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乐燕
“每个虹桥人回家总会经过一座桥。”这句话,道出了乐清市虹桥镇河多桥多的典型水乡特征,也是虹桥人、水、桥天然联系的生动注解。
在全镇上下掀起“铁腕治水”热潮时,虹桥普通村民、各界的义工志愿者以主人翁的姿态,踊跃参与,以走村入户宣传护水知识、沿河巡查回头看等形式,开展多样的爱水、护水行动,将打造“污水零直排区”当成自家事。
一个个治水战区成星火燎原之势,快速覆盖虹河流域。看着水质持续改善,河岸边清清爽爽,长期与水为伴的虹桥人纷纷点赞。“对治水大家并不陌生,但像今年突进力度之大、发动参与面之广,全域推进还是第一次。”虹桥镇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镇参与治水的社会团体有50多个,参与群众3万余人次。
村民把治水当成“自家事” 基层治水你追我赶
“清淤马上收尾了,现在站在河边,闻不到臭味,更看不到垃圾了。”近一个月来,虹桥镇龙坦村党支部书记曹方多每天都要去十八湾河整治现场监工,他欣喜地告诉记者,清淤完成后,还要跟进河道拓宽、驳坎等工程,打造近4公里游步道。“大家都对治水热情很高,甚至主动提出要为工程集资,这不,乡贤陈旺生就认捐100多万元建设斜马桥。”
龙坦村从治水到美村的蝶变,是虹桥镇多措并举激发基层治水活力的一个缩影。自“铁腕治水”总攻行动打响以来,虹桥镇将全镇房前屋后洗水槽整治、禁养区违规现象整治、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河长制长效机制等治水硬指标进行“大比武”。
在水乡情怀以及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下,各村出妙招忙治水、精准施策打擂台,掀起了铁腕治水新高潮。从5月底开始,单板桥村河岸旁,常能见到由三四名村民组成的“查堵小组”,他们几步一弯腰,查看是否存在排污现象的入河管道,并做好标记。“这都是村民自愿报名的,为了母亲河畅通干净,大家都想尽一份力。”单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倪天宝介绍道。不远处的东垟村,也成立了两支治水队伍,一支负责河面清理,一支负责河岸监督。村里还专门买来一艘小船,清理河岸垃圾。
在铁腕治水的硬任务中,也涌动着温情。南阳村56岁的村民陈益林养鸭已有17年,有着8000多只鸭子的养殖场离河不远,共有6亩。为说服养殖户自行拆除,镇村干部每天到田间做思想工作,最终夫妻俩答应拆除鸭棚。由于年初畜禽市场关闭,销售成为难题,党员干部又纷纷在朋友圈吆喝卖鸭子,10天卖完8000多只鸭子。
“现在全镇都在治水,干部天天上门这么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政府的工作,也算是为虹桥治水出力了。”如今,陈益林的养殖场已翻耕为田地,种上了玉米等果蔬作物。据悉,虹桥镇念好“拆查卖”治水经,开展畜禽养殖场整治,目前,全镇53家畜禽养殖场已整治完毕。
志愿者促护水成为好习惯 万人行动筑护河战线
90后志愿者吴鹏鹏记得,5月24日虹桥镇启动万人“护河大行动”当天,烈日高照,但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大伙的护水热情。他与来自各行各业的近万名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活跃在东干河、中干河等河道沿线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漂浮物、巡河查排污口……在当地,不仅是镇村干部,还有众多村民以及志愿者积极投身治水行动,形成了虹河流域靓丽的“红色风景线”。
“几乎每个虹桥人都是在水边长大的,大家想的谈的都是希望为治水出力,好让过去能游泳甚至挑水喝的河早日回归。”如今,除了定期开展的志愿活动,吴鹏鹏在上下班路上也更加关注河,他说,治水是长期性的,不仅要找碴,还要回头看,而更关键的是通过护河宣传,引导村民形成护河爱河的好习惯。
紧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这一全镇年度治水工作重点,各村党群联动、义工同行。在潘宅片污水零直排施工现场,杏南村常务副主任潘传坤带头现场督战,两位村民潘登辉、郑昌兴主动请缨担当工程监督员。每天早上6点多,两人就来到施工点,一直跟着工程队的时间下班,如今当地排污工程正有序推进。在七村、三村等村,干部和村民义工还对沿河住户、店面开展洗水槽排查。在十八湾河三村段几户人家的洗水槽污水直排入河,经勘查不具备就近截污纳管的条件,立即动员拆除,将便于截污的洗水槽做好登记,为下一步建设做好准备。
连日来,在虹河两岸,还能看到镇文化站组织的治水采风团的身影。虹桥书法协会会长连乐人挥毫泼墨书写“铁腕治水”四个大字。虹桥美术协会会长王建秋画下一幅小河流水人家的精美画面,呈现的是其记忆中的故乡河。虹桥摄影协会会长胡林瑜近日来只要有空,就会扛上相机走上街头,捕捉治水画面。他说,在拍摄过程中,工人们汗流浃背仍坚持治水、两岸群众争先恐后为工作人员递茶送水等温情画面,都让他感到“清在河里,暖在心里”。
眼下,虹桥镇文化站正在积极收集各类文艺作品,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举办治水作品展览,不仅用文艺的力量助力治水,更希望以此唤起更多人对故乡母亲河的热爱,一起参与到治水护水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