行服务和治疗,真正实现多学科的诊疗目的,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愈后效果,提高病人的就医满意度以及对医疗质量的认可。
类似这样的中心将成为附二院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在未来的科室设置中将重点凸显,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形成覆盖自“胚胎到生命末期”的全生命周期医学健康服务网络。
沈贤表示,作为一家省级医院,温医大附二院也在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说:“我们一直在做慈善项目,像大拇指工程、37度生命支持、临终病房、快速康复等多个慈善品牌日渐成熟。我们把它做到了极致。年初武汉疫情,全院200多人主动报名请求支援武汉,1000多人主动投身温州本土抗疫一线……这些无私奉献和付出是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应有的情怀和担当,党和政府以及百姓对我院的赞扬和期许,更是对我们最高的嘉奖。”
高科研投入
发力大健康建设
作为一家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打造医学高地是应有的姿态,要在临床科研上有所作为,沈贤认为:“科技水平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医疗水平的提升,我院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校院合作,努力做好医学研究的引领作用、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与全国知名高校及医院的联动作用,建立健康医疗的科创高地。”
据悉,温医大附二院每年计划投入1.5亿元左右用于科研水平建设,约占生产总值的3%;同时,坚持以“2+2带3”模式为引领,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利用儿科、骨科两大传统优势学科,瞄准肿瘤、心脑血管两个重大问题,融合麻醉、康复、妇产三大学科,构建泛儿科学科群、泛骨科学科群、肿瘤相关学科群、心脑血管相关学科群四大学科群,借助传统学科优势,提高医院科研人员的整体学科水平;以医带研,以研促医,搭建各类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广辟渠道,拓宽领域,提高科研课题的立项质量,与全国知名高校及医院合作研究,融合发展、共建共赢;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院企合作,借力引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作为省级医院,我们不仅仅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我们还要带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温医大附属医院承载的责任。助力区域医疗科研中心城市的建设,我们的努力永远在路上。”沈贤院长对未来充满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