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通讯员 罗 飞
茆古英———“律政家人”、陈黎青———“治水卫士”、袁春华———“爱心大使”、 姚凯永———“航天导师”……走在海曙区南门街道澄浪社区的小路上,能看见47根公共电线杆上悬挂着47位社区优秀志愿者的照片和介绍。看着这些“身边好人”“高大上”的形象,居民倍感亲切,这47根电线杆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是社区1000余名志愿者中的佼佼者。”澄浪社区党委书记丁玲玲介绍,澄浪社区有5400多名常住居民,却只有7名社工。于是社区的志愿者行动起来,先后开发出4260个志愿岗位,2015年有5340人次参与服务,“他们撑起了社区服务的一片天,2015年,社区居民满意度测评在海曙区位居第二。”
近日,澄浪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选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成为宁波全大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五联”、“四议”面向群众
按需锁定服务
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居民需求千差万别,志愿服务如何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澄浪社区积极探索“五联”、“四议”工作法,建立起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按需锁定服务的志愿服务机制。
“五联”工作法即联居、联线、联组、联网、联心,是澄浪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其中联居是社工300户包片联户制度,联线利用社区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新老宣传载体,联组则依靠各类社会组织,联网运用社区‘民情E家’网络平台,联心则建立起居民议事厅、辖区单位共建联席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联心平台’。”丁玲玲介绍,“四议”工作法是指群众提议、民主商议、共同决议、公开评议四个步骤。
通过“五联”、“四议”工作法,澄浪社区迅速摸透民情民意,充分发挥群众“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和利用社区人力、信息等资源,因人制定志愿岗位、定向服务居民。近年来,社区老小区安装“楼道灯”、“自来水一户一表”、“报刊箱”及“澄浪桥建设期间噪音”等很多棘手问题,就是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中迎刃而解的。
澄浪堰路28弄小区的居民对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法深有体会。近年来,为配合火车南站建设,澄浪堰路从断头路变成了连接江东到火车南站的主要通道,路边的47棵香樟树成了没人认领的“孤儿”。一到冬天,绿荫蔽日,沿街居民诉苦声不断。为此,2015年5月,社区多次召集居民、业委会、物业代表与区城管等部门一起协商,最终确定了海曙区绿化养护中心为树木养护单位。今年春节前夕,工作人员修剪了这47棵香樟树,重见阳光的居民拍手称“好”。
辖区内外“一个不能少”
全民参与服务
“1996年初,南门街道朝阳社区的退休老党员田庆元在全区街居党员问卷调查中,发出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内心呼唤,由此拉开了海曙区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的序幕。”丁玲玲告诉记者,“20年来,以党员为引领,澄浪社区志愿服务已发展到居民‘一人一岗’,为社区各项事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如今,澄浪社区“红帽子”志愿者服务队、和谐促进联谊会、乐龄俱乐部、“鹤之舞”艺术团等28支志愿服务队伍,涵盖了医疗卫生、帮困解难、环境卫生、治安消防、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每支团队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1000多人中,唱主角的不再是‘一老一小’,也不局限于社区居民,年富力强的在职人员和辖区共建单位的职工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丁玲玲说。
2014年3月,在职党员杨素贞为社区安装了一站式服务的“一览生活便民机器”,居民不出社区就能缴费、充值IC卡、打印各类电子优惠券等;2014年6月,在宁波市委党校工作的居民张萍主动认领教育岗位,坚持给居民上党课,让居民受益匪浅;今年1月寒流突袭,导致社区120多户居民家中水管爆裂,居民周师傅叫上自己在自来水公司工作的朋友,连夜抢修自救。
而辖区常驻单位南苑饭店则不时提供烘焙、西点制作等培训课程,宁波市水文站时常举行水文知识讲座、提供青少年“海之梦”实践基地,东恩中学定期为社工举办减压沙龙……辖区临时单位宏润建设集团也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在台风来临时,帮助转移被困居民、排出居民家中积水、筑起便民桥。
集合资源项目化运作
确保高效服务
丁玲玲介绍,澄浪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除了通过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宣传,也得益于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凝聚了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高效服务居民。
澄浪社区2014年成立的“社区法律促进团”,整合了居民中的公、检、法等部门的70余名法律工作人员,至今为社区解决了812公交车的停车站问题、全民健身点的定位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144起,群众满意率高达99.3%。“‘社区法律促进团’脱胎于宁波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团队‘茆律师民情代理站’。”丁玲玲说,茆古英律师退休后,凭借自身法律专长,带领5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顺利调处了居民房屋产权、邻里纠纷、业主与物业利益从属等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以茆律师个人命名的志愿团队,发展到项目化运作的社区级法律志愿团队,其服务范围更广、也更有针对性。
暖阳阳工作室也是澄浪社区众多专业性强的项目化运作志愿团队之一。工作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先后开展“幸福老顽童”、“关爱天使之翼”等公益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200余个生活问题。社区“护河小分队”志愿团队,则下设护河、保洁、执法、还绿4个小分队,助力社区“五水共治”工作。社区“天使第二课堂”项目则吸纳了社区“园丁行动社”的退休教师、社区大学生等,在每年寒暑假为社区低保户、残疾人、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孩子上课,从2014年6月开始,这一项目还吸引来自加拿大的华裔黄女士慕名而来,连续两年为孩子们进行暑期英语口语培训。
【点睛】
澄浪社区立足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经过20年的发展,以党员为引领,从党员“一人一岗”发展到居民“一人一岗”,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从澄浪社区的实践可以看到,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岗位化活动,不仅让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有力补充,并成为社区解困帮扶的生力军,也是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营造了向上向善、邻里互助的浓厚社会风尚。
(海曙区文明办主任 周照宇)