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宁波打造“一圈三中心”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市场需求趋向低迷、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背景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政府服务提升,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势在必行
宁波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落实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必要之举。宁波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的工业大市,已经形成较完善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具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较好条件,理所应当主动承接国家战略,为实现我国的制造业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积极争取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提升宁波城市地位的必由之路。制造业在过去35年是宁波经济发展之本,今后仍将是宁波的发展根基,这是宁波的要素资源条件与城市定位所决定的。宁波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深厚的商业文化优势,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都适合于发展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托资源优势,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大力发展以临港大工业、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制造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营造了较好的制造业发展生态,制造业已经成为宁波经济的核心。离开了制造业,宁波的服务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十三五”时期,宁波要打造“一圈三中心”,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必须植基于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宁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选之策。当前,宁波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节能环保压力增大、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宁波制造业发展已经到头,而是反映着制造业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通过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传统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的需要、不能适应绿色生态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和城市竞争的需要,必须要依靠制造业创新,不断加快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延伸临港大工业的产业链,确立宁波制造业强市地位。
宁波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应当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理顺要素之间关系,平衡供给与需求、金融与实物、投资与消费等各对关系,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使宁波制造业的产业整体竞争力更强。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着力推动商品供给结构(即生产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改革,要着力转变不合理、不适应需求变化的产品供给结构。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发展应当及时跟上需求提升的需要,供给应当走在消费需求的前列,并引导消费升级。如果商品供给落后于消费需求,就必然会产生产能过剩。当前,我国生产领域发生大量产能过剩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供给结构没有及时跟上需求发展的需要。宁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方向转型;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把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从落后产能中撤出来,投资形成一批有市场需求、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产能。
一是要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必然组成部分。根据宁波发展实际,应当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要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就得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一大批专业人才、引进一大批先进技术、搭建一大批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宁波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拥有不少自主品牌、自有专利,有100多个产品销量雄居国内市场第一,也有不少产品质量功能居国内领先地位。但总体而言,宁波的多数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的趋势,迫切需要加以技术提升。要加强产品生产标准的规范执行,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引导企业把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这两端延伸,让面广点多的传统产业企业成为宁波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坚强后盾。
三是要延伸临港产业的产业链。临港大工业是宁波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宁波临港产业起步较晚、工艺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居国内先进水平。但宁波的临港产业多集中于生产前端,居于原材料加工处理、生产初级产品的环节,相对而言,能耗大、附加值率低。作为基础产业的临港工业发展是国家对宁波的要求,也是宁波落实国家战略的表现,有着发展的必要性。临港产业企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人才集聚多,也是宁波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临港大工业的技术人才,是宁波产业技术力量的重要组成。但宁波在临港产业前端产品的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方面做得还远不够,落后于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临港产业的后续工序产品往往产业技术新、消耗污染少、市场需求旺、经济效益好,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要利用产业配套的良好条件,把临港产业的后续产业做强做大。
四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源资本含量、高专业技术含量、高产出附加值等特征,特别是其中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行业,是提升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助推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宁波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题中之义。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平台建设、加快人才集聚,使宁波真正成为集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技术转让等于一体的制造业创新服务中心。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投入要素的效率和效益,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的投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强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和外贸需求的拉动下,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硬要素投入,产业发展所依仗的主要是大量的资源消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计成本的环境污染。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必须予以彻底改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要素投入结构,要把技术、管理、制度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等软要素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这也是宁波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所在。宁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必须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投资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
一是要着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市场主体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出台政策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向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培育、生产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以切实增强新增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加强资金监管,合理调控资金供给,科学引导资金流向,切实把有限资金投入到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满足民生改善需要、适应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投资项目。
二是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改进目前已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人们思想理念的科技管理体制,理顺科研目标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目标两张皮、科研活动与产业发展需要两张皮、科研投入与科研成果两张皮、科研贡献与实际激励两张皮等方面的问题。强化科研成果管理,改进科研项目立项和评审方式,完善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经费拨付机制,提高科研经费实际使用效率。改革科研机构,逐步试行对科研人员的机构管理向人员管理转变,对高层次科研人员试行注册制管理,推行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自由组合。
三是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起政府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能,用事业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实践造成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形成人才引进、培育、选用、流动的良好机制。要进一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良好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围绕“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原则,构建成才皆有途径、人人能够成才、有才都能施展的科学人才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挂钩、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效激发人才活力、切实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薪酬和奖励体系。
四是要推行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需要的同时,把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特别是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严格保护生态涵养地。着力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共同责任机制、土地宏观调控与用地保障共同责任机制、耕地保护与修复共同责任机制、节约利用与征地拆迁共同责任机制、执法检查与综合整治共同责任机制,不断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水生物保护、农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大力整治小五金、小印染、小化工、小塑料、小钢铁等影响生态环保的小工业,加大对石化、冶金、火电、造纸等重化工业的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监督,营造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环境。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社会民生改善得不到有效推进,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环境得不到优化和改善。因此,提升服务能力,改进公共服务,增加公共产品,既是推进政府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从供给侧角度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内在需要。“十三五”期间,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为宁波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理顺事权关系,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事情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依靠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形成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机制,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破利益藩篱,切实放权于市场和社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二要营造环境,搭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改善地方政策环境,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市场竞争秩序。坚持公平原则,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济主体实行平等的市场待遇,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立法保护,着力维护所有者权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创造便利条件,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三要增强能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信息业务系统,强化信息数据环境建设,更好地为企业和民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以银行征信为主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争取征信体系的应用试点,推广征信系统的应用面,使之更好地为金融安全、企业经营和社会管理服务。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学习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加大对市属检验检测、标准化研究、特种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公共技术服务设施的财政支持力度,开展与国外的联系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技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企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助。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企业服务活动,特别要加强对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主动为企业技术咨询和专家服务牵线搭桥,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主动为企业融资和规避风险提供支持。
(作者为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