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包袱” 乡镇街道甩掉了吗?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7-2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本报记者 孙余丹

不打招呼,不定路线,暗访到点,结合检查情况最终向当地反馈指导建议。前不久,瑞安一街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平安建设检查,这种形式让该街道一副书记直言:减负,让工作更“实”了。

在基层减负中,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层级——乡镇街道,既是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对于社区、村居来说,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如何甩掉形式主义的“包袱”,走出减负越减越“负”的“怪圈”?乡镇街道最有话语权。上周,本报记者联合市民监督团、专家学者走进鹿城区五马街道、龙湾区永中街道、瑞安市玉海街道、东山街道及永嘉县桥下镇,了解基层减负的“疏”与“堵”。

精文简会下的几个“怪象”

基层减负,针对的是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整治。会议多、文件多,这些饱受基层诟病的形式,现在破除了吗?

五马街道的一组统计数据具有参考意义:今年1-6月,街道共收到上级文件965个,街道内部发文71个,同比下降23.08%。参加区级会议62次,街道召开会议3次,同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一乡镇干部打趣说:“以前在乡里工作,跑县里开各种会,最多的时候开车都能累睡着。”在调研中,乡镇街道无一例外谈到,大会开得少了,文件发得少了,下基层干工作的时间变多了。

控制三类文件数量,一个会议变套会开,根据基层减负任务清单,各地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但这对于基层的获得感如何?一街道书记坦言,有感受到变化,但仍有减的空间。“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可以再减,不解决问题的文件也可以减。”

“街道的工作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任务,因此如果是学习精神的、了解面上情况的会议,开到区级层面就可以了,由区里结合精神再部署工作给我们,会更直接和高效。”面对一些多级联动会议,街道有着无所适从的“尴尬”。

此外,“红头”文件少了,但基层的收文负担反而没减,甚至有街道负责收文的人员比以前还增加了。

今年新负责收文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晚上11点睡觉前上OA转发收文,早上6点起来第一时间也要转发收文,这是工作常态,偶尔凌晨、夜里也会有通知。今年以来,该街道OA上收到的各类信息就有3700条,多数为便笺类。

基层减负如何“由表及里”

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往深处改,体制机制是根本。

“基层减负,首先要明确谁是基层。”一街道书记打了个比喻,拿报表多来说,如果几个街道对应百来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一份报表,自然就产生报表多的负担。但如果部门都把自己视同为基层,与街道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抓落实的话,那么在工作中街道也就不存在报表多、多头报的问题了。

看似一个随意的打比方,折射出基层减负中一个根子上的问题:乡镇街道与部门间的权责关系。

从当前实际看,乡镇街道与部门,存在一定权责失衡的问题。面对职能部门下发的任务,乡镇街道只能“照单全收”,可另一边,乡镇街道也疑惑,部门的事让我们干了,那部门做什么?相关部门也发问,我们的人员也派到基层站所了,可在基层干的都不是本职工作,站所人员进网格,发挥的作用有多少?

正如一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说,只有理清基层关系,把基层的底盘做大,才能把机制体制的倒金字塔型转变过来,减负才能减到点子上。

瑞安创新试行的县乡权责重构,或为乡镇部门与部门间重新定位找到出路。

作为瑞安的5个试点街道之一,玉海街道成立党建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综合执法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经济建设中心,基层站所人员从办公、考核到下任务,受街道统一指挥。

得益于改革的“红利”,瑞安虹桥路后街乱象整治,一个被部门“扯皮”了几十年的大难题,就在不久前得到彻底整治。

记者了解到,瑞安正准备全面铺开县乡权责重构,并探索对乡镇与部门的权责进行梳理,厘清各自责任。

另外,如何让部门下的考核指标更精准,也是乡镇街道提及最多的问题之一。“一些带有公益服务性质的、自愿性的任务能不能不下硬性指标?部门的子考核项目、一些很小的项目是否可以不纳入考核?”有街道坦言,“层层压责任”为乡镇街道以形式主义应付考核滋生了“土壤”。

在与基层干部交流中,记者发现“减负不等于减责”已成为广大街道乡镇干部的广泛共识。他们认为,如果形式主义的负担破除了,街道乡镇层面与部门的职责关系厘清、理顺了,他们也就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力去履行应该担当的职责。

给干事创业者多一些“赋能”

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说到底是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在给基层干部“松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加大力度?面对调研小组抛出的问题,乡镇街道相关人员频频提及“信息化”。

一名基层干部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就拿“浙政钉”来说,亟需开通文件实时转接功能、延伸拓展现有的视频会议功能等。“基层干部下片区是常事,可批签文件还得回到办公室使用OA系统,这导致文件的批签转发存在滞后性,尤其是周五下班前收到的上级文件,再转下去已经是下周一了。”

如何使得政令上通下达更高效?打通文件收发“中转站”,实现实时转接成了多数基层干部的呼声。

在街道党政办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同志,同样希望会议文件能在钉钉上实时传阅、修改。“开会前文件常常要修改,改一次又要重新打印,浪费纸张不说,还得专门有一人站在打印机前守着,十分低效。”

一旦实现信息化的赋能,带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有人设想,今后开会路径也应允许视频接入,这对于在乡里工作的基层干部来说,省去了来回奔波的时间。

“在基层干工作,很多时候不是干得累,而是心里累。”有着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一街道工作人员直言,顶着追责的压力,干工作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相比形式上各种负担,基层干部的心理“负”担犹如“千斤顶”。

一套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是基层迫切需要的,也是减负能否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有街道干部指出,激励的力度能否进一步加大,尤其在干部选拔上,对于年年考绩优秀的基层,给予适当的比例,让苦干实干的基层人员更有盼头。

专家点评

基层减负

怎样落到实处

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管理系主任 朱家德

基层需要减负已经是共识,难题是怎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要警惕以减负的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问题。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三类文件、会议同比均下降,基层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干部的获得感仍不强。

抓好基层减负落实,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打破工作评价“唯数据论”。各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要强化结果导向,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不以“处处留痕”来“考绩”。

二、给基层干部心理“松绑”。对干部问责,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一方面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另一方面要慎重问责、防止滥用问责,警惕问责成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拦路虎。

三、实施基层政府权责重构。坚持法治思维,县级职能部门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基层政府须经合法性审查后,向县级党委政府报批。防止职能部门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转嫁基层政府承担。

四、减负与改革“齐步走”。基层政府减负要与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助力社会组织发展协同起来,只有上级政府真正“瘦身”,基层政府减负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