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因病返贫”阻断小康路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8-2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本报记者 李艺 报道组 赖淼莲

“如果不是医保政策好,我治病的压力太大,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8月的一个炎热午后,泰顺县柳峰乡高场村村民蓝俊义在家中刚午睡起来,就收到了来自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周仕柳登门送来的治疗心脏病药物,从医生手中接过药,蓝俊义连连道谢,他给随行前来家里采访的记者算了算:“近两年来,在我们泰顺能报销的医药费越来越多,我以前每个月至少需要买300多元的药,现在药没变,但是只需要花100多元就行了。”

43岁的蓝俊义十几年前就到俄罗斯做点小生意,家里日子虽不富裕,也还过得去。自从发现心脏病之后,蓝俊义的心脏连续动了两次手术,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耗费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主要收入就是年迈父母种田所得和低保户补助。

为了让包括蓝俊义在内的泰顺域内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有“托底”、接受更周到的医疗服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泰顺县通过建立医疗保障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健全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探索医疗保障服务新途径等努力,实现困难群众参保缴费有保障、待遇保障有倾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泰顺全县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参保率、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均达100%,2019年全年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同比增加1460万元,人均医疗救助金额同比提高866元,全县因病致贫返贫人数同比下降53%。

多方联动

精准识别困难群众

脱贫攻坚,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能落下,就医疗救助保障来说更是如此。但如何做到精准识别困难群众,既防止有人被漏掉,也防止有人假冒,泰顺县想了很多办法。

记者在蓝俊义家门口看到,门口墙上挂了三个联系卡(牌),分别是:医疗保障扶贫联系卡、“精准扶贫”一户一策一干部联系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这三个卡上面,都明明白白写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帮扶干部、家庭医生的手机,除了每个月接受固定探访,贫困户也可以随时和卡牌上的人联系,沟通信息,这种方式既便于精准了解困难群众的真实经济情况,也能让困难群众所需的医疗救助得到随时核查认定、落实、跟踪反馈。

实际上,这只是泰顺县为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困难人群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泰顺建立起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参保精准识别机制,每年各乡镇组织人员对困难人群逐村逐户进行排查,医保部门根据大数据对民政局和农业农村局筛选的对象进行分析校对,确保特困、低保和低边等困难人群100%参加医疗保险。同时,为有效避免“因病返贫”现象,各乡镇对未列入特困、低保和低边且上年度医疗费用支出超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的人员进行建档立册,并实行财政全额补助的资助参保政策,真正做到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一个都不能少”。

线下联动排查之时,泰顺还通过完善县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动态开展数据比对核实,实现数据每月更新,提高识别准确率,做到“一户不漏、一个不少”,2019年全年“线上”联动精准识别427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并主动实施医疗扶贫救助。

加大投入

全面提高医保水平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截至7月底共有低保、低边、及特困人员14954人,其中大部分患有慢病耗病。同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散居在各个乡镇的偏远乡村,不同程度面临着“就医难、买药难”等各类难题。

对困难群众来说,能方便地报销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为此,泰顺县为19个乡镇都配置了医疗巡回车,巡回车经常开到偏远山村,车上放着各种常见药品,所有农民都可以在车上报销医疗费用,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同步可以在车上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记者8月初在泰顺一些乡镇采访时,时常听到村民对这种流动医疗的赞誉。在农村,这种医疗巡回车还时常“变身”为救护车,帮忙把困难群众或山区老人紧急送医。

“如果说医疗巡回车让基层困难人群更便捷地享受到医保办事服务,那么更多的‘真金白银’财政资金投入,则是全面提高了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今年,泰顺县财政增加投入2189万元,对所有特困、低保和低边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额资助。同时,对未列入特困、低保和低边的低收入农户、在册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等人员同样实行财政全额负担的资助参保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加大倾斜支付力度;针对补充医疗,建立健康保险机制。“泰顺县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医疗保障精准扶贫政策,有效防范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

在政府着力引导下,泰顺县还整合各方社会资源,成立医保医师(护士)志愿服务队、药业协会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队,积极为县域内困难群众提供家人式、管家式服务,助力困难群众降低医疗成本。自今年1月以来,全县志愿者累计为困难群众配送药品1526人次,配送药品金额达10万元;今年3月以来,志愿者们为困难群众“特殊家庭”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89人次,亲情陪护155人次,生活支援57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